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認知主義的崛起

未來,必將是個萬物智能的社會,諸如智能生活、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等。

所謂智能,就是讓萬物變得聰明,能夠讀懂環境、讀懂人、讀懂萬物。這就要求萬物要有“認知”能力。就目前來看,將萬物連接到“物聯網”才能實現。例如,在網上查看某類主題的新聞,網頁就有“認知”能力,能夠及時跟蹤并捕捉你的需求變化,為你迅速鏈接其他與此主題相關的信息。這個如今已經實現了,不過,還需進一步提升網頁的“認知”能力。又如,未來的智能家居,房間“認知”到你有溫馨需求,燈光自然就會變得柔和,室溫也會跟著自動調整;你的某些表情、動作,房間捕捉后“認知”到你想洗澡了,于是浴缸開始自動注滿熱水等。

如今,大數據剛剛興起。正如前文所說,這些大數據雖然很少涉及生物生命、機理等內在的“宏數據”,但是,這些外在的“表數據”是社會經濟、商業、文化與人們生活等萬事相互作用的反應,而且絕對數量非常龐大。

未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與深度發展,萬物數據的量和類型還將出現井噴情形(能夠被感知的,絕對數量巨大,但是相對于與萬物釋放的所有數據來說,小如芝麻)。根據IBM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每人每天將產生約2.4GB的數據,形象地比喻,就是每人每月產生的數據可以填滿一部64GB的iPhone手機。據統計,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約20億個,如此巨大的數據,對于計算能力是很大的考驗《IBM認知物聯網 助力傳統企業業務轉型升級》,來源于it168網站,作者:謝濤,2017-09-23。

人們將大數據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容量很大的數據,如兩個倉庫都堆滿了很多書,甲倉庫的書全是大學二年級數學教材,乙倉庫的為大學各類教材及其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各類圖書,兩個倉庫都滿足了“大”的要求;二是大容量且有用的數據,如對大學教學來說,上述甲倉庫中的書幾乎沒用,而乙倉庫中的書能滿足這一要求;三是挖掘核心數據的能力,這一能力最具技術含量,要求很高。

所以,大數據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數據多,其核心是數據挖掘。挖掘數據則要涉及云計算。這種如云般運算的能力與強度,實際上就是考驗科技與研發人員的“認知”水準。

人類的發展,從蒸汽機的發明、機器被運用于工業和農業,到后來的自動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再到如今的人性化、定制化與個性化的工業與商業服務,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也有歸類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不僅是人類自身“認知”提升的過程,更是機器、商業和生活“認知”提升的過程。例如,早期的機器,具備了“認知”人的工作方式后,工業革命的“機器生產”才得以實現,后來,自動設備“認知”了群體生產的工作方式后,于是大規模的生產產生了,再到后來,當機器能夠對個體進行多方面的精細化“認知”后,如今的定制化商業才得以盛行。整個過程,人們自身對商業與技術的認知也在不停地升級和轉換。

其實,人類一直都在“自我認知”的路上,未來更是如此。那些將人類歷史簡單地理解為第一次、第二次認知革命的劃分或許并不科學。在人類發展、演進的漫長歲月里,人們總喜歡在自卑與狂妄的兩極游走。例如,曾經“戰天斗地”的狂妄與“人工智能、算法將戰勝人類”等的自卑,等等,這些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認知的局限和偏差。

未來,科技或將不斷沖破范式,甚至出現指數級別的增長,知識、技術換代與更新或將會真正日新月異,甚至呈現“時新日異”(一個小時更新,一天時間徹底改變)的局面,那么,對人的考驗將是怎樣的呢?那時,人們可能最為關心的就是你的“認知”了。當然,有人說,未來可以給人腦裝一個芯片,或將大腦直接與網絡連接起來。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讓人遭受如此創傷之“苦”,很不劃算。如今已經存在“Wi-Fi隔空充電”技術了,未來,完全可以通過類似或者其他方式實現對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

由此,我們認為,未來的世界,就是一個認知的世界。認知或將上升為主義。

關于未來的預測、推斷與認知。如果“肉”是最能靠近事物本原的東西,也是你所追尋的目標,那么,就請你撥開孔雀那異常美麗且讓人迷離、眩暈的羽毛吧!因為孔雀除了這些“浮華”,就剩干癟的皮骨了,你什么都難以得到,而且還會讓你深困于陷阱,將干癟幻化成豐腴,難以自拔。或者你就直接奔向肉雞吧,雖然它那單調而笨拙的身子,確實沒有孔雀的羽毛那樣迷人,但卻能夠讓你更多地靠近真實的“肉”,進而逃離陷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荔浦县| 都兰县| 江达县| 石城县| 定兴县| 淅川县| 澄城县| 唐山市| 平陆县| 鹤岗市| 孟津县| 南华县| 焉耆| 赤城县| 怀仁县| 紫金县| 安吉县| 舞阳县| 嘉禾县| 广昌县| 伊春市| 和田县| 哈密市| 威信县| 维西| 小金县| 乐山市| 武宣县| 眉山市| 平谷区| 梅河口市| 乡宁县| 类乌齐县| 临武县| 高邮市| 南京市| 库尔勒市| 龙州县| 太仆寺旗|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