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任務更加緊迫,更加艱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審批等事項的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通“最先一公里”;切實嚴格規范行政審批流程,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力破“中梗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政府服務,加強督查、檢查和評估,確保政策措施落實,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著力解決“最先一公里”

1.進一步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改革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的重點是繼續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相關調查顯示,32.7%的受訪企業認為,近三年來,本企業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基本沒有改變,有11.3%的受訪企業甚至認為有所增加,48.2%的受訪企業希望政府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這反映了市場主體對繼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的愿望。《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全面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公布清單、鎖定底數,今年取消200項以上。這是當前穩增長、促就業的重要舉措,必須抓緊落實,盡早完成。

同時,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當前,一些非行政許可審批變成了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轉移站”和“避風港”。2014年,國務院公布的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顯示,1235項行政審批事項中,非行政許可占了30%以上。針對這個問題,要盡快落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的任務目標,徹底消除審批的“灰色地帶”。

此外,還要深入推進投資審批改革。按照《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進一步取消下放投資審批權限。進一步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提高投資審批效率,盡可能地方便企業投資。要鼓勵地方在投資審批改革上積極探索,一些創新做法和成功經驗要及時推廣。比如,青島對社會投資類項目實行“施工彈性許可制度”,項目施工許可手續既可按原規定程序申請辦理,也可在具備一定條件后,提前辦理施工許可證,實行“先證后圖后費”,最大限度壓縮企業開工手續辦理時間,減輕企業資金壓力,縮短項目建設工期8個月左右,促進了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落地。

2.進一步提高“含金量”

企業等市場主體之所以對行政審批改革感受不深,與改革的“含金量”不高密切相關。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要敢啃社會關注度高的“硬骨頭”,提高“含金量”。對此,要堅持開門搞改革,以企業、社會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改什么、怎么改,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要使改革主要由政府部門“端菜”轉變為人民群眾“點菜”,由此來確定深化改革的重點、措施和路徑,切實把那些該放的真正放開、放到位,提高行政審批改革的“含金量”。

3.嚴格清理規范收費

當前,行政審批過程中企業要負擔的費用仍然較多。比如,一些項目竣工時需按規定安裝行業裝置,一些公用事業儀表設備可選擇的資質單位不多,導致部門壟斷,收費往往較高。一些企業反映,有些收費項目缺乏合理性,如,企業接入自來水管網時,除收取安裝的儀表、管材和施工費外,還要收取高額的“排管貼費”。這說明亂收費問題仍然突出。要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必須認真清理和嚴格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要按照《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中的工作安排,切實推進收費清理改革。重點是建立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公布中央和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目錄清單之外的,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標準、擴大征收范圍的,一律停止執行。屬于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一般性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政府性基金,一律取消。超過服務成本的收費和有較大結余的基金,一律降低征收標準。此外,要建立規范、透明的管理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強化舉報機制,有效遏制各種亂收費,切實為企業和群眾減輕負擔。

(二)著力破除“中梗阻”

1.規范審批流程

在投資審批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多頭管理、繁文縟節、重復審批等,嚴重影響了行政審批效率。因此,必須嚴格規范審批流程,壓縮前置審批環節并公開時限,推行并聯審批和網上審批,著力解決環節多、時間長、隨意性大等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許多地方已作了積極探索創新,積累了成功經驗。比如,一些地方借助電子政務系統設定的程序,推進公開化、電子化,減少了自由裁量權,方便群眾辦事。又如,廣東制定了《行政許可監督管理條例》,出臺了《行政審批事項編碼規則》、行政許可事項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的編寫規范,對審批依據、條件和流程進行規范。再如,河南在省政府和各部門門戶網站建立行政審批專欄,公開項目名稱、辦理機構、實施依據、辦理程序和時限、受理條件、材料明細和收費情況等。這些規范審批程序的好經驗好做法都值得中央及地方借鑒、推廣。

2.在“先證后照”基礎上推進“先照減證”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后,企業出生變容易了,但新出生的企業仍然需要辦理各種許可證,這些“證”關系到企業能否開張運營,能否存活。因此,需要探索推進“先照減證”,對那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必要的后置辦證事項,一律取消,徹底解決“辦證難”“辦證多”“證難用”和“證出多門”等問題,真正清除創業創新路障。

(三)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1.提高地方政府承接能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關鍵是確保放下去的審批事項地方政府能夠接得住、管得好。這首先需要提升地方政府的履職權限。上級政府在下放審批事項的同時,要賦予下級政府足夠的空間和權限,按照“人、事、財”匹配和“責、權、利”統一的原則,建立事權、人權、財權相對等的保障機制,讓地方政府有動力、有能力、有責任去承接好、監管好審批事項。

