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韓信之死
- 東漢之后為后楚
- 傾城紅顏劫丶
- 3033字
- 2019-02-28 10:53:21
韋復拖著沉重的步伐不知不覺的回到家中。此時父親韋越正在門口。還未等韋復施禮作揖,韋越就叫韋復去祖宗祠堂等候。
韋復來到祖宗祠堂行禮后跪坐一旁等待父親。
韋越一臉嚴肅進去祠堂上完香后轉身開口對韋復說到:“如何。”
韋復一臉不解的望著父親不明白韋越在說什么。
韋越見韋復不吭聲,再次開口問道:“韋復,我問你,你不聽你燁叔的話,莽撞進去山林深處導致狩獵隊死傷慘重,如何。”
原來知兒莫如父,雖然楊燁對韋越說的遇到野獸襲擊才出現傷亡。
但是韋越看到韋復回村后系列的反應就是大概猜到了,不過他也沒聲張。
不是因為事關兒子想要存心替韋復開脫,而是因為這件事有可能影響韋復今后的道路,所以選擇默認了楊燁的說法,也好讓大家信服。
至于其他剩下的幾人,都是以楊燁為首的宗親,楊燁自然也已經說好。
韋復這才明白父親的意思,低下頭說到:“孩兒知道錯了,孩兒未聽父親和燁叔的教誨,連累冀哥等人枉死,孩兒這就向眾叔父們及鄉親請罪,告知他們真相。”
韋越暗自點頭,韋復雖小但是也頗有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的氣概,也是時候告訴韋復韋家的來歷和祖訓了。
見韋復要出門,韋越厲聲喝止。韋復無奈只好規規矩矩的跪坐在祠堂中央。
“復兒,你不是一直問我那最后一排的靈位是何人嗎,爹今天就告訴你。”
那就是我韋氏一族的先祖韓信。
韋復震驚,當年隨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未曾一敗的兵仙韓信,居然是自己的先祖。韋復剛想詢問。
韋越又唯唯說道:“此事復兒絕不可聲張,這也是只有少數人知道,否則定會招惹禍端,為父,知道你有很多疑問,你且聽為父慢慢道來。”
當年,先祖隨劉邦滅秦平楚,核下之戰更是逼的項羽自刎于烏江,立下不世之功。
劉邦于高帝五年稱帝后,以楚義帝無后,封先祖為楚王,賜楚地為先祖管轄。
先祖剛到楚地不久,便有一故人來投。也正也是因為這為先祖的故人最終讓劉邦小兒找除掉先祖的借口。
韋越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先祖的故人叫鐘離眛,此人乃是當年項王的部下,當項王身死后來投靠先祖。
先祖也知其中風險,但是也毅然留下了鐘離眛,因為當年先祖也曾在項王麾下,只是從未的到項羽賞識才轉投劉邦麾下,而在項羽麾下只是小卒的先祖就在此時偶然結識了鐘離眛。
兩人興味相投,頗有相見恨晚之意,鐘離眛也時常向項王覲見推薦先祖,奈何項王自大,根本不于理睬,最后先祖心灰意冷毅然轉投劉邦。”
先祖和鐘離眛兩人雖然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皆因立場不同,各為其主,此時兩人在放下刀劍卻能顏歡。
這時有好事小人向劉邦誣告先祖欲和叛將起兵謀反。劉邦小兒深懼先祖才能,早就想除掉先祖。
這次也正好借此事發揮,欲領兵攻打楚地,遂以游覽云夢澤為借口,實則想借此偷襲楚地。
先祖當時確無謀反之心,便打算向劉邦請罪,同時想向劉邦求情能否放鐘離眛一條生路。
而劉邦鐵定心想處死先祖,又以對鐘離眛恨之入骨為借口韋越逼迫先祖進退兩難,交出鐘離眛陷先祖于不義,不交又是對朝廷不忠。
就算真的反叛,憑借麾下精銳之士和先祖領兵才能,雖然不能和朝廷分庭抗禮,但是劉邦想滅掉先祖也是不容易,只是苦了天下百姓,好生為難。
就在先祖為難時,鐘離眛對先祖說,讓先祖殺掉自己向劉邦請罪,自己不責怪于先祖,先祖斷然拒絕。
可是鐘離眛也是條好漢,竟然拔劍自刎。先祖泣不成聲。
鐘離眛死后劉邦找不到借口處死先祖,以結交叛賊為借口貶先祖為淮陰侯,同時卸下先祖手中的兵權,只待日后找機會除之。
自鐘離眛死后,先祖寢食難安引發舊疾,更覺得對不起故人,盡然害病一場。
劉邦派人來看望先祖,那人又像劉邦進饞言,說先祖裝病不上早朝,簡直不把劉邦放在眼里,劉邦聽后更想除掉先祖。
盡管先祖小心翼翼,最后還是沒能逃脫謀反的罪名。
先祖這一頑疾也直接害了先祖,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陳豨與王黃等人一同反叛,自立為代王,劉邦帥兵親征。
