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陳定謇

 

上帝創造了萬物,而人類創造了文字,故有“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說。人類社會大致上可分為:以口語為主要交流傳承的原始文明,以文字為核心借助紙和印刷傳播貯存信息的古代、近代和現代文明,及基于電子網絡技術的當代圖文綜合文明。文字的出現具有分水嶺的意義,人類作為一種本質上的學習型動物,文字于學習和人類進步的意義,需要更現代化的理解。動物只能從個體經驗學習,而只有人類可以借助文字學習積累的文化并互相溝通。正是有了文字,人類語言符號才真正獲得了獨立。而這一文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以紙為媒介,以印刷為手段,日升月恒,大興于世,恰恰這兩者也是中國對世界的巨大貢獻。由于紙和印刷的發明普及,刺激了著述、藏書、教育諸事業繁榮發達,這就打破了個體智慧的閾限,超越年壽有時而盡,經驗止乎其身,信息可以凝定為極便流通保存的文本,在更大族群中、更廣天地里傳播復制,成為一種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筆者曾長期從事教育、新聞工作,主要的事務就是照本宣科,或者把文字編輯后印刷成試卷、報紙、雜志、書籍,接觸的就是蠟刻、機打、鉛排、激光照排等印刷方式變遷,享受把書籍中的知識灌注入學子大腦或書寫變成鉛字之樂。但生性不敏,整日忙忙碌碌幾乎沒深究過身邊這座城市的造紙、印刷乃至著述、藏書諸般演變,更不知其背后的歷史風云時代榮衰。好友劉君國慶,好古敏求,素來敬惜字紙,有所謂“片紙不出門”之說。其為學也,頗有見微知萌、見端知末之長,積數十年搜尋及功力,通過勾稽造紙、刻書、著述、庋藏之一斑,力圖復原衢州千百年來文化之全豹,遂有《楮墨蕓香——衢州紙韻》之佳作。

翻讀是書,方知衢州古代造紙業、刻書業均較發達,著書、藏書也代有傳人。衢州造紙,歷史悠久,山區紙槽林立,業者甚眾。常山球川素有“紙都”之美譽,在球川溪畔,曾經晾滿了做工精細的白紙,如覆地白雪,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舊稱“球川晾雪”。衢州所產之紙名品也多,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康乾時期的“開化紙”,紙質細膩,潔白光滑,受墨烏亮,柔軟可愛。內府和武英殿以及揚州詩局等所刻印的圖書,多用“開化紙”;近代大藏書家周叔弢先生認為乾隆朝的“開化紙”達到古代造紙之頂峰。經過深入研究,作者認為“開化紙”是以紙品命名,而非僅以產地命名,這就廓清了過去的“開化紙”僅指產于開化縣的說法。自晉室遭永嘉之亂,五馬渡江,中國學術文化重心開始向南轉移。至江景房沉籍減賦,江西學術崛起,衢州著述也近水樓臺輝映兩浙逐漸興盛。兩宋以來英彥輩出,各領風騷,如毛滂《東堂詞》、程俱《麟臺故事》、江少虞《事實類苑》、袁采《世范》等,蕓韻楮墨,一直飛紅傳馨。至于藏書亦素有佳聞,大藏家尤袤在衢做通判,與江山人毛幵互序文章;學者吳師道游祖籍地衢州,為郡長薛昂夫作《書壘記》。至于歷代公私貯藏、傳世珍本,乃至今日藏家書目,琳瑯雜陳,美不勝收,而《楮墨蕓香——衢州紙韻》一書中巨細不遺,均有提綱挈領的介紹。

真實的歷史斯夫如流逝而不返,我們所知道的過往大多是有心人用文字等媒介,在紙上著述,經印刷后才廣為人知。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唯有文化人才是歷史的締造者,只有拜他們所賜,我們才知道曾經發生的翻天覆地、滄海桑田。感謝劉君殫精竭慮,把衢州歷史上的這段旖旎多姿的華章呈貢于世,使我們又打開了認知文化名城的一扇窗口。與國慶兄把盞臨風,每覺壯懷頓生逸興遄飛,同懷興滅之蓄念,常發思古之幽情。劉君于佳構出版之際,不棄我之簡陋,因之樂而為序,聊表同好之賞。

 

丙申猴年菊月于大洋此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博湖县| 资阳市| 卢氏县| 景宁| 龙门县| 沙河市| 泉州市| 上虞市| 星子县| 蒲城县| 定州市| 罗山县| 铁力市| 开封市| 临澧县| 察隅县| 武宣县| 蒙城县| 印江| 临夏市| 韶关市| 大新县| 菏泽市| 陆良县| 大石桥市| 凤山市| 乌苏市| 六安市| 垫江县| 华池县| 沧州市| 搜索| 静安区| 朝阳县| 唐海县| 高青县| 九台市| 鄯善县| 务川|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