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
- 馬蜂窩出品 王家敏主編
- 3294字
- 2019-01-24 14:31:23
序言
北歐生活中的六個關鍵詞

瑞典鄉間 Johan Willner/imagebank.sweden.se

漢娜
瑞典國家廣播電臺駐華記者,出生于瑞典,長期工作生活于北京,關注中瑞間文化交流的話題。
我是一個出生于瑞典的“北京人”——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孩子們也出生在北京。在高中畢業后的間隔年,我從瑞典搬到了巴勒斯坦地區,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這個常在媒體報道里出現的地方。我在一座農場的食堂里做了幾個月的志愿者,負責給幾百人準備早餐,后來又在一所巴勒斯坦盲人小學里當教師助理。那時我學了些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又對漢語產生了興趣——因此我搬到了中國昆明,一邊在畫廊工作一邊學習漢語。間隔年之后,我回到瑞典讀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定居。每年七到八月,我和家庭成員會回到瑞典度假,享受北歐短暫又明媚的夏天。
裸泳
有關北歐,我要說的第一件事是游泳——我所說的游泳,是指在戶外,比如湖泊或大海里游泳。
北歐是個人煙稀少,有很多自然風光的地方。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戶外游泳的地方。我小時候住在瑞典中部的小鎮溫特魯薩(Vintrosa),這里離厄勒布魯市(?rebro)不遠。夏天的每個晚上,我都會出去游泳,如果吃完晚飯不想出門的話,媽媽還會把我們趕出去,因為她覺得小孩子就應該好好享受如此短暫的北歐夏天。
我家附近有一片森林,我在那里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湖,把它作為我的“私有領地”。在那里,我可以放心地脫掉衣服,讓湖水把我的身體包裹住。周圍都是靜默的樹木,說不準哪棵樹后就剛好有一兩只小鹿路過。現在回想起來,這感覺真是太完美了。




瑞典咖啡館 家貓/攝
后來我住在一座稍大點兒的城市烏普薩拉(Uppsala),也會在夏天帶著孩子們去附近的森林里游泳。在北歐,享受自然是件很平常的事,并不需要做特別準備。周末的早晨,我們通常會帶著咖啡壺和點心,先爬到山上發呆看看風景,到了午后,下山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湖泊。
到了北歐,你沒能找個地方裸泳,那真是件很可惜的事。為什么要裸泳?我想是因為這可以讓你與大自然更親密。當然了,你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找到這種親密感。如果你真想嘗試裸泳,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尋找適合的地方,比如城市周邊的森林湖泊、海岸邊的小島周圍。預祝你在北歐找到自己的“私有領地”!
Fika
簡單來說,Fika就是瑞典語中“上午茶”或者“下午茶”的意思,但又不完全是。說得直接些,如果沒有Fika,我感覺自己會在漫長的冬天死掉。
因為對我而言,冬天的Fika尤為重要,已經成為我生物鐘的一部分。在早上或午后,大概一刻鐘到半小時的時間里,大家各自捧著一杯咖啡,窩在沙發里閑聊,就像是在互相鼓勵:“撐住啊!冬天就快過去了。”
北歐的夏天短暫,很是珍貴,我們要讓每一天都過得快樂。夏天也意味著有充足的白天,可以用來享受戶外生活,所以夏天的Fika,大都設在庭院或是開放空間中。Fika時除了喝咖啡,還可以吃一些點心。較冬天而言,夏天的點心清淡些,會配上新鮮的漿果,比如自己從森林里采回來的藍莓或樹莓之類;而冬天的點心更甜膩,有很多糖和奶油,比如一種帶杏仁泥的豆蔻面包(Semla buns),美味可口,需要增重的朋友可以多吃些。
不過話說回來,喝什么吃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有機會坐在一起聊聊天,討論一下關心的話題才是關鍵。因此,Fika更像是一種社交方式。通常情況下,Fika多是在親密關系圈里進行,比如家人、朋友、同事之間,我們不會跟陌生人說:“來Fika吧!”不過,你也許可以試著在斯德哥爾摩老城的街邊咖啡館里,和陌生人來一次“鄰桌Fika”,閑聊幾句,說不定也會是有趣的體驗。
仲夏節
在整個北歐,大家對待夏天的方式,幾乎都可以用“狂歡”來形容。越是生活在高緯度的人們,越是期待太陽升得最高的那一天。
仲夏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很久以前人們就會關注太陽的高度,為慶祝夏至而盡情狂歡了。現在為了方便,瑞典和芬蘭把慶典改到了離仲夏節最近的周末。
記憶里,在我從小到大經歷的仲夏節慶典中,人們都會圍著一根花柱(五月花柱)開心地跳舞——自家花園里可能會有一根小花柱,社區的公共空間中會立起一根大花柱。通常,很多退休的老人會帶著各種樂器來為大家伴奏,我尤其喜歡聽他們拉小提琴。
如果想體驗仲夏節慶典,你去北歐旅行時可以試著走訪住處附近的博物館或其他一些有年頭的Hembygdsg?rd(此詞在瑞典文化中指有特色的小花園等開放空間),這些地方通常有年代久遠的建筑,門口有寬闊的草坪。仲夏節當天,志愿者會在花柱周圍招待大家,帶領大家跳圓圈舞。比如坐落在斯德哥爾摩的斯堪森露天博物館(Skansen),這里的員工除了會演奏音樂、帶領大家跳舞外,還會分享一些與仲夏節有關的故事。
紅房子
如果你沒有見過紅房子,那一定是去了“假北歐”。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北歐是一個“大農村”,城市的面積很小,鄉野廣布,最能代表北歐的就是鄉野間的紅房子。為什么是紅色的呢?北歐有廣闊的森林,很早以前,大家就都喜歡建造木房子。但木頭容易腐爛,所以人們從銅礦里找到了一種礦物質,它會浸入木頭里有效防腐,同時讓木頭變成紅色。這種紅色涂料叫作“Falu R?df?rg”,是由來自法倫銅礦的赭石顏料與油混合而成的,大家都喜歡使用。因此,北歐鄉村最典型的風景,就是樹林旁、湖邊、海岸附近以及原野上分散著大大小小的紅房子。當然,現在刷過防腐漆后,也可以再把外墻木頭漆成別的顏色,但人們還是普遍喜歡標志性的紅色。
我父母都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親手建造一所木房子是他們那一代人畢生的夢想。他們現在已陸續退休,而很多人退休后的計劃,就是在森林里買一塊土地,花上幾年的時間,一點點建造自己的木房子。

