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變貪官,入大獄
明朝洪武六年,多省大旱顆粒無收,百姓餓殍千里。
各地糧倉開倉賑災,雖受益見微,也緩解了一些時日,隨后朝廷派發賑災糧,才逐漸緩解了各地的災情。
幾個月后,南京城,北城門,道路兩側站滿了官兵,維持現場的秩序。
天才微微亮,太陽還沒有升起,道路兩旁圍觀的百姓,眼神望著城外,不知道在等著什么。
很快,一大隊官兵,壓著一輛輛的囚車,進入到了南京城。
“打死他!”
在囚車走進城以后,人群中有人大喊了一句,其他人紛紛拿起能扔的東西,向著囚車扔著東西。
這些被押送來的人,都是各地貪污的官員,在各地出現災情的時候,從中獲取利益中飽私囊,導致各地災情沒有得到好的控制。
“哎!當初就不該一時心軟,如今卻落得個砍頭下場!”
坐在其中一輛囚車里面的蘇辰,看了一眼周圍的百姓,嘆了一口氣了,郁悶的低著頭。
洪武帝朱元璋的脾氣,他太了解不過了,對于貪官污吏向來都是零容忍,想到被撥皮實草的場面,他就感到不寒而栗。
怪不得后世歷史要那么黑朱元璋,實在是他殺的人太多了,貪污五十兩就要被撥皮實草!哎!
他原本只是二十一世紀,還無為的大好有志青年,只不過因為一場車禍,陰差陽錯的來到了明朝,當上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奉天殿。
文武百官戰戰兢兢的站立兩側,整個大殿之上,氣氛非常的安靜,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的一清二楚。
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看完各地調查上報的折子,氣的瞪大了眼睛。
“混賬東西!竟然連賑災的錢糧都敢貪墨,我看都活的不耐煩了是吧!”
看著名單上面貪污的官員,大大小小竟然高達三十多人,就連山西布政使都在名單之上,朱元璋氣的拍著龍案站了起來,把名單扔到了太子朱標的腳邊。
“陛下息怒。”
見朱元璋動怒,滿朝文武嚇得趕緊跪在了地上。
“太子,你帶人去天牢一趟,將名單上的人都給我帶到午門給我撥皮實草,咱要讓那些心懷貪念的人看看,他們有幾條命夠死的!”
朱元璋因為小時候的經歷,一直都非常痛恨貪官,這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必須要用鐵血手腕,來震震朝中其他的人。
“兒臣領命。”
退朝之后,朱標跟在朱元璋的身后,回到了后宮之中。
乾寧宮。
馬皇后正在繡著手帕,看著朱元璋怒氣沖沖的走了進來,吩咐侍女去倒茶,隨后來到了朱元璋的身旁,詢問道:“重八,什么事情,發這么大的火?”
“母后,父皇在奉天殿......。”
聽完了朱標的話,馬皇后也明白為什么發火,她畢竟跟了朱元璋這么多年,后者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她最清楚不過了。
“標兒,這件事情,你父皇交給你去辦,你可一定要辦好,不可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有罪之人。”
“兒臣明白。”
聽完母后的叮囑以后,朱標也離開了乾寧宮,帶著人準備出宮。
“大哥,大哥,你這是要去哪里?”
就在朱標剛離開乾寧宮不久,一個少年攔住了他的去路。
“老四,父皇讓我出宮辦點事,你不在大本堂好好讀書,在這里干啥?是不是又逃課了?”
朱標看著朱棣,笑著摸了摸后者的腦袋,在眾多的皇子之中,他最喜愛的就是朱棣了。
“出宮,我也要!”
一聽到要出宮,十五歲的朱棣,顯得也非常的激動,他還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
“你就別想了,我沒把你逃課的事告訴父皇就算好的了!”朱標瞪了朱棣一眼,而原本高興的朱棣,聽到這話,瞬間就跑掉了,他也害怕老爹的鞋底子呢!
天牢之中。
剛被關進來的貪官,則是十多人一個牢房。
“吃飯了!”
到了吃飯的時間,獄卒把飯都倒進了木桶之中,每個牢房放了一個,平日里錦衣玉食的官員,看著如豬食的飯,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喂,就算是犯人也不能這樣對待吧!”
“我們也是活生生的人,這飯根本不是給人吃的。”
......
“都給我閉嘴!”
“誰要是再敢多說一句,別怪我請他坐坐老虎凳,嘗嘗天牢秘制辣椒水的滋味!”
看著這些人都已經變成犯人了,竟然還敢跟自己耀武揚威,獄卒也沒有給他們面子。
聽到要坐老虎凳辣椒水,原本吵吵的官員,也害怕的把嘴巴閉上,不敢再說話。
“呸!什么東西。”
靠在墻上坐著的蘇辰,看著那裝著飯的木桶,想了想還是走了過去。
其他的官員看著蘇辰,竟然毫不在意的吃了起來,看著那桶里飯的樣子,瞬間感覺胃里正在翻滾。
他們雖然也是饑腸轆轆,但這飯他們打死也吃不下去。
此時的朱標穿著華服,帶著錦衣衛走進了大牢之中。
剛進來就看到了劉方,正在拿著碗吃飯。
“太子!”
“太子殿下,我是被冤枉的。”
“老臣有罪,還請太子幫老臣說說,我保證再也不敢了。”
......
這些犯人之中,有幾人見過太子,看到朱標來到了天牢,紛紛開始為自己辯解求饒。
他們心里都很清楚,想要活命的話,眼前的太子就是機會。
太子在陛下面前說一句,他們說不定就能離開這個鬼地方。
“閉嘴!都老實一點!”
保護朱標的士兵,看著這些犯人,都在向外伸手,手想要碰他,紛紛拔出刀攔在前面。
犯人看著眼前明晃晃的刀,也都不敢多言。
而正在吃飯的蘇辰,抬起頭看著外面的太子朱標。
朱標也注意到了桶里的飯,連他也沒有任何食欲,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人吃的津津有味,挺好奇后者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