剛好先祖頑疾又復發,沒能同劉邦同往。而陳豨曾來京覲見劉邦時。
因仰慕主才能,前往先祖府上拜訪先主,蠱惑先祖一同謀反,讓先祖做為內應,先祖斷然拒絕,并且勸說陳豨,一小小的代郡和以抗衡整個大漢。
而陳豨還是回去稱王。先祖本想將此事告之劉邦,但是深知劉邦定然不會相信,說不定還會借此機會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之于身,正好除掉自己。
先祖未將此事說出只當自己知道。奈何陳豨來韓府拜訪之事被一家臣看到。就此埋下禍根,后記史書有朝廷編寫說先祖和陳豨密謀反叛。
劉邦雖然領兵親征,對于先祖沒能同行之事耿耿于懷,以為先祖有是裝病,小心堤防,所以偷偷跟蕭何傳達密旨,留意先主在京的舉動,一旦有變立刻誅殺。
一日先祖家臣,也就是當初偷偷看到陳豨和先主對話的李噱欺壓百姓,被先祖當場抓住,將其送去牢房,擇日問斬。
誰知這廝將當日回客陳豨之事告訴了其弟,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犯事后讓其弟誣告先祖后能保其身。
其弟知道先祖欲斬殺李噱后當即前往蕭何府上夸大其談告訴蕭何先祖和陳豨交談之事。
蕭何當時大驚,當即起身前往宮中,于呂雉密謀。
先祖前往大牢欲將家臣處死,(后續史書記載先祖欲放牢中死讓其隨先祖反叛,攻打都城皇宮),剛進去大牢,呂雉的旨意就到。
宣召先祖進宮,名曰為說劉邦在在平叛時遭到強烈抵抗,讓先祖進宮共商良策,好讓劉邦早日取勝,班師回朝。
此時先祖也曾想到其中怕是有詐,但是看到前來宣旨同行的蕭何,頓時放下心來,因為當初就是因為蕭何才成就了今日的韓信。
蕭何不可能害自己,就隨著蕭何一起進宮。然而先祖此進宮,就再也沒有出來。
等先祖來到大殿,只見呂雉坐在大殿上方,呂雉一聲令下,周圍兵甲魚貫而入。
原來呂雉一早安排好兵士,只等先祖進宮就是誅殺,先祖此時才明白但是為時已晚,甚至來來不及辯解就被當場誅殺在大殿之內。
一代兵仙,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一生戰役無數未曾一敗的韓信,就這樣隕落,直到死還被以亂臣賊子叛國之名世人受人唾棄。
韋越說到這里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婉聲嘆息,韋復更是緊緊的握住雙拳,雙眼部滿怒火。
韋越停了停又繼續說道:“最可恨的是劉邦小兒,當時已斬殺先祖,竟然還要趕盡殺絕,滅我們韓氏三族。
韓府上下血流成河,幾百口人就此命喪黃泉,自古帝王無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亨。”
韋越說到這里也已經淚流滿面,韓氏一族蒙受不白之冤,這筆血債卻難以得報了。
韋復憤怒:“此仇定當要報,既然劉邦已死,那就讓他子孫償還,還有蕭何,先祖如此信任這廝,沒想到居然也是個陰險小人。”
韋越平復了一下心情繼續說道:“蕭何是辜負了先祖的信任,但是也是我韋氏一族的恩人。”
韋復不解,但也沒問只是繼續聽韋越講。
當初先祖府上有一性楊的門客,也就是村里楊氏一族的先祖,不忍心看到韓氏絕后,偷偷將先祖的幼子從密道抱出。
當時將里到處都在抓捕韓氏一族的犯人,城門禁閉,出不得都城,最后沒有辦法,只有將韓信小兒子送到蕭何府上。
或許是因為愧對先祖,或者是良心未泯,竟將其帶出都城,送到南越國交于南越王趙佗,也就是現在的南海郡。
趙佗好心收留去掉韓字一半變成韋姓才有了我們現在的韋氏一族。
南越王知道先祖為兵仙韓信之后,對我韋氏先祖自然十分賞識,先祖也憑借所留下的三卷兵法,為南越國抵擋了大漢的無數次吞并。
先主曾想以南越國為基礎慢慢殘食大漢,奈何,南越國國力羸弱,大漢卻兵強馬壯。
更有后來的漢武帝劉徹手下大將衛青,霍去病等擊敗匈奴后,國力達到頂峰。這時劉徹出兵來犯,南越國從此滅亡,成了大漢的南海郡。
我們在等合適的時機,我韋氏一族無時無刻不想著推到大漢,為先主正名,恢復韓姓。可是在龐然大物面前,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隨后王莽竄漢,可是不久又被劉秀奪回大漢江山。終究江山還是在姓劉的手中。
推翻大漢,韋先祖正名,此乃我韋氏一族的族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