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一 從中國金融結構的轉型、民間資本的發展看稀有金屬投資的前景

當前,從短期的經濟周期波動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而實施的大規模刺激政策后,經濟增長速度逐步回落并走向軟著陸。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當前正處于一個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階段。人口、資源以及外部經濟環境等約束條件的轉變導致中國的經濟潛在增長率不可避免地出現回落,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低端制造業的比較優勢明顯下降;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窗口的即將關閉,導致撫養比見底后,儲蓄率也隨之回落。總儲蓄回落過程中,廉價資本的背景發生轉變。另外,全球目前正處于產業轉型期,在新的產業增長點形成之前,全球經濟依然會處于一個低速增長期。

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可以看到,當前中國的宏觀政策是在兩條線索同步推進,一條線索是通過穩投資、擴消費等措施來對沖周期性的經濟回落,促使經濟觸底企穩;另一條線索是結構性的調整和改革,包括結構性減稅、鼓勵民間資本的投資、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等。在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的轉換時期,目前的經濟回落究竟是周期性的回落,還是整個經濟結構性減速的起點,還有待觀察,而在沒有清晰的結論之前,中國仍將遵循總體發展方向,在通過適度的投資和擴大內需來穩定增長的同時,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經濟轉型。從城市化、工業化等中長期趨勢看,中國還是存在不少投資空間的,關鍵是如何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多元化資本的進入,促進投資效率的提高。

無論是從經濟轉型的角度,還是以應對經濟回落的角度,我認為民間投資必須更為活躍,才可以為經濟增長注入長期可持續的內在動力。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中國政府采取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遏制了經濟急速下滑的勢頭。客觀而言,面對危機,通過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具有其合理性,因為危機時期私人投資會變得更加謹慎,難以支持經濟增長。但隨著經濟的回暖,市場預期也開始變得明朗,政府投資推動的暫時性解決方案應逐漸退出,讓位于市場主導的長期性戰略,以保持經濟增長的長期活力。

西方發達國家正在經歷的復蘇過程就是一個體現民間投資重要性的例證。美國在經歷金融海嘯后,經濟逐步實現觸底反彈。在這輪經濟復蘇中,其主導力量仍是由政府投資推動的,而政府投資往往并不能反映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狀況,對就業的推動作用也就不明顯,在失業率居高不下、民間資本并未參與其中的“表象復蘇”下,經濟的恢復并不穩定。因此,只有引導民間資本接過政府投資的“接力棒”,促進可持續的就業復蘇,才能真正令經濟脫離金融危機的陰影,邁上正軌。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中國的民間資本規模不斷積累,也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民間投資渠道,其中許多渠道都是民間資本自行摸索出的投資方式。但由于中國整體投資渠道的匱乏,當前中國的民間投資方式常表現出一擁而上、越熱越炒的羊群效應的特點。這不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頗微,而且容易帶來資產泡沫等問題。這里就體現出兩個問題,一是對民間資本的引導;二是對投資渠道的拓寬。進入2012年以來,中國已明顯加大了對民間資本的引導力度,比如對民間資本開放公共行業,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業,在溫州試點進行金融改革,這些都是利好民間資本長遠發展的。而在大力引導民間投資的同時,必須有豐富而多元化的投資渠道予以配合,此時,中國有限的投資渠道就成為發展民間投資的最大阻礙,拓寬投資渠道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恰于此時,本書提出了投資稀有金屬的概念,首次將稀有金屬視為一種投資品類,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對其進行了介紹,我認為這個切入點和切入時機都是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一直以來,稀有金屬的價值一直只體現在工業使用上,與“投資”二字并無太大的關聯,而本書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分析,另辟蹊徑,為讀者展現了稀有金屬的另一面。近年來,國家對稀有金屬行業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從出口配額的實行到行業上游的整合,從環境治理成本的推行到出口稅惠的降低,無不體現出稀有金屬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在環球范圍內具備了越來越高的價值和地位。而中國憑借自身巨大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有條件將稀有金屬資源轉化為國際范圍內的經濟競爭力。從行業自身發展上來看,稀有金屬整個行業長期處于資源基礎價格偏低的情勢下,而科技的發展和稀有金屬重要廣泛的工業用途又使得其供需關系長期趨緊,再加上多方面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資源價格上漲,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令稀有金屬在動蕩的國際經濟金融環境中依然表現出其獨特的投資功能。另外,從其固有屬性上來看,稀有金屬的金屬特質令其易于標準化和量化,便于形成商品進行交割,這也從客觀條件上使得其具備了成為投資品的基本條件之一。

我相信,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拓展新的投資渠道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對當前金融危機沖擊下促進中國加快經濟轉型、更好地應對危機沖擊,會發揮重要的作用。而稀有金屬投資作為一種有培育前景的投資渠道,在合理控制風險、及時透明披露信息等的前提下,既可增加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又能在戰略資源的市場定價權方面贏得主動,應當是當前有利于金融結構轉型的一個舉措。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巴曙松研究員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還擔任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家,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招商銀行和包商銀行博士后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先后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等職務。巴曙松研究員還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主要著作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金融危機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挑戰與改進》、《巴塞爾資本協議Ⅲ研究》、《房地產大周期的金融視角》以及《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年度報告等,譯著有《美國貨幣史》、《大而不倒》、《金融之王》和《資本之王》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泰和县| 巴林左旗| 合作市| 潼南县| 巴东县| 郓城县| 赫章县| 红安县| 龙井市| 淳安县| 梓潼县| 交城县| 龙泉市| 台东市| 南召县| 阳新县| 玉田县| 海林市| 微山县| 马山县| 曲阜市| 九江市| 安图县| 扎鲁特旗| 景宁| 吴旗县| 绵阳市| 承德市| 三门峡市| 绍兴市| 林甸县| 苗栗县| 卫辉市| 上犹县| 洮南市| 孟州市| 和龙市| 霞浦县| 清丰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