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需要點到為止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留下的這句訓誡,至今讓很多人誤以為必須聲色俱厲,才能說出對他人有幫助的話。然而,如果你幫助了別人,你聲色倶厲的建議被別人接受了,但是你因此而得罪了這個人,讓他再見到你時橫眉怒目,恨不得躲著你走。這樣的結果,未免讓人感到遺憾。現代社會講究情商,很多事情都可以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解決,包括說話,包括訓誡,也都可以以委婉的方式進行。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能以容易讓他人接受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勸誡,讓他人樂于接受,還能在受益之后感謝我們呢?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豈不是更好。
常常看到有人在批評或者指責他人時,總是一遍又一遍不留情面地呵斥。這樣的做法,無異于讓對方丟盡臉面。即使是三歲的孩子,也會覺得無地自容。最終的結果或者是引起逆反心理,或者是導致分道揚鑣。事實上,說話也要分情況,有些人自尊心很強,內心也非常明白事理,如果他只是因為一時糊涂犯錯誤,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點到為止。如果有的人臉皮很厚,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即使說了很多遍也不管用,那么就應該想想除了語言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可用,以督促他恢復自尊和自信,更有尊嚴地活著。總而言之,就算對待小孩子,也不要一味地批評,毫無分寸。很多話根本沒有必要說得那么透,點到為止就好。
古人常說,一字千金,字字珠璣。這些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語言的寶貴。試想,如果一個話嘮整日對著你嘮叨,你還會把他的話當話聽嗎?你只會將其當作耳邊風。相反,如果一個人平日里惜字如金,偶爾對你說幾句點撥的話,你一定會凝神細聽,還會認真反省自己,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這樣說話,才是真正的忠言不逆耳,才能到達目的。商朝末年,商紂王非常昏庸,整日沉溺于聲色。為了國家,丞相比干冒死進諫,一次、兩次、三次……最終,商紂王一氣之下,將其處以剖心的死刑。這樣的勸諫方式,盡管表現了比干的深明大義和視死如歸,卻死得不值。如果比干能夠采取一種更合適的方式,不但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還能讓商紂王采納他的進諫,改變昏庸的作風。當然,比干已經死了數千年,這條經驗和教訓,只能留給后人享用啦。很多時候,把話說得太透,不給對方留顏面,反而會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聰明人不會處處咄咄逼人,而是手下留情,讓對方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在一家寬敞的戲院里,魔術師正在專心致志地表演。只見他拿起一件空蕩蕩的衣服,來回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又突然話鋒一轉,從衣服里變出了一盆游來游去的金魚。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家不由得掌聲雷動。這時,坐在最靠近舞臺位置的一個觀眾不屑一顧地說:“這有什么稀奇的,他肯定是提前把金魚藏進寬大的袖洞中的。”聽到這句話的觀眾們紛紛議論,魔術師也聽到了。
為了轉移觀眾們的注意力,他馬上開始另一個魔術。他拿出兩個一分為二的鈴鐺,準備變出一個完整的鈴鐺來。這時,剛才那個好事的觀眾又說:“他肯定會提前藏好鈴鐺,我們看看他是如何拿出來的。”他這一說話不要緊,又引得周圍的觀眾伸頭探腦,忘記了欣賞魔術本身,只想找出魔術師的破綻。魔術師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表演,一邊想出了一個辦法懲罰這個不懂分寸的觀眾。
他完成一出魔術后,大聲說:“接下來,我要表演從國外流傳進來的魔術,是國際領先的。”聽到魔術師這么說,觀眾們紛紛熱情高漲,無比期待。這時,魔術師指著前排的好事觀眾說:“這位先生,能否借您的眼鏡給我用用呢?”這個好事的觀眾還等著揭穿魔術師呢,因此不假思索地連連點頭。魔術師又問:“我準備把它踩碎,您同意嗎?”好事的觀眾依然毫不遲疑地點頭同意。這時,魔術師把眼鏡放到腳底下踩碎了。接著,他又向這個觀眾要了手機、手表等,紛紛在征得觀眾同意后都砸碎掉。最后,他非常從容地給觀眾們鞠了一躬,說:“謝謝大家的觀看,演出到此結束。”直到此時,那位好事的觀眾才意識到自己被耍弄了,看著一地的碎片,想想自己已經同意了魔術師的所作所為,他欲哭無淚。
一切的魔術都只是障眼法而已,這一點很多人都明白。然而,大家依然熱衷于觀賞魔術表演,就是因為魔術的表演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上述事例中這位好事的觀眾,自以為聰明,把話說得太透,影響了大家觀賞魔術,也影響了魔術師的正常發揮,著實有些過分。為此,魔術師想出了一個辦法懲罰他。相信再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時,他一定不會再咄咄逼人,自以為是了。
很多事情,我們在做的時候都要留有余地。很多話,我們在說的時候,也要留有余地。因為很多人和事,一旦看透說透,就會讓人興致索然。真正聰明的人,會把話說得恰到好處,看破而不說破,才能給自己和別人都保留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