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胡子第三個孩子是個女兒,取學名叫楊麗華,這女兒長到十一二歲時倒楚楚動人,個頭也不低,楊胡子看看,點點頭,又搖搖頭,人們猜測,他點頭,說明他喜歡長得漂亮的女兒,搖頭嘛,大概是指女兒終究會嫁人的,這叫喜憂參半!女兒初中畢業后上了高中,后又去南京上了大專,學的也是機械制造。楊胡子一家與機械有緣分哪!
時間己進入80年代后期,私人辦企業如雨后春筍,別說萬元戶了,百萬、千萬,乃至億萬戶多得不知其數,連學校也可以私人辦,當然,入學那種學校收費高得驚人,人們稱這類學校叫貴族學校。楊胡子看看,想想,單單為了兩個兒子以后生計,他得積蓄一筆錢才行,于是與幾個同行反復商量,決定,在他家斜對面、新開的、南北走向東風河邊上建個汽車修配廠。楊胡子是武警出道,武警不僅講究個單打獨斗,還得學會使用各種槍支,排除摩托汽車故障,可以這么說吧,楊國章對不同國家產的摩托、汽車機器結構了如指掌。汽配廠開了不久,生意是很好的,賺了不少錢,接著,憑他個人的靈感,南通長江沿線將會大力開發,因為中央已正式公布,把南通列為首先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于是決定,把汽配廠整體搬到長江邊上去,正兒八經開了個船舶機器修配廠,后又改名為有限公司,楊胡子占57%股份,自然而然當選為董事長、總經理兼正廠長,楊胡子辦廠嗅覺倒是靈敏的。公司辦成了,可他大兒子沒法工作,只好閑在家里。過了一些時候,發現大兒子特喜歡搗鼓機器,廠里的那輛破三輪運輸車居然被他修好了,可以用,再沒出什么大問題,于是,經過老師傅們的認可,就讓他當了個正式修理工,也就能正式領到份工資,不過,大兒子的大呆子綽號和小兒子小瘸子綽號倒是傳得很遠,沒法收回。二兒子后來當了廠里技術科長,女兒呢,畢業后當了南通紡校教機械制造的教師。
自改革開放后,大批外來人口涌進南通求職,這些人幾乎沒有一技之長,不識字的還居多,他們來,主要干些收廢品,賣老姜、大白菜,年輕姑娘一下子涌到服裝廠,當地有家叫東麗的制衣廠,還有家叫米久,都是日本人辦的,兩家廠外來女工特多,聽說,日本老板摳得很,工人不滿,常鬧事,不久,兩家廠倒閉了,女工們紛紛另找工作,楊胡子那個公司雖然是個機器廠,但不等于不用女工,比如,女工可以坐科室,干食堂,干車床,干儀表焊接,但會車工的姑娘并不多見,楊胡子也收了一些姑娘作徒工,另外,他以“三保”吸引一大批老廠熟練男女工來到本廠,他的蛋糕越做越大,工人人數達到300多,早已名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