第8章 孩子,你要做一個最好的自己(2)
- 告訴孩子,你要有點心計
- 呂叔春
- 5610字
- 2013-12-02 22:34:24
一年之后,這三個班的學(xué)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xué)區(qū)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們真相:這些學(xué)生并不是被刻意選出的最優(yōu)秀的學(xué)生,只不過是隨機抽取的最普通的學(xué)生。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為自己的教學(xué)水平確實高。這時校長又告訴了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yōu)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出的普通老師罷了。
兩位心理學(xué)家研究后認為,學(xué)生成績之所以能夠名列前茅,根本原因在于教師期望的影響。由于教師認為這個學(xué)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guān)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yōu)秀”的信息,學(xué)生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注,因而產(chǎn)生一種激勵作用,學(xué)習(xí)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這種現(xiàn)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學(xué)生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學(xué)生受到的影響也不同。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yīng),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
這個效應(yīng)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fā)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當(dāng)你面對挑戰(zhàn)時,你不妨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優(yōu)秀的。
8.夢想的高度
一個小孩從小就被一對大學(xué)教授夫婦收養(yǎng)。
兩歲的時候,他突然奇怪地停止長高了,而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經(jīng)過專家會診,他患的是一種罕見的阻礙消化和吸收食物營養(yǎng)的疾病,醫(yī)生們認為他只能再活六個月。還好,通過靜脈注射營養(yǎng)液,勉強使他恢復(fù)了體力,但是他的生長發(fā)育受到了抑制。
他在醫(yī)院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九歲。他只能在心里計劃著去報復(fù)那些嘲笑他、管他叫“花生豆”的孩子們。
多年以后,他回憶道,在他的潛意識里面,“那一切的經(jīng)歷讓我夢想在體育上能取得一些成功”。有時,他的姐姐蘇珊會去滑冰場滑冰,他總是跟著一起去。他站在場外,那么虛弱瘦小、發(fā)育不良,鼻子里還插了一根通到胃里的鼻飼管,平時那根管子的另一頭就用膠帶粘在他的耳朵后面。
一天,他看著姐姐在冰面上飛馳,突然轉(zhuǎn)身對父母說:“聽我說,我想試試滑冰。”兩個正在談話的大人嚇了一跳,難以置信地看著病弱的孩子。
結(jié)果是,他試了,他喜歡上了滑冰,他開始狂熱地練習(xí)。在滑冰之中他找到了樂趣,他可以勝過別人,而且身高和體重在滑冰場上并不重要。
在第二年的健康檢查中,醫(yī)生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竟然又開始長個兒了。雖然對他來說想達到正常的身高已經(jīng)不可能了,但是他和他的家人都不在乎。重要的是,他正在恢復(fù)健康,正在獲得成功,正在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后來,沒有哪個孩子會再嘲笑、戲弄他了。相反,他們?nèi)細g呼著沖上前去請他簽名。他剛剛參加了又一次令人贊嘆的世界職業(yè)滑冰巡回賽,一系列高難度的冰上動作讓觀眾如癡如狂。
目前他已經(jīng)退役,不再當(dāng)職業(yè)滑冰選手了。但是,他仍舊是冬季運動中受人尊敬的教練、顧問和評論員。
雖然他身高只有1.59米,體重才52公斤,但是他肌肉健美,精力充沛。他就是前奧運滑冰冠軍斯科特·漢彌爾頓。他自信而堅強,身高無法限制他的信念和力量。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希望是苦難者唯一的藥方。”若不是懷著夢想的燭光,照亮眼前晦暗的道路,人是無法繼續(xù)前行的。有時,希望之光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風(fēng)雨,甚至是自己不小心跌倒而熄滅。
但是,正像斯科特·漢彌爾頓那樣,為夢想而努力的人,不會失去勇氣,更不會感覺無趣。夢想,正是夢想,給了人們不可思議的潛能和毅力。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在自己心中擁有太陽、擁有生活的人,還有必要向自己以外去尋求幸福嗎?
9.魔語瓶
有一只小老鼠常常為自己是一只老鼠而苦惱。
他對魔術(shù)師訴苦:“唉,為什么我是一只老鼠呢?大家都不喜歡我,要是我能變成別的就好了。”
魔術(shù)師知道了小老鼠的心事,就送給他一個魔語瓶。這真是一個神奇的魔語瓶,只要對它說出自己的愿望,想變什么都可以。
小老鼠回到家里,捧著瓶子想啊想,到底變成什么好呢?
“變只蝴蝶吧?五顏六色的,真美麗。可是,聽說蝴蝶活不長。噢,不行,我不要變成短命的蝴蝶!”
