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典赤·贍思丁
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中亞的伊斯蘭教徒賽典赤·贍思丁在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的時候選擇了歸順,成為成吉思汗的侍衛。自窩闊臺時代,他就已經開始擔任重要官職。忽必烈即位后,擅長掌管財賦的他一直是忽必烈的得力臂助,在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的時候,是第一個被起用的回回人,曾經兼理中統寶鈔的發行。
大理被蒙元政府征服后,長期處在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中。忽必烈于是決定把大理的軍政權力集中起來,設立云南行省,并派賽典赤·贍思丁承擔治理的重任。受命以后,賽典赤·贍思丁做了充分的準備,先對云南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公元1274年,他到達云南,首先與敵意很強的宗王脫忽魯理順了關系,解決了蒙古高層內部的矛盾,隨即將各級軍、政長官都置于行省的統屬之下,并將行政中心從大理遷至昆明。降附后一直保有優厚待遇的大理國王段氏后裔被提升為大理總管,但失去了大部分權力,而且他們的勢力局限在大理地區。同時,全省的地方政權都進行了改革,與全國的行政建置統一起來,置于元朝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徹底結束了自南詔以來五百余年的地方割據狀態。
對于當地眾多的少數民族勢力,賽典赤·贍思丁一改蒙古人的暴力統治作風,采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在不長的時間里基本平定了各地的反抗,做到了歷代君主,包括本地的統治者都未能做到的事情。賽典赤·贍思丁非常善于和敢于使用少數民族上層人物,以段氏后裔為首的這些人在云南行省的各級官吏中占有很大比重,有效地將元朝政府的管理實施到基層。最為云南百姓感念的是賽典赤·贍思丁對云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大力推動。他在云南開展屯田,興修水利,引進了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并加以推廣。雖然大理國時期就對漢文化有著非常強烈的認同感,而且非常重視教育,推廣儒學,但總體來說,云南的文化還是很落后。賽典赤·贍思丁做了許多工作,設立儒學提舉,建立文廟、社學,推廣中原風俗,使云南的文化水平和民間習俗逐漸與內地趨向一致,中原的儒學文化、生活風尚在云南廣為傳播。

清末的“忠愛”坊,這是人們為了紀念賽典赤·贍思丁而建的
任職六年以后,賽典赤·贍思丁死于云南,他的最大的功業是讓云南保持了二三十年的安定與繁榮。忽必烈追封他為咸陽王,其墓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