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3)
- 南明悲歌漢服的最后二十年
- 郁如煙
- 1118字
- 2019-02-20 10:10:00
然而現實卻與洪詩鈴的想象相去甚遠。
經過殘酷的“三屠”,江南大部分地區遠近始剃發,稱大清順民。血海肉山終于使反抗的烈焰漸趨熄滅。李成棟也因此“赫赫”功勞,被提拔為江南巡撫。不久,清廷又把他調往東南,派他去平滅南明的另一個皇帝隆武帝。
南明隆武帝朱聿鍵原為宗室唐王,是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算得上是明末少有的胸懷壯志,腹有大略的皇室宗親。可惜生不逢時,命運多蹇,在四十四年的人生中倒有二十四年都是在監牢中度過。
弘光朝覆滅后,朱明又一個王爺潞王,在眾人推戴下于杭州自稱“監國”(即代理皇帝),三天后,清軍殺到,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潞王朱常芳與屬下沒做任何抵抗,向清軍獻城投降。
此前一天,朱聿鍵已離開杭州。潞王被俘消息傳來,黃道周等明臣上疏勸朱聿鍵監國。在鄭芝龍家族擁護下,朱聿鍵在建寧稱監國,二十天后,他又在福州正式稱帝,改元隆武。舉行大典儀式當天,一陣大風卷地,將周圍樹木連根拔起,四面迷霧頓起,塵沙飛揚,時人目不見物。尚璽官的坐騎受驚,將玉璽跌落,碰壞一角。然而這樣的不祥兆征,卻并沒有磨滅君臣平復天下的決心,隆武帝銳意恢復,他善于撫慰群臣,樂于納諫,甚至同意招納“大順軍”(李自成軍)余部,以共同抵抗清軍。同時,針對南明軍殺害剃發的平民一事,他也予以阻止:“兵行所至,不可妄殺。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這一諭旨使得一般百姓歡呼鼓舞,紛紛來投。
雖為英明之主,隆武帝卻一直為鄭氏集團所架空。以鄭芝龍、鄭鴻逵、鄭芝豹、鄭影為首的鄭氏家族,本為大海盜家族,數十年橫行福建、廣東、浙江一帶沿海,兼商兼盜,崇禎初年受招安后,趁天下大亂之際一直忙于擴大地盤,充實實力。鄭芝龍等人仰仗自己的擁立之功,將朝中一切實權都掌握在鄭家手中。
鄭芝龍心懷叵測,其子鄭森[即鄭成功。]卻忠于明廷。鄭芝龍有一次帶鄭森入宮,隆武帝見之大悅,以手撫其背,說:“恨無一女配卿,卿為盡忠吾家,毋相忘也。”賜鄭森國姓朱,并賜名成功,命其為御林軍都督、儀同駙馬都尉,時人稱之為“國姓爺”。
鄭氏家族不僅傲慢無上,還賣官鬻爵,大肆搜刮百姓,橫毒兇暴甚至超過弘光朝的馬士英,以至于“受害者延頸待清兵,謠曰‘清兵如蟹,曷遲其來!’”一幫發跡的海盜奸商,經營朝政仍同于經營生意一樣,如此,其后果可知。
隆武政權內憂外困,與此同時,另一個宗室魯王朱以海在紹興也稱監國。朱以海是朱元璋的第十世孫,與隆武帝同為明宗師疏宗。照說兩人同祖同宗,本應一致對外。隆武帝有意籠絡魯監國,對其手下許以高官重爵,然而魯監國手下的重臣張國維、王之仁卻不肯放棄已經到手的擁立之功,攛掇魯監國與隆武帝爭奪天下“正統”。
為了奪取天下正統,魯監國君臣擬收復舊都南京,因此在浙東地區大肆興兵。同時與隆武政權摩擦不斷,內耗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