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二二幕 天元渾象
- 逐云紀
- 紅燒小妖怪
- 2181字
- 2019-03-20 07:30:00
第二十二幕
十天前。
薊國,不咸山,玉衡宮。
數百顆大大小小的明珠組成星圖,在玉衡宮大殿的穹頂上緩緩盤旋,灑下清冷的輝光。
李青愿的門生清一色的淺青色深衣,恭敬地跪坐在大殿兩側,大殿上李青愿抓著一卷竹簡,臉色陰晴不定。
薊侯的使者低著頭,雙手攏在小腹前,拘謹地站在大殿中間,心里惴惴不安。一層層的冷汗沿著他的背脊滑下,將衣服和他的背脊粘在一起。寬袍博帶很好地遮掩了他的緊張不安,沒人看見他的十根手指在袖子里已經糾結成一團,骨節泛白,指甲幾乎嵌進了肉里。
大殿寂靜無聲,每個人都把呼吸壓得很輕。使者有些焦慮地等待李青愿開口,但是他不敢抬眼看李青愿,生怕把這一絲焦慮顯露在臉上,為自己招來不測之禍。
不知道過了多久,“啪”的一聲脆響,竹簡摔在使者腳邊。使者慌張地彎腰拾起竹簡,有些害怕地看向李青愿:“星君……”
“哼,”李青愿冷笑,“該說的話,我已經說過很多,可是薊侯從未聽取,仍然一意孤行。現在他又來找我卜問吉兇,我就是告訴他,也改變不了他的想法,那我還有什么好說的?讓他去問他自己的司星監吧!我,無話可說。”
“星、星君,臣……就是薊國的司星監,”使者哭喪著臉,“君上之卜,事關薊國乃至天下的命數,臣才疏智淺,不敢妄言,因此君上命臣問于星君,求星君示下。”
看李青愿沒有繼續開口的打算,司星監撲通一聲跪下,以頭搶地:“君上命臣必須帶回星君卜星的結果,否則臣命休矣!還求星君示下!救命之恩,沒齒難忘!”
“你的命有多貴,值得我為了救你,而受晏長安驅策,幫他卜星?”李青愿冷哼一聲,“你要是不想死,別回去就行了,留在這里做個雜役,餓不死你。”
“臣的家眷都在燕京,臣要是不回去,恐怕……”使者涕淚俱下。
“先生,”跪坐在下首的桑茗向李青愿行禮,“學生愿為薊侯卜星。”
李青愿斜睨了桑茗一眼,忽然拂袖而起,轉身離開。
“星君!星君!”使者顧不上禮儀和面子,跪著往前爬了幾步,想留住李青愿。
“司星監大人勿躁,”桑茗離席拉住使者,“先生面冷心熱,已是默許了,就請讓在下為薊侯觀星一卜。”
“可是……”使者迷惑地看向桑茗。
“桑茗是星主座下最有天賦的門生,觀星卜命深得星主真傳,司星監大人可以放心,”桑茗身邊另一個門生開口,“放心將桑茗的卜辭交予薊侯就好。”
使者沉默不語。
天象命理,精微幽深,窺探天道命數有多困難,使者作為司星監,對此有最深切的體會,眼前這個少年居然想代替玉衡君為薊侯卜星,即使他是玉衡君最得意的門生,而且是出于好意,未免也太過大言不慚。如今他接受也不妥,拒絕也不妥,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司星監大人不必多慮,”桑茗看出了使者的為難,倒是沒有介意,“桑茗并不會真正為薊侯卜星,又怎么會出錯?”
“什么?”使者一愣。
桑茗露出苦笑:“先生說不會再多言,是因為先生之前已經多次說過了。卜星的結果早就出來了,桑茗只是代先生再轉達一次而已。”
“還請明示。”使者慌忙施禮。
“章愍王七年,天象異動,大章王廷和薊侯都曾遣使者來玉衡宮問星,此后薊侯多次遣使再問,玉衡君都是同一個回復。”桑茗提醒。
“同一個回復,難道是……守靜安常,潛龍勿用?”使者想起了什么。
“司星監大人記得不錯,先生指點桑茗時曾言,如今天下大亂,北薊雖處北方苦寒之地,卻因此能獨善其身,自安一隅,已是極為不易,最宜保境安民,切忌插足亂世,以免殃及自身。”
“可是……”使者的臉色更難看了,“君上已經決意出兵中原,以爭天下,特來向星君卜問吉兇……”
停頓了片刻,使者又小聲嘟噥了一句:“……最好能問到,何日動兵最吉?”
“薊侯真想知道?”桑茗突然問。
“啊?”使者又是一愣,“是……是……”
“那大人就回報薊侯,玉衡君的卜星結果吧。”桑茗的表情開始轉冷,“大兇,忌動刀兵。”
使者如遭霹靂,頹然癱坐在地上:“我將這結果回報君上,恐怕也是兇多吉少。”
“薊侯一意孤行,來玉衡宮問星,只想打一個順應天命的幌子,”桑茗輕嘆一聲,“卜星結果如何,根本改變不了薊侯的想法。先生和桑茗當然可以胡謅一個大吉的日子讓大人回報薊侯,只是到時大吉變大兇,薊侯鎩羽折鋒之時,大人作為問星的使節,恐怕還是不能免禍,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那我……怎么辦?”使者黯然神傷地問。
桑茗默默地搖頭,不知道如何回答。
“桑茗師兄!”
李青愿身邊的小廝從大殿的偏門外急急忙忙跑來。
“星主叫你過去。”
“失陪了。”桑茗向使者拱手,轉身跟著小廝離開。大殿里其他的門生也紛紛退席,大殿為之一空。
桑茗跟著小廝走出大殿偏門,大殿后是一座巍峨矗立的高臺,小廝領著桑茗沿石階拾級而上,李青愿已經在觀星臺上等候。
他的身邊是一臺巨大的觀星儀器,作為撐腳的九頭青銅異獸環繞在它周圍。這種被稱作天元渾象的水力驅動儀器,和玉衡宮的觀星秘術一道,據說都傳承自久遠的上古,但是精密程度遠勝現世的機械。
“先生。”桑茗躬身施禮。
李青愿背對著他,指了指天,又指了指身邊的:“看一看,說重點。”
“是。”桑茗走近天元渾象儀,參照著一旁漏刻儀上的時辰,小心翼翼地撥動起儀器上的構件。
觀星臺地下深處的隱藏的水閘緩緩打開,地下河洶涌的水流帶動起傳動的主齒輪,大大小小的青銅齒輪精確地咬合在一起。天元渾象儀像從沉睡中蘇醒的巨人,轟隆隆地運轉起來。黃道、赤道,二分、二至,子午、地平……十幾道青銅的圓環環繞著天元渾象儀中央的天球,隨著圓環的轉動,三垣經天、四象橫空,上千顆星辰的軌跡被井然有序地刻畫,晝夜交替、星辰位移、節氣變遷被細致入微地精確模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