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簡政放權改革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屆政府以來,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改革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持續大力推進,不斷深化擴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拓展

到2014年底,國務院已取消538項行政審批事項,基本實現本屆政府提出的任期內削減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1/3的目標。地方改革的力度也很大,如上海市、江蘇省等下放超過一半,浙江省減少70%。但行政審批改革的步伐并沒有就此止步,還在繼續深入和擴展。2015年國務院提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從重數量向提高“含金量”轉變,從“給群眾端菜”向“讓群眾點菜”轉變,順應企業和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盼,再砍掉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審批事項。有關部門綜合各方面、社會各界、企業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并請國家統計局、委托有關社會調查機構有針對性地系統了解社會各方面的愿望和意見,通過上門調研、專項督查、專家評估等方式,又提出了一批各方面意見比較集中的行政審批事項,經國務院研究決定予以取消下放。到2015年底,國務院部門累計取消下放審批事項621項,占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各部門審批事項的40.7%。

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投資項目審批核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務院2013年和2014年兩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中央層面核準的投資項目,2013年的目錄減少60%,2014年的目錄比2013年目錄又減少40%,兩次修訂共減少76%。2015年還要下放一批,包括列入國家規劃的國家高速公路網改擴建項目、普通國省道建設項目、重要內河航道建設項目、內河航電樞紐建設項目、機場改擴建項目等。同時,進一步下放投資項目前列置審批,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用地審批。環境保護部制定發布了《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5年本)》,再次下放32項環評審批權限,至此2014年版本投資項目核準目錄規定的下放事項已全部同步下放環評審批。

除依法設置的行政審批事項,還有大量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以規章和“紅頭文件”等形式設置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長期以來,部門和地方政府以“紅頭文件”等形式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游離于《行政許可法》之外,是部門和地方政府擴張權力、法外設權的主要做法。國務院2014年4月提出,用一年時間對這類審批事項全面清理,要求部門以規章和“紅頭文件”等形式自行設定的、面向公民或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一律取消,確需保留的通過法定程序調整為行政許可,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完成。各部門自行設定并由部門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共453項,取消258項,占57%,依法轉為行政許可20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84項,依法轉為其他權力91項,“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概念和做法就此終結。

在部門和地方政府實施的行政審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領域,就是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多年來清理和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這個領域一直是“盲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拓展到這個領域,表明簡政放權改革在進一步深入。國務院要求2015年對這個領域進行全面清理,公布清單、鎖定底數。有關部門幾上幾下核實甄別、征求意見,初步摸清了底數,總共有1000余項,行政審批資格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指定地方實施的,有850多項;另一類是其他形式包括部門“紅頭文件”指定地方實施的,有近200項。2015年分兩批取消231項,完成了國務院要求2015年取消200項以上的目標任務。

(二)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商事制度改革是簡政放權改革的重點領域,不僅與企業經營和人民群眾創業緊密相關,也直接涉及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為社會各方面所關注。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就是通常說“先照后證”改革。過去要辦一個企業,許多經營領域和項目都要先取得有關部門的準入許可才能辦理工商登記。有關部門的準入許可往往只面向企業,沒有有關部門的許可就不能登記企業,這就讓新辦企業陷入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持續推動這項改革,經有關部門清理,認定國務院部門實施的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共有226項,其中,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依據的128項,無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依據、部門自行設置的98項。到2014年底,國務院先后將其中的152項前置審批調整為后置審批,取消40項,繼續保留34項。也就是說,除保留少量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事項外,大部分已改為后置審批或取消。改革后,凡是市場主體基于自愿的投資經營和民商事行為,只要不屬于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領域,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公民生命財產、不損害第三方利益,政府就不得限制進入。創業者辦企業一般只要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生產經營活動;想從事需要獲得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須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

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也是商事制度改革一個重要方面,已于2014年3月1日實施。主要內容是將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按照條件適當、程序簡便、成本低廉的要求,放寬注冊資本準入條件。創辦企業申請登記注冊時,實行股東或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并由其對繳納出資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注冊時股東或發起人只需向工商管理機關登記認繳的出資總額或股東認購的股本總額作為注冊資本。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同時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或發起人首次出資比例和繳足出資額的期限。企業登記注冊時,實收資本不再作為登記事項,登記注冊時無須提交驗資報告。

商事制度改革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革,已于2014年3月1日在全國全面實行。按照改革要求,全面停止對各類企業包括外資企業的年度檢驗,改為年度報告公示。要求企業按年度在規定期限內將規定的內容,通過市場主體信用公示平臺向工商行政機關報送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無須繳納任何費用。其主要內容應包括股東或發起人繳納出資情況、資產和經營狀況等,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查詢。企業自行對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抽查,對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依法予以處罰,對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企業,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上將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此后三年連續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的,可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未履行的永久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不得恢復正常記載狀態,并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從2015年6月開始,國務院正式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要求將企業登記時依次申請并分別由工商行政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一個窗口受理,由工商行政部門核發一個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即實行“一照一碼”登記制度。這項改革此前在江蘇等地試點,但各地試點的模式并不一致。按照要求,這項改革要與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企業法人國家信息資源庫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建設、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等工作統籌協同推進。2015年6月,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工作方案,要求理順代碼體制機制,建立覆蓋全面、穩定唯一的以組織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為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行“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基礎。按照改革要求,2015年在全國推行“一照一碼”登記模式,至當年年底,全國已核發“一照一碼”營業執照305萬份。

(三)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取得明顯成效

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及證書、考試過多過濫,增加人民群眾負擔,提高了就業創業的門檻,嚴重制約社會創業創新的活力。近些年,國務院多次對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進行清理和削減,本屆政府又對進一步減少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關部門又對各地各部門設置的各類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進行全面清理。截至2013年年底,各地各部門共設置職業資格2493項,其中國務院部門設置的618項,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資格219項,技能人員資格399項;地方設置1875項,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資格389項,技能人員資格1486項。這些職業資格一般分為兩類,一是準入類,需要取得管理部門的許可,屬于行政審批事項;二是水平評價類,雖然不需要行政審批,但也需要取得各種等級的資格和證書。

按照改革要求,凡部門自行設定、沒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作為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原則上一律取消。確需保留準入許可的,通過立法修法或由國務院發布決定取得法定依據。確有必要保留評價的,經主管部門批準改成水平評價類。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與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財產安全關系并不密切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必不宜采取職業資格方式進行管理的,按程序提請修訂有關法律后給予取消。部門和全國性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自行設置的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原則上一律取消。確有必要保留的,報經主管部門批準后納入國家統一規劃管理。根據這些要求,2014年和2015年國務院分五批取消了273項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占部門設置職業資格的44%,超額完成了本屆政府減少1/3職業資格的目標。對地方設置的各類職業資格,要求各地自行清理取消。修訂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是職業資格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有關部門組織近萬名專家、學者、一線從業者和有關人員參與完成了修訂工作,正式出版了2015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当阳市| 泸溪县| 拉孜县| 宁远县| 宣武区| 宿迁市| 青神县| 乌拉特前旗| 澜沧| 吉首市| 鹰潭市| 徐闻县| 黄陵县| 宿迁市| 宽甸| 兰西县| 鄂尔多斯市| 东宁县| 远安县| 敦化市| 黑山县| 丽水市| 龙海市| 峡江县| 安徽省| 旅游| 万全县| 桃园市| 米泉市| 郧西县| 金华市| 察隅县| 霍邱县| 贵德县| 陕西省| 乌拉特后旗| 紫阳县| 云浮市| 中西区|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