“對,還是變只烏龜,烏龜能活好幾百年呢。哎呀,也不行,烏龜走起路來又慢又笨,比我們老鼠差得遠了。我不想變成烏龜。”
“要不,就變只螞蟻吧,螞蟻爬得快,力氣又大。哦,不行,螞蟻會被人踩死的呀!”
“對,能變只鳥兒倒不錯。鳥兒會飛,會唱動聽的歌。可是,鳥兒愛吃小蟲子……”想到吃小蟲子,小老鼠就惡心。
“啊,還是變頭大象吧。大象又大又壯實,多神氣!不過,大象住不下我的小屋。”小老鼠正住在一幢很漂亮的小房子里,要是大象把這房子撐破,那它可不干!
想來想去,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沒有一種動物能讓小老鼠全部滿意的。小老鼠又想:咱們做老鼠的雖然不怎么討人喜歡,可也有比其他動物強的地方啊。喏,比蝴蝶壽命長,比烏龜靈活。
想到這兒,小老鼠心里好受多了。他瞧了瞧手中的魔語瓶,想,還是還給魔術(shù)師吧。
魔術(shù)師見到小老鼠,奇怪地問:“哎!你怎么什么也沒變呀?”
小老鼠嘻嘻地笑了起來,他說:“我已經(jīng)變了呀!以前,我因為自己是只老鼠,常常愁眉苦臉的。現(xiàn)在,我變得很快樂。您那魔語瓶真神奇,幫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謝謝了!”
說完,小老鼠就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就像這只小老鼠那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與眾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有著無限發(fā)展的可能,但它不可復(fù)制、不可替代,更不可重來。對你的成長而言,你實在有必要堅定地告訴自己:你很重要!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對自己說:“我很重要!”在別人看重自己之前,自己首先看重自己。只有看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10.拿破侖的孫子
古希臘的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沒能給蘇格拉底尋找到一個最優(yōu)秀的閉門弟子。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四處尋找。可他領(lǐng)來一位又一位,都被蘇格拉底婉言謝絕了。
半年之后,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yōu)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前,語氣沉重地說:“我真是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yōu)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yōu)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fā)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jīng)深切關(guān)注著的這個世界。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責(zé)了整個后半生。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位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邊發(fā)呆。這天是他三十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重的法國鄉(xiāng)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既丑又笨的鄉(xiāng)巴佬,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yīng)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間的時候,與他一起在福利院長大的好朋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從來就不屬于我。”亨利一臉悲傷。
“不,我剛剛從收音機里聽到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jīng)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征,與你絲毫不差!”
“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lián)想到爺爺曾經(jīng)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fā)出威嚴(yán)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yán)。
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yīng)聘。
二十年后,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總裁的亨利,查證自己并非拿破侖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你要知道,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將所有的自卑全拋到九霄云外,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
11.體罰的秘密
那是一次數(shù)學(xué)考試。
考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從墻上把那塊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來,比試著對全班學(xué)生說:“我們的教育以誠實為宗旨。我絕不允許任何人在這里自欺欺人,虛度時日。這既浪費你們的時間,也浪費我的時間。而我早已年紀(jì)不輕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開始考試。”說著,她就在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后坐了下來,拿起一本書,徑自翻了起來。
蘭妮勉強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憑絞盡腦汁也無濟于事。于是,她顧不得禁令,暗暗向好友伊麗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麗莎白傳來了一張寫滿答案的紙條。蘭妮趕緊向講臺望了一眼,還好,老師正讀得入神,對她們的小動作毫無察覺。蘭妮趕緊把答案抄上了試卷。
這次作弊的代價,首先是一個漫長難熬的周末。晚上,蘭妮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才迷糊過去又被噩夢驚醒。早就聽人說過,教室里一只螞蟻的爬動也逃不過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這么說,她這次只是故意裝聾作啞罷了。思前想后,蘭妮打定主意,和伊麗莎白一起去坦白。
周一下午,她倆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來到老師身邊,承認自己的數(shù)學(xué)考試作了弊。
“姑娘們,你們能主動來認錯,我很高興。這需要勇氣,也表明你們的向善之心。不過,大錯既然鑄成,你們必須承擔(dān)后果。否則,你們不會真正記住!”說著,弗洛斯特女士拿起她倆的試卷,撕了,扔進廢紙簍。“考試作零分計,而且……”
她拿起松木板子,蘭妮和伊麗莎白都驚恐得難以自持,連話也說不囫圇了。
弗洛斯特女士吩咐她倆分別站在大辦公桌的兩頭,命令道:“現(xiàn)在,你們都伏在椅背上,把眼睛閉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戲。”
蘭妮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聽說,人越是緊張就越會感到痛苦,老師會先懲罰誰呢?
