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
公元1259年,蒙哥在進攻南宋的戰爭中病死。由于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他的突然去世給大蒙古國帶來了巨大的危機。公元1260年三月,從征宋前線匆匆趕回的忽必烈迅速召集了一批支持他的宗王,在開平召開了忽里臺大會,宣布繼任蒙古國的大汗。一個月后,他的幼弟阿里不哥在哈剌和林做了同樣的事。戰爭隨即爆發,兄弟間的爭奪持續了五年,以阿里不哥的降附告終。
在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忽必烈在蒙古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持,這使他更多地依賴漢地的資源和漢人的力量。幕僚們竭盡全力將這位新任大汗包裝成中原皇帝,并且使用了蒙古國第一個年號“中統”,昭告天下忽必烈延續了中原王朝的正統。汗位之爭結束后,年號又改為“至元”。在新政府里,機構的設置很像中國傳統模式,行政官員也以漢人或者漢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為主。

忽必烈像

劉秉忠像
然而漢軍世侯李璮在公元1262年發動的兵變使忽必烈對眾多的漢軍世侯和漢人大臣失去了信任,蒙古人在政府中的比重加強,大力提拔不精政治但是擅長聚斂的回回人,以牽制漢人,在政府里逐漸形成了蒙古人為首,漢、回互相制約的局面。
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十一月正式將國號改為大元。這個名字出自《易經》,所謂元,意為大到無法形容,用以概括新興國家前所未有的廣闊領土。此后,大蒙古國這個名稱只在蒙文文書中還繼續沿用,通常是與大元并稱,寫作“大元大蒙古國”或稱為“大元的大蒙古國”。次年,正在興建中的燕京更名為大都,成為元朝的首都,上都開平變為陪都,完成了統治中心從漠北向中原的轉移。再過一年,忽必烈的兒子,31歲的真金正式被冊立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