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武漢大老爺,做生意甚難(1)

在外地人的眼中,武漢人可是個個精明,在生意場上的人更是如此。

武漢商人不服輸?shù)拿曔h揚中外,他們沒有北方人的粗獷,但他們逞能、不服輸?shù)膭艃汉敛贿d色于北方人。不服輸?shù)纳线M精神,使武漢的商業(yè)在全國商場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但過于精明的勁兒,又使得武漢商人始終難成大氣候。

1.武漢商人做生意,面子第一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講究面子。武漢人可以說是中國人中最要面子的,有人說武漢人是“搽粉進棺材——死要面子”,這一點也不夸張。

武漢人好面子之風,自古有之。話說清朝乾隆年間,京城有個大商人赫老爺是武漢人,一次他過六十大壽,所屬文官武將和商界同仁前往送禮賀壽。曹雪芹也送來兩壇“酒”,并且親筆寫了一幅賀幛。赫老爺為了炫耀自己與曹雪芹的交情,命人立即將曹雪芹送來的酒啟封,每人斟上一盅。眾人每人喝一口,覺得沒有一點味道,但又連聲贊道:“真佳釀也!”曹雪芹卻大笑說:“非佳釀也,請看賀幛便知。”

眾人定睛一看賀幛,上面卻是“朋友之交淡如水”。滿堂賓客頓時感到赫老爺不好下臺,赫老爺也臉色陰沉。可是片刻之后他卻哈哈大笑:“高!妙哉!”并自我解嘲地說道:“圣人有言,水淡而情濃,更顯友誼之厚也。”眾人點頭稱是。就這樣,兩壇清水被喝個精光。

武漢人講人情面子,真是恰到好處。盡管歲月流逝,但是,好面子之風仍然在武漢人身上體現(xiàn)。

一個武漢人,兜里如果有10塊錢,他寧愿花10塊錢買包好點的煙,也不愿花5塊錢買包差點的煙,再用剩下的5塊吃頓早飯。十個武漢人,至少八九個都是這樣。

在武漢商界流傳一句俗話說:“翻墻躲債,借債趕人情?!蔽錆h商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保留面子”,“名譽比生命更重要”之類的話是深刻在腦海中,因而一般來說,武漢人在做生意時比較注意雙方的面子。

武漢商人如果被對方商人壞了面子,明明這件生意是于雙方都有利的事,但面子受到損害,他們寧可生意受損,也不會與對方做成這筆生意。相反,如果在商場上給其一點面子,他們可能會為你大開方便之門。對武漢商人來說,有時價錢和交易的條件,并不是談成生意的最重要因素,而顧及對方面子,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2.過于聰明,永不服輸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大凡提起湖北人,人們總會想起這句俗語?!熬蓬^鳥”是神話傳說中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把只長一個腦袋的武漢人和長九個腦袋的鳥相提并論,足見其聰明勁兒。

聰明,使武漢人從商具備了較好的素質(zhì)。商場如戰(zhàn)場,競爭非常激烈,要想準確把握千變?nèi)f化的市場。要想在競爭中取勝,沒有聰明的大腦是難以勝任的。

事實上,聰明的湖北人是具備從商的潛質(zhì)的。

歷史上武漢的漢口,是明代四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商賈云集,商業(yè)繁榮。明清崛起的商幫集團中就有湖北人的份。1861年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在建國前,湖北省就是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優(yōu)越,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優(yōu)越的商業(yè)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業(yè)歷史,使武漢人具有良好的生意頭腦。改革開放后,在社會上曾流傳著“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等著上”的說法,并且掀起了一股“經(jīng)商熱”,武漢人在這股“經(jīng)商熱”中大顯身手。就經(jīng)濟而言,1985年以前武漢工業(yè)總產(chǎn)值一直居于全國第4位,僅次于京津滬。盡管近幾年湖北的經(jīng)濟落后了,但是與東南沿海相比,他們?nèi)匀徊环?,“漢貨精品”的仗早就開始打了,盡管成績平平,但他們?nèi)栽谄床?。如武漢健民制藥在全國各藥店以其巨大的宣傳牌引人注目……

有人說,南方人習慣于安逸,勤于修養(yǎng),老于世故,頭腦發(fā)達,身體退化。

南方人當不了領導,只適合于做商人、秀才和智囊,只有北方人才適合于做征服者,做皇帝。其實,對武漢人而言,他們是既能做征服者,又能做商人。這是武漢人聰明勁兒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武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武漢人的商業(yè)頭腦也是很突出的。

