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拔絲地瓜
- 尋味直播間
- 騎掃帚的橙子
- 3000字
- 2019-05-21 22:51:05
掛掉電話之后,徐暢就陷入了沉思。
雖然還不了解那個雷明主播的情況,隨便猜一猜也能知道對方必然是做了萬全的準備來的。畢竟都是成熟的成年人了,哪有那種熱血上頭為了爭個高低腦子一熱就來下挑戰書的小說橋段?
成年人的世界,利益為重。
那么,是什么給了他信心來挑戰徐暢?
很顯然,應該有兩個原因。首先,雷明覺得自己最近的直播效果很好,并且處在一個速度還不錯的上升期。其次,徐暢最近的直播效果不好,是以他覺得自己的成長空間超過了徐暢。
拼一拼,說不定就單車變摩托了呢。
不過的確,徐暢覺得自己這兩次的直播情況有些下降了。繼之前在微博上莫名其妙被翻牌之后,剩下的幾次直播都呈現了水漲船高的態勢,這粉絲數和關注量是蹭蹭蹭地往上漲。不過似乎最近有些后繼無力了,增長速度有些放慢了。
大概,是因為這兩天直播不太走心的原因?
這幾天想著反正要和自己室友出去玩,從超市采購食材到直播燒烤,再到攀登古北口長城,都是抱著自己和室友出去玩順帶直播一下的態度。仔細想想,這樣的直播似乎忽略了和粉絲的互動,而且并沒有把大多數的注意力放在美食上頭,倒是違背了自己的初心。
看來最近是有些飄了,下次直播得拉回正規才行。
至于這個雷明的話,今天回去以后先看看他的直播情況好了。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起碼得了解一下這是一個什么級別的對手。作為成功路上的第一個墊腳石,徐暢覺得自己這一次可必須得站穩了。
若不然被石頭絆了腳真是惹人笑話。
至于直播內容的話,得再好好想想。
“阿暢兒,去吃飯了。”
“馬上就來!”
大家原本的打算就是睡到自然醒以后去小鎮上頭溜達溜達,順便看看有沒有人家可以燒幾個當地小菜吃吃。等到徐暢從露臺回到房間里頭時,發現其他人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咱們走吧,肚子都餓了。”
不得不說猴子這家伙在某些時候真是個社交鬼才,光是一個早上四處溜達的工夫,竟然和小鎮上的大多數人都混了個臉熟。光是這么一路上走過來,徐暢就看到好幾波邀請他們去家里吃飯的。
只不過都被猴子樂呵呵地拒絕了。
這一路走來,從人煙稀少之處到了小鎮的中心,而后又在猴子的帶領下東拐西拐。明明只是一個小鎮,偏生繞得讓人有些頭暈。小鎮上頗有些小橋流水的味道,是以這彎彎繞繞的路不在少數。
走過一座橋。
再穿過一條青石板路。
“咱們到底去哪家吃飯啊?”
饑餓就像潮水一樣一波波來襲,徐暢覺得自己的胃都餓得有些痛了。各家各戶的人們逐漸都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小窩,街道上的人越來越少。飯菜的香氣從窗戶縫兒里頭悄悄鉆了出來,在小鎮的空中交織在一起。
就連先前還在大街上捏泥巴拍皮球的小孩們都提著褲子跑進了各自的家門。
“我之前在有一家吃到了很好吃的拔絲地瓜,真的是驚為天人得好吃。不過那個老奶奶說這是給她孫子吃的,讓我們遲點過來再做給我們吃。”
拔絲地瓜徐暢在小時候是有吃過的,在溫城一家號稱是北平菜的昂貴餐館里頭。一口下去,絲絲縷縷的甜意在舌尖上迅速化開,當時他覺得自己就像是抱著蜜罐不肯撒手的小熊一樣,恨不得醉倒在這種甜蜜里頭。
當時的他第一次吃拔絲地瓜,哪知道什么正不正宗,滿腦子只有好吃兩個字。可是那家店價格實在昂貴,也就只吃過這么一次解饞。
光是這樣想一想,舌尖上就不自覺地分泌出了些許口水。
“到啦到啦。”
推開有些吱啞吱啞響的大門,入目就是一張四四方方的木桌。一個約六七歲的小男孩抱著瓷碗坐在桌前,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地轉著,兩只短短的小腿在椅子上晃來晃去。
時不時用手抓起一個裹著糖色的菱形地瓜,張大嘴巴往里頭一丟,而后開心地瞇起了眼睛。
徐暢突然體會到了屏幕前觀眾朋友們被他饞哭的心塞。
“小伙子來了啊,坐坐坐,菜馬上就好。小虎,來,說哥哥好!”
