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文明史(第12卷):近代亞非拉地區法(上卷):亞洲法分冊
- 楊翠柏 夏秀淵 金勛 柴松霞 李耀躍
- 614字
- 2019-05-06 16:53:38
第三章 馬來西亞法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位于亞洲大陸與東南亞群島的交匯處,是東南亞國家之一。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萬。作為多種族國家,馬來西亞約有30多個民族,主導政治的馬來族占總人口的68.1%,其次是華人,約占總人口的23.8%,再次為印度人,約占7.1%,其他種族占1%。各民族的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都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絕大部分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多屬溫和的遜尼派,華人多信仰佛教,印度人則信仰印度教。部分華人、歐亞混血人和原住居民中的一些人信奉基督教。根據1957年正式宣布的《馬來西亞聯合邦憲法》,伊斯蘭教為馬來西亞的國教。
自古以來,馬來半島就是東南亞主要的貿易中心。早在公元初馬來半島上便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馬六甲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并發展成為當時東南亞主要的貿易中心。16世紀起馬來半島先后遭到葡萄牙、荷蘭的殖民侵略,20世紀初淪為英國殖民地并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占領,1948年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地位時,馬來亞、檳域、馬六甲組成馬來亞聯合邦。1957年8月31日,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及沙撈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之后新加坡于1965年退出。現在的馬來西亞是由13個州和三個聯邦直轄區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包括西馬來西亞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榔嶼、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沙撈越,三個聯邦直轄區為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城(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