武漢人沒有北方人的粗獷,但他們逞能、不服輸?shù)膭艃航^對不比北方人遜色,武漢人沒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決出之前,武漢人不死心的耐勁兒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武漢商人不服輸?shù)拿曔h揚中外。在人們的心目中,湖南人屬于個性較強的一類,但是事實上,武漢人不服輸?shù)膫€性比湖南人要強得多。武漢有句俗話叫“殺不死的豬”,意思是天底下沒有做不了的事,這可以說是武漢商人性格的絕妙概括。

漢口的漢正街曾因為電視劇《漢正街》而聞名全國。漢正街也算是武漢人精明,不服輸?shù)慕?jīng)典作品了。十華里長街全是小商品批發(fā),當時在全國算是最大的小商品批發(fā)市場,南北商人云集于此,1990年統(tǒng)計,平均每天交易貨款達2000萬億元。這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實在令人敬佩。

武漢人不服輸,在與他們做生意時,應該正視他們的這種精神:利用武漢人不服輸?shù)纳线M精神,使武漢人的聰明才智在商場中得以充分地發(fā)揮,為我所用;不服輸?shù)木瘢刮錆h的商業(yè)在全國商場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應勇于與武漢人做生意,在雙贏的策略下獲利;小心其不服輸?shù)妮^勁兒,適時進退。

生意場上武漢人善變多謀,新招迭出不窮。若僅論經(jīng)商謀略,武漢商人足以與廣東商人比過高低。

武漢人經(jīng)商頭腦靈活,新招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快。在善于花樣翻新方面,據(jù)報載,武漢的武圣路文化市場的盜版書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往往新書剛剛上市,盜版就出場了,并且折價低于正版書。當初暢銷一時的《獅城舌戰(zhàn)》、《廢都》等都是以定價的1/4批發(fā)的。不僅文化市場如此,其他的“水貨”市場也多。一位輾轉于廣州、廈門等地又折回武漢的商人說:“沒錢的時候武漢是個好地方。”其意是武漢“水貨”多,消費低,生活比較容易。這是武漢商人聰明的誤區(qū)。

成功的商人都是靠腳踏實地、努力拼搏干出來的。當然其中離不開聰明。但聰明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赡承┪錆h人卻偏偏不信這套,他們不愿吃苦,他們腦子里轉動的就是怎么把游戲玩得讓人摸不著頭腦,乘機撈它一把。這就不難理解明清商幫中雖有武漢人卻無多大建樹,當今重量級商人中沒有聰明的武漢人份兒的緣故了。

有位學者在研究武漢改革開放步伐已落后于東南沿海的原因時說,武漢人太聰明,以至于外省人有些害怕與武漢人打交道,很多發(fā)展機會從身邊溜走。他強調(diào)武漢人必須轉換腦筋,是不是可以變得“蠢”一些,才更有利于自己人的發(fā)展。

3.欠缺實業(yè)精神的武漢商人

都說武漢這地方在改革開放中長期受冷落了,武漢人委屈得沒脾氣了,武漢人似乎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委屈是委屈了,但就是沒聽到武漢人“路見不平一聲吼”。武漢人說好聽點是沒自我意識,說丑點,是混混,懵懵懂懂?!按笪錆h”、“中部崛起”,這些口號空喊了多年,就沒見武漢人“鉚起搞”過。還就這么過來了。

武漢商人是大事搞不了,小事一窩炒。商場上,搞批發(fā)是武漢商人的拿手好戲。煙酒茶日用品,鍋碗瓢盆外帶服裝,不大不小的漢正街上,武漢商人卻做得心安理得、有聲有色。但生意有了一定積累后,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卻不多見,可見精英意識淡薄、實業(yè)精神欠缺是武漢商人的通病。

屈原之后,泱泱荊楚大地,精英意識喪失殆盡。至于實業(yè)精神,歷史上倒是有一個湖廣總督張之洞??扇思覐堉床⒉皇呛比搜?!由于武漢“九省通衢”、南北要沖的特殊地理位置——漢口依長江、傍漢水,循大江而東,可直達上海;循大江而南,可越洞庭入沅湘,以通兩廣云貴;西上荊宜可入三峽,進四川——極大的流通性造就了武漢貨物轉運站的角色。武漢男人熱衷于倒買倒賣,賺取地域差價過活,卻從來沒有冷靜著實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所以也從來做不了什么真正的宏偉事業(yè)。

武漢商人十分熱衷于做小生意。在武漢的大街上去溜達一圈,你會發(fā)現(xiàn)賣報的,賣熱干面的、賣水貨西服的、賣水果盅的、賣針賣線的,見縫插針地散布在城市的邊邊角角,門類之齊全超出你的想象。

