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同步自測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解析】B 題干所描述的現象屬于生產的外部不經濟,即企業的經濟活動給社會上其他人帶來損害,但沒有對這種損害進行補償。

2. 【解析】D A可以有效應對外部不經濟性,但政府稅收調節只是輔助手段;B是解決外部性的傳統方法;C是針對公共物品問題而非針對外部性問題的。

3. 【解析】D 本題中現象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市場的滯后性、自發性、盲目性等,D項是最佳選項。

4. 【解析】B 題干中所描述的資源重新配置稱為帕累托改進。

5. 【解析】B 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決定了在絕大多數的公共物品消費中必然經常出現“搭便車”現象。

6. 【解析】D 對于產生外部不經濟的生產者,由于邊際私人成本小于邊際社會成本,生產者傾向于擴大生產,產出水平就會大于社會最優產出水平,造成產品的供給過多。

7. 【解析】C 導致市場機制和企業的交易費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8. 【解析】A 純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9. 【解析】B 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整個經濟實現一般均衡,并且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包括:經濟主體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經濟主體的行為不存在外部影響等。

10. 【解析】C 所謂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費者進行消費,其中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被排除在外。

11. 【解析】D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分別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礎上,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既不存在過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個經濟的價格體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時,經濟就處于一般均衡狀態或瓦爾拉斯均衡狀態。

12. 【解析】A 準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二、多項選擇題

1. 【解析】ABCE 消除外部性的傳統方法包括: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將相關企業合并從而使外部性內部化的手段。消除外部性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是明晰產權。

2. 【解析】BCDE BCDE 四個選項均是壟斷造成經濟效益的降低、使資源配置不能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的原因。

3. 【解析】ABCD 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應具備的條件包括:經濟主體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經濟主體的行為不存在外部影響等。

4. 【解析】ABCD 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對稱等。

5. 【解析】ACDE 外部經濟的存在,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活動水平低于社會所需要的水平,B選項不選。

6. 【解析】ACD 所謂競爭性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于既定的可供消費的產品而言,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就必然減少另一個人的消費;所謂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財產所有權上的獨占性。可以說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商品就叫私人物品。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的概念是相對的。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一個人不進行購買也可以消費該物品,私人物品正好相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开封市| 阆中市| 合江县| 大丰市| 塔河县| 潼南县| 开阳县| 蓝田县| 合水县| 于田县| 苏尼特左旗| 亚东县| 福海县| 额尔古纳市| 邛崃市| 古蔺县| 高安市| 紫金县| 方城县| 江华| 航空| 唐海县| 阿拉尔市| 遵义市| 荣成市| 绥棱县| 西贡区| 林周县| 石首市| 宁安市| 淅川县| 唐山市| 射洪县| 手游| 台南市| 乳山市| 丽江市| 沂水县| 岐山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