“哥哥好——”
“哎真乖,一會兒馬上就吃飯了。”
這種有些年代感的小房子并沒有把廚房同其他地方完全分隔開來,是以一轉頭就能看見這個穿著花圍裙在廚房里頭忙碌的身影。幾盤小菜放在桌上,上頭用干凈的瓷盤倒扣著,以便在這種寒冷的天氣保留些許余溫。
此刻,老奶奶正要開始準備制作拔絲地瓜。
拔絲地瓜實際上是屬于魯菜中的甜菜系,因其香甜的口感而頗受人們的追捧。或許是由于古時候進京趕考的書生太多,天子腳下也是最繁華的地段,拔絲地瓜也借此逐漸進入了京城。慢慢地,隨著時光的流逝,拔絲地瓜也逐漸在北平的飯桌上占據了一塊不大不小的位置。
徐暢一直覺得,帝都人嗜甜且好醬,拔絲地瓜至少符合了其中的一條。
和抓炒魚片這種深受慈禧太后喜愛的宮廷菜不同,拔絲地瓜顯得要更加接地氣一些。地瓜,也稱番薯,應當是古時候人們飯桌上常常能夠見到的一種作物。種植方便,量產豐富,口感綿軟且飽腹,對于那些窮苦人家來說,優質的大米和精細的小麥是昂貴的,用番薯來作為主食倒是一種更為持家的選擇。
但若是天天吃蒸地瓜烤地瓜,難免總是會有一些厭倦,所以,聰明的人們就想到了用白糖來調制味道。在五味之中,甜最能賦予人們打心底里頭溢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驅走縈繞在心頭的陰霾,恰到好處的甜總是讓人們愛不釋手。
至于小孩子,那是最喜歡不過的了。熱氣騰騰的拔絲地瓜剛端上桌,顧不上滾燙就要用手去抓。高溫讓包裹在地瓜外頭的糖漿還沒有完全凝固,是以輕輕一拉就能拉出晶瑩剔透的長長的金色糖絲。拔好的絲在涼水里頭一過,糖絲就立馬凝固起來,這時候咬上一口硬硬的糖絲,脆脆甜甜的口感實在是讓人心滿意足。
這樣想想,拔絲類產物還真是和冰糖葫蘆有些許異曲同工之處。
制作拔絲地瓜的第一步是炸制。鍋里頭的油溫已經夠了,奶奶把切成滾刀狀的去皮地瓜丟入油鍋之中,滋啦滋啦的聲響伴隨著蒸騰而上的熱氣噴薄而出,一種淡淡的炸物香氣隨之撲面而來。
地瓜需要小火炸制,不僅僅是為了鍍上一層金黃酥脆的外衣,更是要讓地瓜先變熟一些,好在后續的裹糖過程中能成功完成由生到熟的蛻變。等到地瓜變成好看誘人的顏色之時,才把它放到一旁瀝油。
拔絲其實是一種很講究的事情,干熬、水熬、油熬、油水熬,是甜菜系廚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其中,油底沉漿作為觀賞性極強的一種拔絲手藝,則更為考驗廚師的手上功夫。
若采用油底沉漿的做法,炸好的地瓜并不會撈出油鍋,而是直接把適量的白糖倒入其中。等到白糖熬出略偏焦黃色的糖漿以后,再慢慢瀝出鍋中的熱油,直到最后將糖漿和食材一同翻炒,達到掛漿的效果。
不過這都是那些大師的手藝,家里頭制作自然不會這么講究。
老奶奶把洗凈的鐵鍋放回灶臺上,準備開始下一步的制作。往刷凈的鍋里頭加入些許清水,而后再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冰糖,這就是最普通也最為家常的水熬拔絲。小火讓方塊狀的冰塊慢慢融化成糖水,咕嚕咕嚕地冒著小泡泡。糖水最后在溫度和時間的催化作用下愈發粘稠,變成了微黃的糖漿。
此時,空氣里頭滿是甜甜的味道。
小孩子碗中僅有的幾塊拔絲地瓜早就依依不舍地進了肚子,把空碗往桌上一擱,舔著手指上殘留的甜味就跑到了廚房里頭,踮起腳尖試圖看清楚油鍋里頭的情況。比起早早落座的猴子等人,站在廚房邊的徐暢有些邁不動腳。
奶奶顧不上在一旁有些著急的孫子,畢竟此時的制作也到了十分關鍵的一步。奶奶干脆利落地把炸好的地瓜下鍋,用力翻炒使糖漿盡可能地裹在每一塊地瓜外頭。透明的糖漿在鍋中緩緩流動,陽光的照射讓地瓜的顏色變得更加夢幻起來。
空氣里頭甜甜的香氣愈發濃了。
奶奶顯然不是什么隱藏在民間的大廚,不過這一番制作拔絲地瓜的動作很是流暢,大抵是因為貪吃的小孫子總是吵著鬧著要吃甜甜的拔絲地瓜,所以奶奶才練就了這樣一番好手藝。就和這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在廚房里頭的身影一樣,若不是因為熱愛,那一定是因為某個人。
好了,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