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聽張金洋了,講的是高效會議的主題,同一個主題,和盛承鋼一對比那真是天壤之別,有點過于精彩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有點震撼的。不知道這個女人到底讀了多少本書,她說一個人如果讀書不超過500本,就會看什么書都覺得太好了,到處是重點,我突然就躺槍了哈哈。她現在看一本書的平均速度是2小時,讀書超過了5000本以后,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自然是超出常人很多。我目前的狀態如她所說,看哪里都得停下來琢磨,一頁一頁的翻,啥都沒見識過。我好像明確了以后的努力方向了,只不過想達到500本,恐怕最快也要十年才能完成,我要列一個十年計劃嗎?另外也別輕易給平平推薦書了,她看過的書肯定比我多,基礎都不一樣,我還不夠資格給她推薦。
同時她講到了吸星大法,說管理者要通過獎勵和表彰,引導鼓勵團隊的人做技術分享,形成一本銷售寶典。她認為銷售團隊應該每天開會,每天檢查,及時獎懲。其實華為確實是這樣的,不僅有銷售寶典,還要求新人通篇背誦,保證輸出的標準化統一化,不過董峰認為行業不同實操還是有區別。關于吸星,蘭錦就給我一種這樣的感覺,一個案例追根究底的問,也透漏了他對認證行業了解的匱乏,吸星的痕跡過于明顯。張金洋說,一個人年紀輕輕身居高位,要么十分有能力,要么十分有心機,他好像兩者兼具。
記得六月份放棄北德的機會以后我打給董峰,詢問他繼續在必維工作的思路的轉變意見,當時我想談個更高的底薪,甚至不一樣的title,交換條件是把公司的銷售線索都讓給同事,同時承諾銷售額以及新產品和重點產品的產出。他當時肯定了我的干勁,同時建議我先試行半年到一年,完全能做到了再去提,穩中求進更靠譜。我感嘆于他的經驗和成熟,職場智慧他也是技高一籌的。不過同時我也在想,假設當時就沖動的提了,下半年我會不會真的把自己逼上了快車道,結果和現在很不同呢?我后來自己就忘卻了這件事,越來越失掉努力的方向,狀態愈發懶散和下滑,對于不夠自律的人,我很難只靠自己的意志就飛躍,我太需要外力了,哪怕只是一個優秀的人的刺激和影響。
張金洋說一線的工作不是拼戰略,拼的還是對產品的熟悉程度,是業務知識。我能拿到今天的工作,也歸功于我這個崗位特有的培訓和認證的全面性,帶過食品組后的思維高度和廣度?;仡^一看,培訓對于我的幫助其實挺大的,在資源整合上,方案呈現上,項目管理上,甚至對自身的演講表達上都有很綜合的提升。我還有機會和李醫生那樣優秀的講師交流,還偶然聽了張金洋之后對于培訓又開了天眼,再加上脫口秀的語言形式的刺激,讓我對表達愈發熱愛,我曾經還一度想成為一名講師,也正是這份熱愛幫自己更快的吸收和成長了。我們目前的團隊除了Johnson不太可能再有人能像我一樣把培訓當成愛好了。
昨晚和有趣哥也聊了一會,我發現必維的會議文化,也對我的思維很有幫助,如果不是有那么大的寫PPT的壓力,我也不會拼命模仿前人,吸收別人的思路,加速對市場的了解,揣摩出自己的開發思路。不過有些遺憾的是,我目前對于開發仍然是很菜鳥的水平,且手法一點也不高級。可能要多看看市場開發的書找找靈感才行。以后的公司據說一個季度才開一次會,這算懶政嗎?對于我這樣的新人其實不算好事,我少了一個很重要的了解同事和學習模仿的渠道。
另外他提到招聘不是選妃,不會因為一個女生顏值高,即使能力一般也招進來,同時太丑的也不行,會影響公司形象。多么理性的老板思維,我好像一下就放心了我被選進來的理由,我還是內外兼修的哦耶。職場畢竟是現實而殘酷的,一定是實力得到了認可才能拿到入場券的,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