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史與“歷史”在本書中,我以加上引號的“歷史”指人們對歷史的記憶與言語、文字表述,并以此區隔于真實發生的過去(歷史)。

說得明白點,“歷史”便是建立此虛擬世界的重要知識之一。譬如,若一部美國“歷史”開始于英國移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美洲,以及隨后百余年更多歐洲移民來到被稱為新英格蘭的美國東岸地區,在此形成美國最早的十三州。若我們將此當作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起點,那么原來居于本地的“印第安人”便成了被征服者,較晚來自非洲、亞洲的人群成了新移民。經過兩三百年后,若人們還相信并強調這樣的“歷史”,自然人們也相信一個十來歲的歐裔美國青少年比一位八十歲的美國老華人更有資格自稱是“真正的美國人”。以上“歷史”,哪一點不是歷史事實?我們相信這些歷史事實,因此不得不接受自己邊緣的或優勢的社會身份?

然而,并非如此。那些事件為歷史事實是一回事,但它們被組構成一個“歷史”又是另一回事。譬如,美國“歷史”也可以寫成:原來北美洲有許多土著在此各占地盤、相互爭戰,他們有些是印第安人的后裔,有些是歐洲移民之后,自從我們的英雄祖先從非洲(或亞洲)來到這兒之后,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歷史”也沒有虛構的成分。然而相信這“歷史”,美國的族群關系將與今日不同。所以,并不只是歷史事實造成“現在”,而應是歷史事實造成部分人掌握社會權力及歷史記憶,歷史記憶讓人們生活在“現在”之社會現實中。

這就是以上說的,我們生活在歷史記憶(以及其他知識記憶)造成的虛擬世界中而渾然不知。因為我們活在“歷史”(指人們對過去的記憶與敘事)規劃的社會現實中,而社會現實又是如此真實,因此人們不懷疑“歷史”——我們以為“歷史”便等于歷史事實。這也解釋了一個謎團——無論是中文里的歷史,或英文里的history,都是一詞兩義:過去真正發生的歷史,以及人們記得的、敘述的、書寫的“歷史”。法國詮釋學者保羅·利科(Paul Ricoeur)曾注意此一現象,并以人類普遍的“歷史性”(historicity)來解釋它;他稱,“歷史性只是指一個基本但切要的事實,我們創作歷史,我們沉浸其間,我們也是如此的歷史生成物”。Paul Ricoeur, “The Narrative Function, ”in 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Essays on Language,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274.其相關內容詞句為“(Historicity) signifies the fundamental and radical fact that we make history, that we are immersed in history, that we are historical being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富顺县| 胶南市| 乐业县| 南充市| 邻水| 调兵山市| 北川| 永济市| 新邵县| 大英县| 汝南县| 德化县| 海安县| 云南省| 黑山县| 玛曲县| 沙洋县| 宣汉县| 开江县| 邵武市| 九寨沟县| 天门市| 独山县| 张家口市| 临澧县| 布尔津县| 阿合奇县| 布尔津县| 静宁县| 肃北| 容城县| 诏安县| 肥乡县| 滕州市| 和静县| 新泰市| 读书| 水富县| 青神县|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