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位差效應,平等溝通無阻礙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唐紀·四十五》中稱:“下之情莫不愿達于上,上之情莫不求知于下,然而民恒苦上之難達,上恒苦下之難知,若是者何?九弊不去故也。所謂九弊者,上有其六而下有其三:好勝人、恥聞過、騁詞給、眩聰明、厲威嚴、恣強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諂諛、顧望、畏櫝,此三者,臣下之弊也。”這段文字,可能是最早的關于“位差效應”的論述了。阻礙人與人之間信息和情感溝通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交流雙方因地位或角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心理隔膜,這種情況被管理學者稱為“位差效應”。

位差效應本意大多指的是上下級之間,其意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與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處在比別人高的層次而有某種優(yōu)勢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處在比別人低的層次而有某種自卑感,一個有上位心理者的自我感覺能力等于他的實際能力加上上位助力,而一個有下位心理者的自我感覺能力等于他的實際能力減去下位減力。

在美國有位很有錢的富翁,但是他卻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為此,他很苦惱,每天都想著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的敬仰。一天,富翁在街道上散步,看到旁邊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心想自己機會來了。于是,富翁便在乞丐破碗中丟下了一枚金幣,可是,乞丐卻頭也不抬,自己忙著捉虱子,富翁感到很生氣:“你眼睛瞎了嗎?沒看到我給你的金幣?”乞丐還是沒有正眼瞧他,回答說:“給不給是你的事,不高興你可以要回去。”富翁很生氣,又丟了十個金幣在乞丐的碗中,心想這一次乞丐一定會趴著向自己道歉,卻不料,那個乞丐還是不理不睬。

富翁幾乎要跳起來了,咆哮道:“我給你十個金幣,你看清楚,我是有錢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個謝你都不會?”乞丐懶洋洋地回答:“有錢是你的事,尊不尊重則是我的事,這是強求不來的。”富翁一下子著急了:“那么,我將我的一半財產(chǎn)分給你,能不能請你尊重我呢?”乞丐翻著白眼看著他,說:“給我一半財產(chǎn),那我不是和你一樣有錢了嗎?為什么要我尊重你?”一著急,富翁說道:“好,我將所有的財產(chǎn)都給你,這下你可愿意尊重我了?”乞丐回答道:“你將財產(chǎn)都給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憑什么要尊重你?”富翁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他抓住乞丐的手,真誠地說了一句:“謝謝你!”乞丐改變了之前的態(tài)度,正著眼睛說:“不用客氣,您請慢走。”

最后,富翁明白了:即使是乞丐,也需要平等的溝通,而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自己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剛開始的時候,富翁總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態(tài)與人說話,結(jié)果連乞丐都不搭理他,他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對別人,別人就會以同樣的姿態(tài)來回敬他。到了后來,富翁終于明白了,真正的尊重來自于平等基礎的溝通。

從客觀上講,我們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獲取信息。日本管理學家證實:信息每經(jīng)過一個層次,其失真率為10%~15%;上級向他的直接下屬所傳遞的信息平均只有20%~25%被正確理解,而下屬向他的直接上級所反映的信息被正確理解的則不超過10%。專家同時提到:“平等的交流,極少存在上位和下位之分,故其溝通和交流的效率可達到90%以上。”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平等地溝通,這樣的交流才會更自然,也更容易打動人心。

1.互相了解

在溝通過程中,平等的交流包括雙方的互相了解。放開自我,讓對方了解你的需求,了解你的難處,讓對方知道你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同時,你也需要了解對方的需求,讓對方感到你是理解他的。

2.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在溝通中,需要時刻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如果你是上級,不要不分場合地教訓人;多把事情往好處想,少盯著別人的缺點;給對方多一些贊揚,少一些批評。

情商小貼士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有這樣的經(jīng)歷:當我們的談話對象是一個比自己地位高或威望大的人時,我們往往會表現(xiàn)失常,事先想好的話在手足無措中亂了套,導致局面變得尷尬;反之,如果在一個地位或能力都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我們則可以一切應付自如,甚至還有可能超常發(fā)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博白县| 栾川县| 巴彦县| 资源县| 卓资县| 博罗县| 湘阴县| 通州市| 台山市| 博爱县| 石阡县| 共和县| 裕民县| 游戏| 壤塘县| 红安县| 庄浪县| 长乐市| 鄂州市| 崇仁县| 呼伦贝尔市| 彰武县| 睢宁县| 江津市| 新乡市| 枣庄市| 东安县| 崇州市| 东莞市| 钟山县| 兖州市| 五大连池市| 日照市| 平和县| 天镇县| 运城市| 咸阳市| 康定县| 乐业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