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兒女婚姻最難定
- 名門嫡女是醫妃
- 閑步澹月
- 2276字
- 2019-05-11 21:00:00
關于女兒的婚事,因為女兒的挑挑揀揀,好幾門婚事長寧侯看著都可以,偏生詢問女兒意見的時候,被女兒哭一通拒絕了。
而顧湛同的婚事,長寧侯也有了想法。“我倒覺得明家的女兒不錯,嫁給宋家的大姑娘,還有大哥府里的二姑娘,她們姐妹做妯娌,也很不錯。”
這個想法遭到了長樂長公主的強烈反對,表示最后反倒會很麻煩。“咱們又不是小戶人家,明家閨女也不是嫁不出去,非趕在咱們一個門里。
你若是提起宋家,雖然說宋家被那張家攪臭了名聲。但那幾個姑娘都是極好的。可惜有那么個外祖家,到底還是不合適。”
順便提出另外一個人選,雖然說到最后反倒是否決,畢竟宋家現在就是一個事堆,討進個宋家媳婦,還得附贈一堆張家禍害。
要是弟弟們都處理不了,大姑娘肯定也幫不上什么忙,說不得最后還得求哥哥幫忙,求到顧湛鴻頭上的時候,難不成當哥哥的不管?
所以最好找那種省心的家庭,所謂的省心在長樂長公主看來,無非就是占據以下幾點。長公主的要求不是很高,畢竟只是庶子媳婦。
兒子爭氣兒媳婦也進門了,女兒嫁的又都是好人家,長樂長公主現在什么都不操心。只盼著顧湛鴻早日生下兒子,那真的是萬事足。
當然能讓顧湛鴻少點麻煩,長樂長公主對庶子媳婦還是有要求的,實際上也不過是三點,明家固然是都能滿足,但關系太近了也不好。
兩個妹妹作為妯娌,日后明璃月自然不太好轄制,宋家小門小戶自然也不行。不過那家的閨女倒是真不錯,嫻靜溫柔還沒什么小家子氣。
家底差些也不算是什么,不過落到長樂長公主這里,卻有些增加親子親女的負擔。因而拒絕是最好的方法,也因為不符合條件。
第一條自然是姑娘性子好,不會在府里惹是生非惹人心煩,典型反面代表即為成薇,一進門就找嫡女的事情,若非是太后賜婚,誰能容下?
其次就是家里人必須省事,宋家閨女就是在這一條,被徹底地刷下去的,宋家雖然還算是不錯,跟明家也沾著親,但張家實在太糟心。
更何況親哥哥宋兆,之前看著人還不錯,通過上次張家來訪的事情,卻可以知道宋兆壓根就拎不清,現在跟媳婦鬧得到現在還相敬如冰。
這么不讓人省事的家里,教出來的姑娘在怎么好,也是讓人壓根看不上的。或者說現在整個京城中,完全沒有人敢娶這幾個姑娘。
當然更不滿足長樂長公主的第三條,那就是家里頭最好能有點實力,對庶子以后的前程有所幫助。減少顧湛鴻得麻煩,才是最重要的根源。
想起宋家的姑娘,長寧侯也是一陣頭疼。“那姑娘的確是好,門第雖然說低了些,卻也不用咱們操心什么。只是她那個外家,真讓人受不住。”
“還有他那個哥哥,宋兆雖然說能耐不錯,在這些事情上卻犯糊涂。哪有長輩都不在的時候,讓未婚表妹住進家里的,這不是誠心惹人閑話?
就算是表兄妹是親戚,可這像是什么話,最后還鬧出這樣的事情來,就不知道天下有避嫌二字,也該想想人言可畏。”長樂長公主相當不滿。
自此以后基本上對宋家,長樂長公主也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你家既然不講規矩,就別怪講規矩的人家遠離你,大家觀念不同嘛!
長寧侯低頭想想,開口對妻子說道。“住在西廊下那堂兄的長子,前頭媳婦不是前兩年去世了嗎?他們家倒是來問過宋家長女。”
這等破事長樂長公主可不管,低頭想想對長寧侯說道。“那姑娘倒是個可心的,下次他們家來人的時候,你倒是可問問宋家的意思。
宋兆的父親大伯都還算是曉事,送姑娘上門做繼室,也不知人家是否愿意。”實際上這種事情,長樂長公主是很不樂意接手的。
明擺著就是不想管,長樂長公主也沒有拒絕,問一聲還是很好的。顧家畢竟是一個大家族,既然親戚都求上門來了,哪里還能置身事外。
只要不是嫁到家里頭來,都是早已經分家的堂親,影響也確實是不大。再加上那姑娘著實不錯,宋兆現在估計也沒空關心張家。
京城的人情冷暖以及看風頭的本事,宋兆估計領會的夠嗆,不僅說好的親事吹了,堂兄定下的媳婦也沒了,大伯娘估計沒少收拾他。
“既然這樣就把大閨女嫁過去被,宋家前兩天是被退婚了吧,哪家跟張家可沒有關系,我看孩子也算是成器,必不會虧待了大姑娘。
到時候順便提提唄,宋家應該會同意的。”長寧侯忽然冒出來個想法,說不定可以一起定親,正好這段時間宋家焦頭爛額的吧。
一點都不覺得這是個好想法,長樂長公主反倒是勸到。“你之前給大姑娘找的人家,哪個不比宋家還如意些,可你那大閨女同意么?
若是到時候大姑娘鬧起來,今后鴻兒還怎么見宋兆?”直接說出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那個庶女的心思,長樂長公主心里頭很清楚的。
無非就是想要高嫁,看不上這些小門小戶,姑娘挑夫婿,難道夫家還不挑兒媳婦,就因為這么高不成低不就的,才至今都沒有許出去。
笑容忽然僵硬在臉上,長寧侯雖然送走了小妾,但對庶出子女還是很不錯的。長樂長公主也沒興趣折騰孩子,因此都是一般教養。
就算是再一碗水端平,有些東西終究還是不一樣,丫頭婆子們誰能看不出來,府里頭誰是正主誰是添頭,那幾個孩子著實有些多余。
長樂長公主基本就捎帶手管管,長寧侯固然還是挺重視幾個庶出子女,但也堅定地維持著嫡庶之別。關照完妻子之后,再來關照孩子。
主要關照對象還是嫡子嫡女,分到庶子庶女頭上的寵愛,實在是相當有限,底下人最習慣的是見風使舵,自然是跟著看人下菜碟。
以至于最后教養出來的結果不同,若是再加上一些閑言碎語,還有生母方面的因素,最后結果千人千面,自然也是應有之意。
想到這里長樂長公主倒是有了目標,對著丈夫說道。“其實若夫君不怕等的話,明家那邊倒也是個人選,比來比去也找不出更出色的。
不過再往他們家娶媳婦,遭人閑話倒是其次的,明家還不一定能答應。我倒有意將大姑娘許給明家,也不拘是哪個哥兒。
還是先問問宋家吧,若是大姑娘再不點頭,可就等成老姑娘了。”長樂長公主此時回過味來,表示把庶女許給明家也好,再娶個明家媳婦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