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簡史
- 汪安迪
- 985字
- 2019-02-01 17:01:30
互聯網的誕生與信息交互
互聯網(Internet)又稱網際網絡,或音譯因特網(Internet)、英特網,始于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簡稱ARPA),是美軍在ARPA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于軍事連接,后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UCSB)和猶他州大學的四臺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采用TCP/IP協議,且與互聯網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互聯網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互聯網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互聯網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互聯網有了質的飛躍,并最終走向全球。
信息的交互是這樣的:客戶端發送數據,服務端接受客戶發送的數據請求,進行處理,然后返回給客戶端,然后以某種格式顯示給用戶。如果用戶請求的是一個文本,那么在這個請求中會告訴服務端,“我請求的類型是文本”,也會告訴服務端,“我的客戶端支持那種文本的格式”。服務端收到后知道這個客戶端支持那種方法的文本即系,然后就會用這個類型處理二進制并返回數據,會告訴客戶端文本的解析方式。如果用戶請求的是一個圖片,那么和上面的過程一樣,服務端也會返回二進制,但是會告訴客戶端,要用打開圖片的方式去解析。
正是借助互聯網,人類的信息傳輸速度問題也徹底得到解決,演化出了包括文字、視頻、圖片等一系列信息的交換方式,從此,距離和信息承載量不再成為困擾人類的協作發展和社會交流,人類的全球化從而得以實現。而在最近十年掀起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席卷了全球,不計其數的信息交互產品誕生,諸如導航、Hover交互、反饋設計、Hover展現、評論模塊、仿真展示、三維視角、3D效果、時間指示、“豆腐塊”信息展示、復選式信息篩選、轉場動態、時間軸、推拉窗、新組件暢想,等等。借助這些產品,人類不僅能實現超遠距離無時延的信息交互,而且使得這種交互變得時時有效??梢哉f自從移動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天,全天候24小時在線已經標志著人類逐漸開始向互聯網進行一場移民,正如數萬年前我們的智人祖先走出非洲一樣,新的紀元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