“啪”的一聲,宣告了體罰的開始。看來,老師決定先對付伊麗莎白了。蘭妮盡管自己沒挨揍,眼淚卻上來了,伊麗莎白是因為她才受苦的。接著,傳來了伊麗莎白的嗚咽。
“啪!”打的又是伊麗莎白,蘭妮不敢睜開眼睛,只是加入了大聲哭叫的行列。
“啪!”伊麗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蘭妮終于鼓起了勇氣:“請您別打了,別打伊麗莎白了!您還是來打我吧,是我的錯!伊麗莎白,你怎么了?”
幾乎在同時,她倆都睜開了眼睛,越過辦公桌,可憐兮兮地對望著說:“你說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老師正用木板狠狠地抽打著裝了墊子的坐椅。
這便是蘭妮和伊麗莎白受到的“體罰”,并無肌膚之痛,卻記憶至深。有幸受過這種板子的學(xué)生,在成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時,也獨享著這個有趣的秘密。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老師對你的教育,有時,嚴(yán)厲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12.先干活再吃飯
1914年的一個冬天,美國的一個小鎮(zhèn)接待了一群饑餓的逃難者。當(dāng)他們接到食物之后,由于實在太餓,一個個連一句感激的話都來不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但是,其中卻有一個名叫哈默的年輕人例外。他對送飯的人說:“您有什么需要我干的活嗎?”
送飯的人說:“沒有什么。”
年輕人一聽,目光馬上黯淡下來:“我不能隨便白吃別人的東西,我要經(jīng)過自己的勞動。”
這送飯的人恰好就是當(dāng)?shù)氐逆?zhèn)長,他看了看這個骨瘦如柴的逃難者,想了一想說:“我的確有事情需要您幫忙,不過,您還是先吃飯吧!”
年輕人說:“我想先干了活,再吃飯。”
見年輕人如此固執(zhí),鎮(zhèn)長沒有辦法,就說:“那你愿意給我捶背嗎?”
于是,年輕人就開始給他捶背。捶了幾分鐘,鎮(zhèn)長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好了,你捶得好極了!”于是就把飯遞給這位年輕人。
后來,這位在逃難中堅持“先干活再吃飯”的年輕人被留在了鎮(zhèn)上工作,鎮(zhèn)長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并且預(yù)言,這年輕人將成為百萬富翁。二十年后,鎮(zhèn)長的預(yù)言成為了現(xiàn)實,這年輕人不僅成了百萬富翁,而且成了億萬富翁。
在這里,哈默所突出體現(xiàn)的,正是他超人的道德力量。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哈默在這件小事上表現(xiàn)出來的作為一個人的尊嚴(yán)的品質(zhì),也一定貫穿在他的全部事業(yè)乃至整個人生中。
自尊的道德力量,在哈默的人生跋涉中,猶如一面旗幟,赫然凌駕于地位尊卑、家境貧富、能力強弱、條件優(yōu)劣等塵世俗念之上,在他的精神和靈魂的制高點上獵獵飄揚。
是的,自尊是人生杠桿上不可或缺的支點,它賦予生命以意義。
自尊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邏輯起點。一個人的生命發(fā)展,速度可以慢一點、程度可以淺一點、空間可以窄一點、動力可以小一點,但無論如何,播下自尊的種子不可慢、不可淺、不可窄、不可小。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你要記住,心中揚起“先干活再吃飯”這面自尊的大旗、心靈高貴的大旗,那么,從那一刻起,你就有理由相信:你能憑著自尊的力量,在逆境中奮起,在挫折中挺身,一路高歌,一路春光!
13.鞋匠的兒子
在林肯當(dāng)選美國總統(tǒng)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
當(dāng)時美國的參議員大多數(shù)出身于名門望族,自認為自己是上流社會的、優(yōu)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面對的總統(tǒng)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
于是,在林肯首次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想要羞辱他。
當(dāng)林肯站上演講臺的時候,有一個態(tài)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但能羞辱他開懷不已。等到大家的笑聲歇止,林肯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jīng)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tǒng)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轉(zhuǎn)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xué)到了做鞋子的藝術(shù)。”
然后,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鞋子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改善或修理,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部化成了贊嘆的掌聲……
無獨有偶,安徒生也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1819年,十四歲的安徒生離開家鄉(xiāng),坐了大半天馬車,然后登船橫渡大貝爾特海峽。舟車勞頓兩天后,當(dāng)爬上非特列斯堡高岡,第一次俯瞰哥本哈根的塔樓和大劇院時,他淚流滿面。拿著幾十塊錢闖蕩都市,安徒生品嘗了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