同時,注重提高基層公務員的能力。有些審批事項,專業性比較強,基層公務員缺少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因而存在“接不住、接不好”的現象。下放審批事項的同時,要對接權的基層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履職培訓,配備必要的監測設備、儀器。

2.清理規范中介服務

審批過程中,中介評估事項過多、收費過高等問題突出,這直接降低了簡政放權等改革的效果。清理規范中介服務首先要徹底解決收費高和亂收費問題。對審批過程的中介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明確項目名稱、設置依據、服務時限,明確收費依據和收費標準。對于那些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打著政府旗號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應該堅決清理取消。

同時,培育和支持中介組織發展。從國家層面制定政策,嚴格實施證社分離,實現社會組織的徹底“去行政化”,摘掉中介機構的“紅頂”。出臺社會組織的發展扶持政策,從資質資格管理、行業自律控制、行業標準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等方面對行業組織充分賦予權力和責任,激發行業組織的作用。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強化服務職能,使其更好更快發展。

3.加強改革橫向協調

要提升改革成效,必須解決好部門協調問題,要注重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銜接、信息共享、配套推進。首先,同一事項所涉及的部門要同步放開、同步下放,不能你放我不放、我放你不放。其次,部門之間應當加強信息溝通、信息共享。如工商注冊登記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后,稅務登記還是要求一戶一個門牌號;稅務部門信息顯示一些企業已違法,工商部門信息顯示仍是優秀企業。這種現象表明改革還存在部門間缺乏協同的問題,必須加強部門間的橫向溝通,改革成效才能切實顯現出來。

(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要轉變監管理念,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使市場和社會既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各地在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要在總結推廣的基礎上,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比如,天津市制定了《市場監管隨機抽查聯合檢查暫行辦法》,將市場監管規則、流程和標準,向社會公示,使市場主體明曉界限、守法經營,并縮小監管者自由裁量權。浙江借助信息化手段,對商事主體進行信用管理,基于政府部門的內部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和基于外部信息檢索、統一發布的信用公示平臺,將其作為商事登記“寬入”與“嚴管”的橋梁,通過信息公示平臺將全省近400萬市場主體的信息向社會開放,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可以登錄該平臺進行企業信息查詢,通過信息公示制度,失信的企業、有污點記錄的企業就將會寸步難行,保障了商事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以上“隨機抽查聯合檢查”“互聯網+監管”的做法在事中事后監管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值得總結推廣。

(五)大力優化政府服務

改革過程中,出現了“改革看似改了很多,但滿意度不高”的情況,究其原因就是服務能力跟不上。對此,應該以群眾和企業創業、創新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審批事項減少后的服務供給能力,提高服務的針對性。一是為“雙創”提供全方位服務。要為創業創新提供平臺綜合服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幫助創業者解決難題。要辦好行政服務中心和辦事大廳,最大限度地運用網上辦理、代辦服務、上門服務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在這些方面,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鼓勵和推廣。比如,亳州市政府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統籌搭建了集信息公開、網上辦事、效能監察于一體的亳州市網上辦事大廳,率先推行網上辦事,實現了電腦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網“雙網雙待”網上辦事,開啟了互聯網“數據跑腿”的新模式。二是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創新公共服務發展新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的積極性,通過合作、委托、承包、采購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擴大社會保障的受益面,解決好困難群體的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基本民生問題,政府兜底,為創業者解除后顧之憂。

(六)注意改革策略與方法

開門搞改革。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改革要在國務院總的要求和原則的指導下,注重學習,積極吸收好建議、好經驗、好做法,大膽探索創新。要堅持開門搞改革,以企業、社會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改什么、怎么改,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要注重問題導向,廣泛調研,征求意見,積極消化吸收利益相關者、專家學者等的建議,避免閉門造車,提高政策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加強監督檢查。推進改革過程中需要加大督查力度,創新督查方式,發現的問題要抓緊解決,對落實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責任,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強化社會監督。要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去年國務院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第三方評估,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會好評,應該將第三方評估常態化、規范化。

課題組組長:王滿傳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教授

馬寶成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主任、研究員

執筆人:呂洪業 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广宗县| 新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都兰县| 繁昌县| 民权县| 平湖市| 黎川县| 垦利县| 扶沟县| 吉林省| 九龙城区| 新绛县| 客服| 寿阳县| 新乐市| 甘肃省| 舟曲县| 腾冲县| 广州市| 五大连池市| 湘潭县| 四平市| 石林| 龙州县| 于田县| 台东市| 贵州省| 红安县| 康定县| 津市市| 新昌县| 新安县| 砚山县| 图木舒克市| 浦城县| 平湖市| 石景山区| 沈阳市|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