漢娜的朋友在瑞典鄉間自建的木房子 漢娜/攝
100年前,瑞典的城市里也能見到很多紅色的木房子。但是由于房屋建造得過于密集,消防安全隱患很大,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瑞典的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里的紅房子被大量拆除。時至今日,很多瑞典人都對50多年前紅房子的大規模拆除表示了遺憾,這類城市改建問題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或是正在發生。
鯡魚
作為一名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的瑞典人,我的中國朋友們除了客套地對宜家的瑞典肉丸表達過喜愛之外,幾乎沒有討論過所謂的“北歐美食”。不過最近,我聽說有一種產自瑞典的罐頭在中國成了“網紅”——酸鯡魚罐頭(Surstr?mming)——這種罐頭里裝的是自然發酵的鯡魚。每年4~6月,漁民將打撈起來的鯡魚放進濃鹽水中煮熟,再裝入罐頭讓其自然發酵,8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酸鯡魚罐頭的味道很臭,與臭豆腐的氣味相似,不過遠比臭豆腐刺鼻,所以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在室內開罐。
發酵的酸鯡魚罐頭作為一種傳統食物,在瑞典北部會更流行一點兒,像我這種瑞典南方人也很少吃。每年8月份,會有人專門為品嘗酸鯡魚罐頭舉行派對,據說這時的酸鯡魚罐頭味道是最好的,品嘗時一般會配上脆面包(Kn?ckebr?d)和新鮮洋蔥。
需要注意的是,酸鯡魚罐頭有微弱的毒性,并不屬于日常食品,即便在瑞典,普通的超市一般也不會銷售。所以,我很愿意為大家推薦北歐人經常食用的另一種鯡魚制品——腌鯡魚(Sill)。腌鯡魚在瑞典自助餐中必不可缺,你可以在所有的普通超市中找到。腌鯡魚的味道和中國普通的腌菜差不多,有各種口味,比如芥末、香蔥、醋汁、蒜香、蒔蘿,吃的時候可以搭配黑面包、酸奶或者土豆。腌鯡魚也是瑞典圣誕節、仲夏節聚會時必備的菜品。
Lagom
我相信你一定聽說過一些詞匯,它們代表了北歐各國典型的生活方式,比如丹麥的Hygge(幸福感)、芬蘭的Sauna(桑拿)。我相信有很多瑞典人會告訴你,最能代表瑞典人生活方式的詞是Lagom(發音接近“拉弓”),它有多種含義,有時它可以被解釋為“適量”,比如倒啤酒的時候,當在場的每個人都分到足夠喝一點兒的量時,就是Lagom。倘若某個人倒得太多,啤酒不夠分給每個人,或是某幾個人倒得太少,這就不是Lagom了。除了“適量”之外,Lagom還有“恰當”的意思。比如,在不同的場景下,你說話的聲音都要Lagom,不能讓人聽不清或覺得太吵。

腌鯡魚(sill)搭配土豆 Miriam Preis/imagebank.sweden.se
這類判斷總會根據具體情況不斷變化,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正因如此,Lagom還有“具備協調或平衡各方的能力”的意思,所以,它有時也可以被解釋為“隨機應變”。
給你一個好建議:當你在瑞典旅行,拿不準某件事時,你可以問問瑞典人:“ ?r det lagom s?? ”(較接近漢語“挨萊拉弓嗦”的發音,意思是:這樣是不是Lagom?)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很在乎對方的感受和意見。我想你會因此受到當地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