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
窩闊臺在位期間,蒙古人已經開始了對南宋的進攻,雖然攻勢止步于長江沿線,但完成了將戰場推進到南宋疆域、破壞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防御設施,以及通過大規模的抄掠來削弱南宋的力量等幾個戰略目的。窩闊臺病逝后,蒙古政權短時間內幾度易主,攻宋的計劃無法繼續實施,雙方陷入相持狀態。
忽必烈在繼位的第二年,再次下達了進攻南宋的命令,但復雜的局勢使這一決策直到公元1268年才得以正式實施。接受了降將劉整的建議,蒙古軍將進攻的重點放在了長江中游的襄樊地區。五年后襄陽的陷落,預示了南宋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公元1274年的正月,忽必烈在剛剛落成的皇宮中主持了在元大都的第一次朝會。之后,滅宋的議題再次成為朝廷的焦點。在臣子們充分發表了意見之后,忽必烈做出了滅亡南宋的決定。來自伊利汗國的伯顏被任命為滅宋主帥,出師前忽必烈借用北宋大將曹彬的故事希望他在江南不要濫殺。這意味著蒙古人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公元1276年,南宋政府決定歸降,5歲的宋恭帝趙?與臨安的國庫、圖書、戶籍等一起被送往大都。

大德八年大都路銅權
一些忠義之士奉趙?的兩個兄弟先后為帝繼續抵抗元軍,可是他們彼此猜疑,各自為戰,在元軍強大的攻擊下逐一被消滅。李庭芝、姜方被殺,文天祥被俘。三年以后,南宋最后的力量在崖山全軍覆沒。前后用了四十四年時間,南宋終于被平定,中國再次恢復到統一狀態,這是一個規模空前的王朝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