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南極夢開始的地方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下午2點整,我步入北京國際機場候機樓,將搭乘下午3:35的國際航班,從北京經上海轉機,飛抵悉尼,在那里登上在弗里曼特爾港(Fremantle)臨時停靠的“雪龍號”,與第25次中國南極科考隊隊員們會合,正式開始我的南極之旅。

曾多次踏進北京國際機場候機樓,盡管這一次的意義大不一樣,但心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興奮和激動。是心態在衰老,還是心智在成熟?

從上海飛抵悉尼需要十幾個小時,我有充足的時間整理自己的心情。絢麗的極光、冰雪的世界、懶洋洋的海豹、憨態可掬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帝企鵝……提起南極,很多人腦海中出現的是這樣純凈唯美的畫面。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此番面對的,將是一次充滿風險和挑戰的旅途。

我告誡自己,必須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認真細致地籌劃。從開始醞釀南極之行,到出發道別之際,我一直向親人、朋友們盡量輕描淡寫此次行程的風險。如果把風險如實告知他們,只會徒增他們的牽掛和擔憂,卻于事無補,這不是我的風格。

在多年來的工作中,我已經養成遇事提前考慮、規劃,做好最壞打算的習慣。我開始再一次預想此次南極之行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嚴寒、暴雪、翻車、迷路、掉入冰裂縫……思路逐漸遲緩,我居然在飛機上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覺,這在我的飛行史中并不多見。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

當地時間早上8:40(北京時間早上5:40),飛機在悉尼機場降落。時隔19年,再次降落在悉尼機場,面對似乎熟悉而又陌生的候機樓和機場,盡管已是不惑之年,“物是人非”的感慨還是涌上心頭。

19年前,我第一次出國,也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就是從悉尼轉機到南澳大利亞州州府阿德萊德(Adelaide),在那里的Modbury醫院當住院醫師。第一次遠離家人踏上異國的土地,有些微微的忐忑,但更多的是躊躇滿志。

當時國內條件和西方國家相去甚遠,悉尼機場候機樓的各種設施、服務、店鋪,無不讓我感到既新奇又驚訝。19年后,命運讓我再次回到這里,機場還是那個機場,設施卻也沒有多大的變化,甚至機場里的人流和氣息都似曾相識。而我,經歷了那么多之后,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對悉尼機場充滿驚奇和羨慕的毛頭小伙子了。

從悉尼搭澳大利亞國內航班趕往佩斯(Perth,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佩斯機場規模更小,也更精簡,但是干凈整潔,親切便利。佩斯四季分明,屬地中海氣候,是澳大利亞境內陽光最充沛的首府城市之一。此時在南半球正是春末夏初之際,當地的人們已經穿上了短衣衫。

從佩斯機場出來后坐上出租車,原計劃是到當地火車站,再乘火車到離佩斯十多千米的南部港口小鎮弗里曼特爾,我們的“雪龍號”正停靠在弗里曼特爾港。出租車司機告訴我,如果坐出租車從機場走旁路直接插到弗里曼特爾港,雖然稍貴一點(50澳元),但可省去很多周折和麻煩,我同意了。

出租車司機的英語帶有明顯口音,我猜測他是斯拉夫裔移民,交流后證實,他果然來自前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話題自然談到年輕時看過的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瓦爾特當時可是全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司機一下猜出我是中國人,他說他遇到的每一個中國人,不管是留學生還是商人,只要聽說他來自薩拉熱窩,就立即提到瓦爾特。司機自豪地告訴我,他本人就曾在瓦爾特犧牲的那個老電廠工作過,該電廠后改名為“瓦爾特電廠”。一個國家的英雄被另一個遙遠國家的民眾贊揚、推崇和記憶,確實是件令人自豪的事情。第三世界國家的移民在談到美國時,態度總是高度一致,司機言語之中表現出對北約組織轟炸、拆分南斯拉夫聯盟的憤憤不平。

出租車上的交談很融洽,閑談中不知不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我們到達了弗里曼特爾鎮。

這是一個典型的西方小鎮,很少高樓,當地的最高建筑是一座朝鮮戰爭陣亡士兵的紀念碑。建筑多是舊式的歐洲風格,整個小鎮安寧平和。出租車載著我在小鎮沿港口的路邊轉悠,尋找雪龍號。在事先同船長和當地代理的溝通中,已得知雪龍號就停泊在火車站附近。

終于找到了火車站,規模很小,門口清靜,是一棟別致的小房子,猛一看還以為是座教堂。在火車站正后方,我看到了高聳的紅色吊車纜臂,曾在照片中看過雪龍號的吊車,我幾乎確定那就是雪龍號。出租車停下來,當我看到通紅船舷上巨大的“雪龍”二字,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那是一種找到“組織”后如釋重負的感覺。

跟出租車司機道別后,我迫不及待地來到船邊。碼頭上有一群穿著鮮紅隊服的人們,他們正忙著組裝一輛德國產的雪地車PB300,指揮大家的是一個長方臉、外形陽剛、堪稱“老帥哥”的中年男子。第一次近看雪地車,體積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像一輛小型坦克。那個老帥哥“指揮官”正是擁有“冰蓋王子”美稱的傳奇英雄人物——本次內陸隊隊長李院生教授。

登上雪龍號甲板的那一刻,我知道沒有任何理由、任何意外能阻止我去南極了,南極我去定了!

