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生物體系與組織體系的類比

在生態學領域中,由一群生物組成的群體有三種不同的組成層次:種群、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種群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組合。[133]生物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由各種生物種群按照一定的結構、一定的種類和一定的種間關系組成的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各物種種群的集合體。而生態系統則為群落生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結合而成的結構有序的系統。

生態系統的結構主要指構成生態系統的諸要素及其量比關系,主要包括組分結構、時空結構和營養結構三個方面。組分結構是指生態系統中由不同生物類型或品種以及它們之間不同的數量組合關系所構成的系統結構;時空結構是指各種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態變化特征,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鑲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層性和時間上的發展演替特征,即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和時空分布格局;營養結構是指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以食物營養為紐帶所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它是構成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的主要途徑。

相對于自然界內不同物種的群聚關系,產業集群內也有各種不同形態與性質的組織,這些組織彼此間關系密切,存在互相依賴、競爭與合作的互動關系,進而形成一個共生共存的社會網絡系統。組織體系中的企業種群、產業集群與生物種群、生物群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以企業為主體按一定結構組成分層次的系統。從生態學的角度研究產業集群組織,就是以企業為分析單位,將企業比喻為物種,同一區域中一群工藝、技術相似的企業構成企業種群,在一定的時空內,由不同的企業種群按照一定的結構、一定的種類和一定的種間關系構建起產業集群。產業集群與其生存環境構成了一種組織生態系統,表現出一般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134]。生物體系與組織體系的對比與定義,如表2-1所示。

表2-1 生物體系與組織體系的對比與定義

資料來源:根據劉天卓博士論文《產業集群的生態屬性與階段化特征研究》第47頁整理所得。

產業集群中相關生產企業、輔助企業及政府和其他支持機構之間通過縱向的產業價值鏈、橫向的競爭—合作或其他內部聯結模式實現互動,形成一定的垂直網鏈和水平網鏈結構,通過系統主體的生產活動、物質流動、價值流動、信息傳播等,完成集群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實現系統的正常運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庐江县| 神池县| 绍兴市| 宜君县| 轮台县| 瓦房店市| 无锡市| 保靖县| 涪陵区| 清苑县| 青龙| 武乡县| 秦皇岛市| 车险| 衡水市| 油尖旺区| 乌恰县| 盈江县| 北流市| 松溪县| 普兰店市| 镇原县| 临颍县| 绩溪县| 昆山市| 荔波县| 山东省| 兖州市| 手机| 平邑县| 台江县| 洪雅县| 孙吴县| 郸城县| 日喀则市| 政和县| 彭州市| 阿瓦提县| 万安县|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