在生意場上,武漢商人喜歡單干,喜歡在社會叢林里單獨獵食。他們合伙經(jīng)營,也往往“同床異夢”,最終可能落個一拍兩散。

坊間流傳著一個關于“九頭鳥”的逸事?!熬蓬^鳥”是鄂菜成功進京的典范,十余年時間,“九頭鳥”連鎖酒店就遍布京城。他們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為招徠口號,以湖北瓦罐雞湯、洪湖蓮藕排骨湯二湯開道,加上沔陽三蒸、武昌魚、麻城板栗、黃州蘿卜、大治鴨湯等湖北菜,著實讓北京人久旱的胃口滋潤了一把。鼎盛之日,“九頭鳥”經(jīng)常是門庭若市,食客排隊等候進餐。然而,正當“九頭鳥”如日中天、想要鯤鵬展翅之際,“九頭鳥”的老板和老板娘卻上演了一場“將相失和”的鬧劇。商標歸了老板娘,譽冠京華的“九頭鳥”招牌也一夜之間換成了“九頭鷹”,口號也變成了“天上九頭鷹,地下湖北人”。一個響當當?shù)钠放凭瓦@樣被折騰得“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有人說,湖北商人喜歡窩里斗,武漢商人就是典型。他們散漫隨意自由,不像上海商人那樣儀器一般的高精密,不像北京商人那樣天壇一般的心氣高,他們像豕狼一樣四處奔突流竄、蠅營狗茍。什么樣的事,他們都能接得下來,搞得起來。也不會搞出多大的名堂,但也不會搞得多慘。淪落時他們不怕被別人糗,得意時他們也不忘罵別人“個婊子養(yǎng)的”。有時候,你還不得不佩服武漢商人的“強悍”。這種“強悍”不是叢林之王的霸氣,而是那種野生動物的皮實、經(jīng)踹,求生能力強。

說到小吃,熱干面是武漢人的最愛。前幾年,精明的武漢商人把這道漢味名吃又做成了方便面,在電臺里做廣告推廣。只聽得一個武漢男人在那里用武漢話抑揚頓挫、有滋有味地念道:“熱干面是武漢有名的小吃,現(xiàn)在XX公司把它做成了方便面,香香甜甜的芝麻醬,還有好吃的蘿卜干,趕快來嘗一嘗!”

武漢商人愛好是打牌。玩麻將的話就“打晃晃”——去掉東南西北風、紅中白板和發(fā)財,贏者下桌,輪流上。“打晃晃”的麻將玩法講究一個“快”字,摸牌吃牌打牌糊牌,動作反應要快,像陣風,故名“晃晃”。武漢商人最擅長的也正是在來來往往、形勢不清的時候亂中取勝。

武漢商人也許沒有大局觀、整體感和預見性,但他們勝在有一種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的敏銳。武漢商人個個是眼尖手快腦子活的實利主義者。這在他們玩“斗地主”中也能體現(xiàn)出來?!岸返刂鳌毙鑳扇伺浜隙芬蝗?。它不像橋牌有固定的搭檔,誰是“地主”就斗誰,正如生意場上的規(guī)律“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4.商業(yè)重鎮(zhèn),緣何未形成“漢幫”

歷史上有聞名全國的晉商、徽商,近代又有寧波幫、廣東幫等獨立的商業(yè)流派產(chǎn)生。湖北人雖然熱衷于商業(yè),漢口商業(yè)也很發(fā)達,但卻沒有“漢幫”。湖北黃州幫、咸寧幫也有一定的名氣,但武漢的本地商人卻沒有形成聞名全國的“漢幫”,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明清以來,晉商以票號聞名全國,徽商以淮鹽、典當稱雄大江南北,寧波幫、廣東幫經(jīng)營有優(yōu)勢的是近代五金機電產(chǎn)品,以及有地域特色的海味、廣洋雜貨等。漢口主要是移民城市,商業(yè)主要被外地人把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曲沃县| 郓城县| 杭锦后旗| 宁德市| 永仁县| 松阳县| 新沂市| 陆河县| 安康市| 大丰市| 阜康市| 台前县| 明溪县| 邵阳市| 和顺县| 罗田县| 应用必备| 张家川| 东明县| 宜黄县| 太保市| 黑山县| 浦城县| 本溪市| 张家川| 柏乡县| 高唐县| 科技| 大宁县| 梁平县| 广元市| 林芝县| 凉城县| 桐梓县| 新乡县| 双鸭山市| 兴隆县| 綦江县| 桂东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