我被安排同李隊長一個艙,五層的一個單人房間。原本是李隊長一個人住,但由于第25次南極科考人員數量之多是有史之最,共有204人,將近40人沒有固定床位,我的床位就是李隊長房間內的一個長沙發。

船上的條件比我登船前想象的要好得多。房間里有洗手間和淋浴設備,艙內有空調,飲食也不錯,還免費供應啤酒、牛奶和速溶咖啡等。最重要的是,通信設備也還算齊全。

艙房的凌亂程度在我的意料之外,但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因為204名隊員中只有7名女隊員。凌亂是我們生活中久被壓抑的本性,短暫的不適應后,我很快釋然了。可以隨便亂丟東西、可以不用鋪床疊被、可以臭襪子滿天飛,但不會有任何嘮叨和指責,一種無法言表的自由感油然而生。

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

雪龍號是11月3日傍晚到達弗里曼特爾港的。經過幾天的整修、補給后,將于明天開拔。今天是比較清閑的一天,我決定好好探究一下雪龍號。

我們國家在南極的科考工作,最主要的根據地是“一船兩站”,兩站即“長城”和“中山”兩個南極科考站,而“一船”指的就是雪龍號。這是一艘兩萬噸B1級的破冰船,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因蘇聯解體,當時中國政府以1750萬美元的低價購得。

之后雪龍號進行過一系列的升級改造,費用近兩億元,大大提高了船上科研設施和生活設施的配備水平,現在雪龍號的身價估計值七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一個海上極地科考站,已經去過十多次南極和三次北極,為我們國家極地科考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一層甲板下面有一個可容納150人左右開會的多功能廳;一個小小的游泳池,大概有五六米寬,十余米長,放水后水深約可達三米。聽說不會游泳的李隊長曾經獨自下水,差點招致生命危險。池內目前還沒有放淡水,可能是要等到確保淡水充足時再放吧。

游泳池旁還有一個迷你桑拿室;一個健身房,里面有些簡單的器械;靠右邊有一個方方的房間,房頂比較高,兩邊的墻上有籃球架,雖然整個場地可能還沒有半個籃球場大,但已然能進行小型的對抗賽。就是不知開船后,在搖晃的船上投籃,命中率能有多高?

雪龍號的駕駛室在最高層,科考隊員被允許自由出入,前提是保持安靜、不影響船長和其他船員們的工作。駕駛室顯然比其他房間寬敞得多,而且“前后通透”,四面有朝下傾斜的玻璃窗,能夠清晰地看到周圍的海面。

雪龍號在行駛中全程使用衛星導航,在玻璃平板中有一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電子航海圖,沿著這張電子圖的航線走,方向基本上就不會出錯了。我突然想,與鄭和下西洋時代和15~17世紀歐洲人的“大航海”時代相比,科技的進步,是否使得對船長的航海技術和個人決斷能力要求要小得多?那時的船長大部分只能靠經驗和直覺來駕駛船只。

雪龍號的船長是一個瘦小、和藹的中年人,同我想象中叼煙斗、留胡子、瞪眼睛的船長形象有很大的反差。我小心地走進駕駛艙,提防著被嚴厲呵斥“離開工作重地”,但船長熱情的笑容很快打消了我的畏縮心理。打了招呼以后,他還簡單地回答了我幾個有關駕駛的問題。進入駕駛室和船長一起“開船”,有很強的參與感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今天的另一個任務是在船上接通我的電子郵件。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和家人朋友保持必要的聯系,而我還有很多本職工作要繼續,“通郵”就更為重要了。主管船上通訊的尤主任是一個總是樂呵呵的、帶濃重廣東口音的中年人,在他的房間里居然有一套喝烏龍茶的茶具,即便在船上,喝茶時的程序也一道不落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登县| 韩城市| 芜湖县| 庆云县| 甘泉县| 卢湾区| 乐至县| 吉木萨尔县| 清涧县| 怀远县| 通许县| 眉山市| 涪陵区| 瓮安县| 绵竹市| 双柏县| 正宁县| 红河县| 黄平县| 汉源县| 南召县| 鹤峰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济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武清区| 台中县| 竹溪县| 万年县| 屏东市| 个旧市| 岳阳市| 容城县| 青神县| 九台市| 钟山县| 青阳县| 玛多县| 台中市| 沂南县|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