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基礎知識(中級)
-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
- 291字
- 2019-12-04 18:33:52
第二部分 財政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
大綱解讀
本章的考試目的在于考查應試人員是否掌握公共選擇理論、政府失靈的原因與表現形式,政府的財政職能等問題。從近三年的考題情況來看,本章主要考查公共物品的含義及其供給的制度結構、財政的基本職能、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等,平均分值是3分。具體考試內容如下。
1.公共物品的定義及其融資與生產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的需求顯示,公共物品的融資與生產,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結構。
2.市場與政府的經濟活動范圍
市場和市場效率,政府經濟活動范圍。
3.財政的基本職能
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4.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
公共選擇,政府失靈及其表現形式。
考點精講
第一節 公共物品的定義及其融資與生產
考點一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的含義及特征如表11-1所示。
表11-1 公共物品的含義與特征

【例11-1】最典型的純公共物品是( )。(2015年單選題)
A.教育
B.國防
C.醫療衛生
D.交通運輸
【解析】B 純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認為,國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純粹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一般通過納稅間接購買而被動消費,消費時無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例11-2】公共物品的特征主要包括( )。(2013年多選題)
A.非競爭性
B.消費的非排他性
C.必須直接購買
D.不存在“搭便車”問題
E.非排他性
【解析】AE 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個人對該物品的消費,并不同時減少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那類物品。“純公共物品”具有兩大特征,即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前者是指某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并不增加任何額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個人消費的邊際供給成本為零。后者是指一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來,要排除一個額外的消費者在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盡管技術上排他是可行的,但這樣做的成本過高。這一特征指出了通過市場機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潛在困難。
考點二 公共物品的需求顯示
在商品和服務市場上,人們用出價多少表示對私人物品的需求強度和需求數量。但同樣的機制對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其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一旦被生產出來,如果阻止未付費者消費,從社會資源利用的角度看,是缺乏經濟效率的,也就是說,排他性地消費不符合效率原則。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排他性消費的成本很高。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政治機制顯示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具體講就是,人們通過事先同意的某種投票程序選擇他們所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或通過投票給他們認為能夠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家和官僚,間接地表達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因此,私人物品的需求顯示是通過自愿的市場交易實現的,而公共物品的需求顯示是通過具有強制性的政治交易實現的。
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免費的,在所有事務中都運用一致同意決策原則,必然會帶來高昂的決策成本,甚至出現久議不決的情況。因而,現實生活中的決策機制往往界于獨裁(一個人說了算)和一致同意之間,稱之為“多數決策規則”或“少數服從多數”。常見的多數決策規則有:相對多數決策、二輪決選制、逆向排除法、博爾達計分法、孔多塞規則、贊同投票等。
考點三 公共物品的融資與生產
(一)公共物品的融資
公共物品的融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如表11-2所示。
表11-2 公共物品的融資類型

(二)公共物品的生產
公共物品的生產主要有政府生產和合同外包兩種形式,如表11-3所示。
表11-3 公共物品的生產方式

其他介于政府生產和合同外包之間的公共物品供給方式還包括特許經營、合同委托等。同樣,服務供給主體也不限于政府和私人企業,還包括社會組織、慈善機構、事業單位等。不同的性質的供給主體應享有平等待遇,以促進其公平競爭,提高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與質量。
【例11-3】下列生產方式中,屬于公共物品典型生產方式的是( )。(2015年單選題)
A.特許經營
B.私人經營
C.社會組織生產
D.政府生產
【解析】D 政府生產和合同外包是兩種典型的生產方式。政府生產,是指代表公眾利益的政治家雇傭公共雇員,與他們簽訂就業合同,合同中對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務做出具體規定。合同外包,是指政治家首先與私人廠商簽約,再由這個私人廠商與其雇員簽訂勞務合同,按政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務的生產任務。
【例11-4】對于一種純粹的公共物品,在其總供給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增加一個人對它的消費量,則其他人可消費數量的變化情況是( )。(2013年單選題)
A.相應增加
B.相應減少
C.保持不變
D.趨于平均
【解析】C 純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認為,國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純粹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一般通過納稅間接購買而被動消費,消費時無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例11-5】關于公共物品融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2012年單選題)
A.私人融資可能導致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平衡
B.強制融資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對公共物品的多樣化需求
C.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
D.自愿融資常見的手段是政府以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私人機構提供公共物品
【解析】D 聯合融資常見的手段是政府以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私人機構提供公共物品。選項D說法有誤。
考點四 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結構
理性的社會成員會通過規則的創新,以獲取來自公共物品交易的共同利益,并公正地分享收益和分擔成本,這就是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結構。
該制度結構涉及以下四方面內容:①公共物品供給的決策制度;②公共物品供給的融資制度;③公共物品供給的生產制度;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中強調,“十二五”期間,應在堅持政府負責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例11-6】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不包括( )。(2014年單選題)
A.決策制度
B.融資制度
C.銷售制度
D.生產制度
【解析】C 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包括:(1)公共物品供給的決策制度;(2)公共物品供給的融資制度;(3)公共物品供給的生產制度;(4)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