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盤點
- 明末闖王一小兵
- 昊天不當玉帝
- 2111字
- 2019-05-04 21:06:35
至崇禎三年年底,歷時五個月的敢死營造炮運動落下帷幕,這五個月中共造出火炮六十門,雖然聽著不多,但是形制、射程、火藥多少、彈丸大小俱是一般模樣,對于敢死營的火炮隊來說維護、學習更加容易上手,而且因為一切都是定量,所以裝填火藥不再是靠老兵的經驗胡亂裝填,大大降低了因為人為因素的炸膛幾率。
張殳墨多次實驗確定了射程在五百米、一千米、、一千五百米、兩千米這四個不同階段射程的射擊諸元,并把這些諸元刻畫在了炮架上,到時炮隊的炮手根據敵人距離的遠近,自行調整射擊角度。只要確定敵人大致距離,裝入定量火藥壓實炮子,點火射擊,如不中微調諸元,再次執行之前動作,大大調高了火炮的射擊速度和準確性。
除了六十門火炮外,敢死營還造了兩千桿火銃,,這一下正式的把敢死營之前小打小鬧的神機營有了那么一絲的規模,還利用鑄炮和造槍剩下的邊角料造了兩萬五千余根標槍頭,砍一顆大樹,木匠稍作處理就是一根標槍,作戰部隊中除神機營、炮營、斥候營外,其余所有人每人下發標槍五根,為了這五根標槍后勤營的婦人做了近五千個背囊,至此五個月的收獲才算盤點完畢,至于火藥、軍服、軍被、帳篷的等物資不值一提。
敢死營至上而下共計四萬兩千八百二十一人,可戰之士七千七百二十二人,其中神機營兩千人,每人裝備火槍一桿、火藥四斤、鉛彈五十顆,火槍射擊之初張殳墨就讓人設計安裝了刺刀,神機營可謂遠戰有火槍近戰有刺刀了。
炮營共五百人,裝備火炮六十門,騾馬兩百匹,兩匹馬拉一門炮,多出來的八十匹馬負責馱火藥和炮彈,當然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火藥和炮彈由后勤營負責儲存轉運。
斥候營二百二十二人,裝備腰刀一把,弓弩一把,匕首一把、袖箭一套、飛索一根,戰馬一匹,此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兒那就全憑個人喜好了。
剩下五千兩百人中,五千人被張殳墨分為了五個大隊,各有五個小隊,每個小隊下各有兩率,率下有什伍等低級軍官各安其位,一個大隊中五百人為刀盾手,選擇身寬體壯之人,裝備大盾一面,腰刀一把,標槍五根,棉甲一副,五百人為長槍兵,裝備長槍一根,標槍五根,棉甲一副,其中什長以上皆穿戴鐵甲同時換標槍為背旗一面,上寫各什所屬。
比如第一大隊,第二小隊,上率,甲什,張殳墨把兩個率分為上下兩率,上率為刀盾手,下率為長槍手,十個什借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法進行區分,多出來的一百人是各個大隊大隊長的親兵,負責大隊長的戰場安危和日常生活。
為了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張殳墨采用了競賽制度,各個大隊之間,小隊之間,率之間都互相比較,競賽。
一個月進行一次評測,做的好賞銀,賜酒,做的不好加練,一個月晚飯只有稀飯無肉,同時營區的衛生打掃都由排名最后的大隊負責。一共施行了五個月,在張殳墨看來頗有成效,張殳墨決定日后這就是定例,無戰事即開始。
張殳墨出道至今已經歷了第三次整編了,可是他作為一個穿越客,之前從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管理過著上萬人吃馬嚼,一切都靠自己一點一點摸索,雖然有明軍現成的軍制可以借鑒,只是張殳墨思來想去明軍的軍制有些不太適用于他的敢死營。
他手下的人數一步步增多,力量一點點壯大的同時也需要他一點點的適應,不過整編到了現在這個形態,日后不太會有大規模的整改了,在張殳墨心里日后他的軍隊一切按現在制度執行。
年底了,寒風冷冽,張殳墨站在校場上,看著自己手下進行各種操練,聽著那一聲聲喊殺聲,看著那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面孔,這些人日后都將會因為的他的一句話、一條命令去戰斗,去赴死這種一言而絕上萬人生死的感覺太過奇妙,讓人忍不住沉淪其中,難怪古時常有將領用兵自重,張殳墨自己體驗了一番后,明白了,正是因為那種一言而絕上萬人生死的感覺太讓人沉迷。
就在張殳墨在這感慨萬千之時,校場門口處傳來了一陣吵吵嚷嚷之聲,本來張殳墨正在幻想著自己日后橫掃六合,封禪泰山,天下莫不咸服時,校場口的吵嚷聲打斷了他的幻想,這讓他很不開心 ̄へ ̄!
“去看看怎么回事,還有人敢在我的地盤上吵吵嚷嚷,真是反了天了!”
就在張殳墨的親兵還未轉身離去之時,看守校場門口的軍法隊已經派人來找張殳墨匯報情況了。
“將軍,大小姐帶著一千名女子身披棉甲手拿刀槍要入校場進行訓練,隊長上前勸阻,可大小姐說是將軍您同意了的,隊長特派小人前來詢問將軍該如何處置,還請將軍示下?!?
“詩瑤?”張殳墨尷尬的咧了咧嘴,咳嗽一聲:“你去告訴大小姐,就說可以讓她帶著人入內訓練,但是進來了不能影響男兵訓練,遵守訓練規則,但有違反絕不輕饒?!?
“諾!”說完轉身快步離去。
張殳墨有轉頭向著自己的親兵吩咐道:“你去找王耿馬上過來見我?!?
“諾!”
不過片刻校場門口處進來上千名女子,雖然手持武器,身披棉甲可是除了打頭的王詩瑤有些樣子外,其余人都毫無日后女兵那種颯爽英姿之感,嘰嘰喳喳就好像校場里進來了一群鴨子。
場中之前正在訓練的男兵見此情景也都無心訓練,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校場口看去,雖然張殳墨之前早有預料,可是看到這些人不堪的模樣還是有些氣悶,常言道當兵滿三年母豬變貂蟬,雖然他們有的人有家眷在后勤營,但是他們日常也經常得訓練或者出去找糧食,一年到頭也跟家里人見不了幾面,更別說女子了,張殳墨的士兵大多都是十八到三十只見的,年齡稍大的也都打發到李秋實手下管后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