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戰報
- 明末闖王一小兵
- 昊天不當玉帝
- 2028字
- 2019-04-28 23:47:18
“此戰我軍殲敵七千,俘敵五千,自身傷亡不過千余,可謂大勝而歸,這都是諸位弟兄的功勞,來飲勝!”
“……”
這一邊吃吃喝喝,欣賞舞蹈,是不是露出一點淫邪的笑容看著清絲薄衫的少女,整座大帳可謂歡快到了極致。
可寧武關守軍可謂是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由副指揮使沈從義帶領不到一千人殘軍敗將沿著來路緩緩的向著寧武關走去。
隊伍中有一副擔架上躺著一個人,只見這人眼皮微微一眨,適應了一下光線后才敢張開。
仔細一看不是寧武關指揮使劉延臣是誰。
他舔了舔略顯干燥的嘴唇,稍微晃動了一下自己的身體,這一下使得抬著他的兵士感覺到了他的活動。
“大人,您可算醒了!快快,小石頭,你快去告訴沈大人,就說指揮使大人醒了。”
“哎!”說完一個年齡約摸十六七的少年快步向隊伍的前方跑去。
很快聽得在前面的沈從義一聲“所有人原地休整”后,劉延臣就見沈從義快步向著他跑來。
“大人你可算是醒了!卑職都快擔心死了。”
劉延臣點了點頭:“從義辛苦你了,情況怎么樣了?”
“這……大人,我軍慘敗,糧草輜重一無所剩,士卒十不存一,現在我們正往要回關里。”
盡管心里早有預料,可是聽見沈從義的敘述,劉延臣還是忍不住再次吐了一口鮮血,不過好在沒有昏過去。
“大人,保重身體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回關,回關我們還有五千多人馬,此仇不共戴天,來人我們必將加倍奉還給賊人的。”
“從義,我的身體我還是知道的,我怕是等不到那個時候了,我腰上是寧武關指揮使的官印和兵符,現在由你暫代寧武關指揮使一職,日后在聽朝廷安排吧,此戰失利,其罪皆在我一人,還望從義日后能為我報仇雪恨。”
“大人何至于此啊,大人再堅持一下,我們馬上就到關里了,大人再堅持一下啊!”
劉延臣搖了搖頭:“不用說了,接令吧,我死了也好,我死了你就能活下去,記住活下去為我報仇。”
“大人……”
“接令!”
“是,末將領命!”沈從義虎目含淚,從劉延臣腰間解下官印和調兵虎符。
劉延臣見到沈從義依令而行,心中再無牽掛,只感覺眼皮愈發沉重,他再也堅持不足了,他現在只想睡一覺,這一睡就是永遠。
“大人!”一身凄厲的叫聲打破了官道的寧靜。
官道上的官軍就像波浪一般以劉延臣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單膝跪下,為了這個在寧武關苦熬了二十年的指揮使。
用了一天半的時間,以沈從義為首的寧武關殘軍終于趕回了寧武關,一回到寧武關,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全軍縞素為將軍祭奠,隨后他自己一個人寫好戰報。
其中基本上皆是實情,只是在對劉延臣的描述上有了一點出入,戰報中劉延臣不是氣死,而是戰死。
沈從義吹干墨跡用火漆封好后,派快馬送往太遠山西總兵王國梁處。
兩日后王國梁收到戰報,只見戰報中如此寫到:
“末將寧武關副指揮使沈從義泣血拜上:
崇禎三年八月二日,寧武關指揮使劉延臣奉軍令前往五寨堡進剿反賊高迎祥所部,我軍于八月七日抵達五寨堡外與賊軍對峙一日。
八日賊軍以火炮炮擊我軍大營,我軍不備,火炮損失慘重,指揮使下令退出賊人火炮射程,敵借此機會突襲我軍,指揮使奮力抵抗,然寡不敵眾身中數刀以身殉職,末將拼死營救,但指揮使傷勢頗重于崇禎三年八月十日與世長辭。
此戰我軍共一萬五千人出擊,只有千人歸,糧草輜重一無所剩,指揮使劉延臣,指揮僉事周鎮,千戶十員,百戶六十員,百戶以下軍官無算俱都戰死沙場,現由末將暫代指揮使一職,還望總兵大人令選良將以安軍心。
崇禎三年八月十一日
寧武關副指揮使沈從義”
王國梁看著這一封戰報心中感慨萬千,心中又是憤怒又是慚愧,沒想到高迎祥一伙人竟然能夠正面擊潰自己一萬五千人的精銳,如果不是自己下令讓寧武關出擊恐怕還不會有此一敗,整個山西能比的上寧武關的軍隊也不多,沒想到啊賊軍發展如此迅猛,日后這可如何是好。
他定了定心神,提筆在書桌上有寫了一封戰報加上沈從義的那封一起派人送抵京城以求圣裁。
他知道能保住一條命已是萬幸,丟官去職已是定居,只是不知是何人接手這山西總兵的燙手山芋。
不似官軍這邊的愁云慘淡,闖王軍在開完慶功宴的第二日,各營開始了瓜分與寧武關一戰所得的饕餮盛宴。
在寧武關原駐地上,兵器盔甲,糧草輜重,降兵降將俱都被聚攏在了一起。
各營頭領聚集在高迎祥的身邊等待著高迎祥劃分寧武關這塊甜美蛋糕。
“殳墨,此戰你為首功,這糧草你帶走兩千石,武器盔甲可你先挑,我允你挑走三千件,這些降卒你也可以挑走一千。”
張殳墨萬萬沒想到,這次高迎祥會如此大方,這一下可謂是把此戰收獲的五分之一都劃給了他。
“大哥,會不會太多了,末將不過微末之功,如何當的起大哥如此重賞。”
“殳墨切莫推辭,你的功勞大家都看的見,不如此不足以聚人心,讓你收下你便收下,不要婆婆媽媽的。”
“那……殳墨就愧受了。”
說完向李旺擺了擺手,李旺就站在他的身后,高迎祥的話他聽的一清二楚,所以他直接帶著人開始挑選降卒,和兵甲,由安排人從糧倉里搬出兩千石的糧食,對張殳墨來說這一戰幾乎毫不費力就收獲如此多的東西,這個買賣可謂大賺特賺。
隨后張殳墨又想到被自己炸壞的那些官軍火炮,不知是如何處理的,他收下有會鑄炮的人才只是鑄炮的材料不太好找,所以一直都沒鑄過幾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