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思想評論(第十一卷)
- 孫周興
- 521字
- 2019-03-22 20:12:00
尼采/海德格爾研究
論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核心問題
馬小虎
(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
我們應當如何理解《悲劇的誕生》?無論是1872年該書問世以來的西方思想界,還是1986年此書中譯本問世以來的漢語思想界,對此都一直存在很大爭議。總體而論,這些爭議圍繞兩個方面:一方面,該書是不是一部古典學作品?這部作品自問世之初就受到著名學者維拉莫維茨的激烈批判,連尼采的恩師李契爾對此書的態度都很冷淡注1,再后來人們甚至挑出書中的許多常識性的硬傷。注2另一方面,它是不是一部美學作品?這部作品在國內多被視為一部美學作品,在此維度上人們做了熱烈的討論。
然而,結合諸多研究,我們基本上可以做出如下判斷:《悲劇的誕生》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古典學作品,也不僅是一部所謂的美學作品,而是一部特殊的哲學作品。注2a雖然此書的題材是古典學的題材,但是尼采的創作意圖遠不在學究性的考據上,而在于傳達一種對原初希臘精神的向往。雖然涉及許多藝術現象,但是尼采的重心不在于探討一種美學,而在于從希臘悲劇中提取出原初的希臘精神。因此,如何原初地領會希臘精神,是《悲劇的誕生》的核心問題。這具體包括三個方面:希臘悲劇如何借助一種形而上學的意志得以誕生?希臘人與痛苦的關系發生了何種轉變?希臘的明朗究竟是不是原初的希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