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南新倉如今用于什么?
南新倉位于北京東四十條22號,是明清兩代皇家倉庫之一。據《皇家糧倉》一文介紹:“明永樂九年(1411年),征調30萬民工疏通元代的河道,開展漕運,使江南糧食得以源源不斷運至北方,為此,后來在通州及北京逐步修建了包括南新倉在內的許多糧倉。清代仍實行南糧北運,官家倉廒仍盛。每院倉房主要建筑有:廒座、龍門、官廳、監督值班所、官役值班所、科房、大堂、更房、警鐘樓、激桶庫、太倉殿、水井、轅門、倉神廟和土地祠等。清初時南新倉為30廒,后屢有增建,到乾隆時,已增至76廒。清乾隆中期以后,貯糧日益減少。到道光年間,該倉貯糧比清初大幅度減少。民國時,南新倉改為軍火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成為北京市百貨公司倉庫。由于近十幾年新建頻仍,又拆了幾座倉,現剩9廒。”
如今,北京南新倉遺址被辟為南新倉文化休閑街區,街區占地面積為2.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2萬平方米,步行街總長千余米,由南新倉古倉群、仿古建筑群和南新倉商務大廈底商組成。南新倉文化休閑街主打文化創意牌,在“皇家糧倉”上演的廳堂版昆曲《牡丹亭》,吸引昆曲愛好者紛紛前往觀看。

南新倉舊址現建成博物館

今日的南新倉歷史文化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