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也有“拖延癥”
如今這個時代,成年人遭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越來越快,然而“拖延癥”卻在孩子們中日趨蔓延。
不少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就那么幾個字的作業,非要寫到深更半夜!”“干什么都磨磨蹭蹭,慢吞吞地吃飯,有一搭沒一搭地扣扣子,收拾書包也要半天……眼看上學遲到了,他還那么慢!”當孩子的“拖延癥”滲透到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中時,種種行為表現讓家長們筋疲力竭。
早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叫孩子起床,結果孩子半天才睜開眼,睡眼惺忪地坐在床上發呆,慢條斯理地穿衣服,邊吃飯邊玩手機……
晚上,上了一天班,拖著疲憊的身軀把孩子接回家,結果還要上演一場“作業大戰”。從耐著性子催促孩子寫作業,到不耐煩地制止孩子玩鉛筆,再到勃然大怒吼孩子,最后壓下怒火平復心情,繼續陪孩子攻堅克難……
周末和節假日,孩子肩負各種課外班的任務,連吃飯睡覺都很趕,然而孩子仍一動不動地盯著電視,或是抱著手機和iPad不撒手……
孩子的拖延讓父母十分惱火,每天每天hard模式的養娃體驗讓人感到十分絕望。
是我們倒霉,沒遇到省心的娃嗎?
不是。孩子的“拖延”很多時候是我們撫養不當造成的。當然這情有可原,畢竟我們初為父母,缺乏教養經驗。我們愛孩子的心是誠摯的,但理念是零散的,方法是單一的。
在這本書里,我將系統地探討這一問題,闡述如何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教會他們把握時間的奧秘。我會提供一些具體、實用的方法和技巧,也努力闡明方法背后的原理。
在我看來,和時間做朋友,分為以下三層境界。
第一層,能高效解決生活事項。對孩子來說,基本做到按時起床、早早寫完作業、有時間讀書和運動、合理安排休息和玩耍時間。我將在本書前四章具體介紹針對這些問題的工具和方法。
第二層,使高效成為一種身體和思維習慣。對孩子來說,就是通過有意識的專項訓練,培養和提高他們管理時間的本事。我將在第5~7章,分別從清單、日志、生活習慣等方面,來介紹具體的訓練方法。
第三層,真正成為時間的朋友。這意味著我們在時間意識上獲得“升級”,通過把握時間的本質,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對每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一生的功課。然而,如果在孩提時刻,就可以初步觸摸到時間的真正奧秘,孩子將來的一生會事半功倍。我在本書第8章,會介紹一些基本原理。
在本書的最后,以附錄的形式,就普遍困惑我們的一些日常問題,給出參考意見。
時間鐵面無私,它一分一秒地流逝,從不為任何人停留,但時間又溫和慈悲,給了每個人一座寶藏。有的人用這座寶藏做了很多事,度過了豐富充實的一生。有的人肆意揮霍這座寶藏,度過了渾渾噩噩的一生。一切,都依賴于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的選擇,會深深影響我們最親愛的孩子。
作者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