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嬰幼兒學說話百科全書作者名: 曹劉霞本章字數: 1075字更新時間: 2019-02-22 10:39:19
寶寶學說話需要掌握的5個要素
嬰幼兒語言小課堂
語言表達,可以說是人類從生下來就需要學習的最復雜又最抽象的能力之一。那么,嬰幼兒到底要掌握哪些知識,才能從牙牙學語逐漸進步到精通說話呢?相關研究人員指出,嬰幼兒學習語言必須學會以下5個要素:
1.音素
我們所發出的聲音的最小單元,稱為音素。比如“an”這個小小的音節,就由“a”和“n”兩個音素構成。音素和語音有所區別,體現在它們的關注點上。語音所關注的是具體發音,這屬于聲音的具體層面;而音素所關注的是發音之間的差異性和發音組合在語言中的意義,這屬于聲音的抽象層面。世界上有6000多種不同的語言,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音素體系。
寶寶要想聽懂別人說出的話的意思,并讓自己說的話被別人聽懂,首要條件就是學會區分、發出和組合母語中的聲音。
2.詞法
詞法是指聲音組成詞語的規則,它關注的是詞語如何由聲音組成。比如,寶寶通過學習會知道,每天是“mama”而不是“baba”給自己喂“nai”,而不是喂“mai”。
3.語義
語義,就是詞語和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構成語言的帶有某種含義的最小單元稱為詞素,漢語當中的詞素依照組合方式來區分,可分為3種——自由詞素、規范詞素和半自由詞素。自由詞素可以獨立組成詞語,比如“門”“水”“走”等;規范詞素的“獨立性”差一點,它不能獨立成詞,可以和自由詞素組合,并在組合后改變自由詞素的意思,比如“阿”是規范詞素,它和“門”組合成“阿門”,就改變了自由詞素“門”的意思;半自由詞素和規范詞素相似,也不能夠獨立成詞,但是它的自由度高一些,可以和其他詞素任意組合成新的詞語,比如“民”,可以跟“人”組合成“人民”,也可以跟“主”組合成“民主”。
寶寶學說話也必須學會詞素的意思,包括由詞素組合成的句子的意思。
4.語法
聽到語法我們一定不陌生,它就是平常說話時要遵守的語言結構。遵照語法,才能組合生成規范的有意義的句子。
下面我們用三個句子來解釋一下語法的重要性。
(1)晚飯芳芳吃了。
(2)芳芳吃了晚飯。
(3)晚飯吃了芳芳。
簡單的幾個詞語,調換不同的順序,傳遞出來的意思就會截然不同。語法使用錯誤,整個句子就沒法被賦予正確的意義。詞語本身的含義和正確的語法加在一起,才能組成能夠被理解的句子。
在寶寶正確掌握語法之前,家長需要利用場景線索來幫助他們理解簡單的句子。理解并使用恰當的語法,會讓他們的溝通技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5.語用知識
語用知識,對寶寶來說掌握起來可能有點兒難度,它指的是根據場景和對象有效使用語言的原則。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5歲的哥哥給2歲的弟弟解釋游戲規則,哥哥就必須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不然弟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