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好幾天,馬凱在工作之余,都在想友友講的事情。
他把萬姑娘來深圳前后的事情抽空都回想了一遍。他確切地意識到,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他在需要萬姑娘。
而萬姑娘需要他的時候,他大部分時候在加班。
包括到此時此刻,他也沒有時間去多想。
工作又跟著來了。
張欣雅被馬凱他們幾個嚇唬住了,干活雖然慢點,但開始走上正軌了。胡青在的時候,既要做計劃,做報表,又要理物料。現在馬凱只讓張欣雅去理物料。小姑娘做這些基礎的事情還能勝任。
她在倉庫的時候,馬凱大部分時候被張瑋拉著到處跑。要不是去華強北,要不是去工廠。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把江總公司當成是自己對外的辦公室。這樣方便去見一些其他的供應商。
經過了07年,江總的公司發展地蒸蒸日上。王明在公司里面都開始橫著走路。到07年底的時候,江總公司的出貨量進入了全國前十。他們定了個目標,希望到08年底的時候,能夠進入全國前五。
說起來他們的銷售策略也是和孔令德有關。孔令德自從拿下小李這個大客戶之后,又把阿杰這樣的關聯客戶都拉了進來。這幫潮汕老板,不知為何,開始買小孔這樣的書生的賬。總是在江總面前夸小孔實在,有擔當。
小孔說自己不會談價,他總是給大家報一個底價,再加一個梯級的銷售政策。你一個項目提一萬片,是一個明價;到了十萬片,又是一個明價。他都是和別人老板直接談,也不需要考慮留什么回扣之類的。
況且,江總的板子,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
上海的方案公司,一個板子不掙20%的毛利是不出貨的。江總不一樣,加5%。甚至有一些他們看好的主板,開始就是貼著成本平出。
所有方案公司都以為他們是瘋子。沒見過這樣不賺錢做生意的。
但這就是手機供應鏈的特點。降價原理或者可以用摩爾定律套用一下,元器件是越來越便宜。況且,集中采購本身就有優勢。江總做的板子,很多都是公板,不同的客戶就是換一下軟件。十幾個客戶的量拼拼起來,一個項目動輒以百萬級銷量起。哪怕前十萬片不賺錢,只要跨過了出貨早期,物料的成本就降下來了,省出來的是毛利;其次,十萬片之后,研發也不需要投入過多的人力成本,相當于又多了一塊直接的毛利。
整個體系像打了雞血一樣高速運轉。
孔令德說是銷售老大,更多像是江總的銷售助理。他先去和前期客戶談,然后把他們帶到公司,和江總面談。于是,江總看上去就是每天在公司和人喝喝茶,聊聊天。生意就這樣越做越大起來
辦公室的職場也隨之擴張。
馬凱剛回深圳沒多久,江總他們確定只做主板業務的時候,只是在南山一個偏僻的工業園里面租了一層樓。當時可能也就三四十號人。到了08年初,已經有三層樓了。工位不夠,能塞人的地方都在塞。
“這么擠了啊?”馬凱驚訝。
“上面又租了一層,估計這幾天能開始進人了。”張瑋說:“你看到沒?那兒多了一幅畫。是一個風水大師來看了下,說那個地方掛副千里江山圖,能夠讓大佬的業績更進一步。現在他可信這種東西了。”
張瑋想了想,繼續說:“確實是啊,你想想,手氣這么好。板子開一個中一個,只能解釋為,確實是老天要他發財。”
“我們要是每個機型都能大賣多好。”馬凱好生羨慕。
“等著吧。7500下周開始試產,爭取賣他個100萬臺。”
正說著,他們走到了王明的辦公室外。馬凱每次見王明的時候總有點心虛。
王明每天都在不停地接電話,他口頭禪是:“快說,我還有事。”
有時候一個事情,正和他商量著呢,他可能就開始接其他人的電話。尤其是一些棘手的,需要王明去處理的問題,他可能接別人電話時就會慢條斯理,插科打諢。把正在談事的人晾在一邊。把他們的耐心磨完。
馬凱他們都特別不喜歡王明這樣的溝通方式。
但沒有辦法啊。研發的團隊都在他手上,不管江總或者周康怎么答應,落地的事情還是要王明來執行。
“哎,別提了,方方。大佬有時候都差使不動他。”張瑋他們有天從王明那兒受氣出來之后,坐在車里說:“苦了小孔。”
“我們這邊,很多事情還能自己跟。反正大佬就是我們的對接人。小孔有很多客戶可不是這樣。人家就只能找小孔。項目上的事情出問題,找小孔,小孔去找明哥,被屌回來。客戶投訴到大佬那兒,大佬就開始屌小孔。”
“哎,你別說小孔也挺慘。”方方接了句:“上次把我嚇壞了。那天我不是去找小顧協調板子的事情嘛?晚上八點多了,按說公司人也剩的不多了啊,小孔在公司哇哇地哭。特別傷心。小顧和我說,大佬臨下班之前,把小孔叫進去罵了一頓。哎?馬凱,以前在策略部的時候,江總罵過你嘛?”
“那個時候他罵人干嘛啊。”張瑋接了句:“當年江總被大老板罵得狗血噴頭的時候,出來也不拿我們撒氣。不過小孔有時候也確實該罵。大佬有時候是想把他逼出來,想讓他直接去和王明對著干。大佬總不能自己去和王明吵吧?你說是不是?”
“不過我們這個明哥,也真的是大爺。大佬就治不住他嘛?”
“還是那句話,明哥是誰的人?康哥在后面看著呢。”
停了一會,張瑋意味深長地說:“不過應該有變化了。還是很大的變化。”
張瑋接著說,江總在醞釀兩個大事。
首先,是要加一個開發團隊,成立研發二部。這樣能夠承接更多的客戶。
其次,他們準備股改。
江總和周康最開始做公司的時候,就允諾給一些骨干以股份。所以他們公司的股東特別多。像王明這樣的研發老大,不但自己個人有股份,還幫他的團隊代持了一部分。
“就不該一開始把股份都分完了,你知道吧?”張瑋說道:“現在公司發展了。新來的人,沒有股份可分,只能從兩個大佬頭上瓜分。還有一些,像之前的品牌部啊,還有像高通事業部,這些之前都寄予厚望的部門,手上有很多股份,卻沒有產值。這其他人也不平衡啊。你拿著股份不賺錢。”
“所以啊,可能就要借著這個研發二部進來的時候,順便把股東結構也調整了。”
“怎么會不同意呢?兄弟,你要想想,人總不會和錢過不去。”
“王明他們去年年終獎應該都拿了一百多萬。雖然他們說,按照股份來的話,應該比這個數多一點。但多一點是多多少啊?這些股東們,是沒機會看到完整的財務賬的。想著也就大差不差了。”
“以前給股份,是籠絡人心。畫個餅。現在蛋糕都端出來了,還要畫的餅干嘛?”
“所以啊,這些人嘴上都沒反對。私底下那些嘀嘀咕咕的,也成不了氣候。”
“這個事情調整呢,對兩個人的影響最大。第一個是明哥。”
“大佬并不是單純的加個團隊,是開始做事業部制。這么和你們說,就相當于供應鏈,生產,財務等等,分別是一個個完整的后臺部門。明哥的一部,和未來的二部,是平行的事業部。事業部自己接單,開發,然后讓后臺生產出貨。他不承擔資金流物流。事業部這不就產生毛利了嗎?扣掉他自己的人員費用,開發成本之類的,剩的凈利和公司分成。”
“這樣的話,明哥這種研發團隊就有壓力了啊。這就相當于是自己做了個公司。做得好,確實賺錢更多。做不好,連人工可能都開不起。這就逼著事業部自己去算賬,對自己的經營結果負責。”
“必須得佩服大佬吧?天天在那想,終于讓他想到了搞定明哥的法子。所以啊,之前你們說,大佬怎么就這么放任著王明?現在懂了吧?他是要不不動,要動,就捏住死穴。現在所有的客戶都是王明的,他做事業部,不說多久,一年時間內閉著眼睛掙錢。掙得絕對比去年多。但一年后就不好說了。你說明哥這么鬼精鬼精的人,會為了一年后的事情,現在和大佬翻臉嘛?”
“還有一個人,受影響也挺大的。方方你不一定猜得到,但我估計馬凱能猜得到。”
“對,就是老闞。”
“所以我說馬凱的記憶力真是挺嚇人。去年不是說過嗎?大佬做主板公司,老闞保留了一些股份。現在,大佬要把老闞這個股份清掉。”
“老闞意見非常大。為什么馬凱你和老闞喝酒吵架,我們都知道呢?就是大佬年前想和老闞談,一直在問老盧他們那邊的動向。這不知道他們去年虧錢了嗎?也不想在人家傷口上撒鹽啊。”
“你看看,就你把大佬的時間耽誤了。今年還是談了。果不其然啊,老闞覺得這樣不公平。”
“你別說啊。老闞應該是挺生氣的。”方方接過話:“本來就虧錢,現在還要把賺錢這部分的股份給拿走。擱誰心里應該都不好受。”
“可是江總公司,老闞也沒出力啊。按說江總開始做方案公司的時候,就不應該答應他留著這個股份。”馬凱和方方的看法不同。
“現在后悔是沒什么用了。再說,當時剛做方案公司的時候,誰會想到這么順啊?覺得能活下來就不錯了。現在弄,也不遲吧。”張瑋大部分時間覺得江總都是對的。
“哎?老闞他們還不行吶?”方方轉了一下頭,問坐在副駕的瑋哥。
“相當地,不行。”張瑋笑得有點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