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2009年商業銀行理財宏觀環境回顧

2009年,面對百年一遇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各國都采取了非常規的反周期調控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財政擴張力度空前擴大、流動性空前寬松。各國政府的救助努力很快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經濟普遍進入了觸底回升階段,各國經濟普遍表現為降幅收縮,經濟運行普遍呈現企穩跡象。當前世界經濟仍然處在一個低迷階段,經濟增長總體上仍然低于潛在水平,以致就業問題和現實的價格壓力一直未能消除,加上擴張性政策造成的對未來通貨膨脹的擔憂,造成了現實問題(通縮)和未來預期相反問題(通脹)共存的復雜局面。

受益于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和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國的經濟運行迅速結束了下降調整態勢,第二季度即開始止跌回升。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造成了許多國家經濟運行規模的絕對下降,而中國僅僅是增速的回落。宏觀經濟的快速回暖支撐了金融市場的走勢,其中股票市場更是走出了波瀾壯闊的行情,最高漲幅達88.10%,年末收盤于3277.14,最終上漲77.24%。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復蘇是大規模政策推動的結果,是不牢固、不可持續的。實體經濟的復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一旦政策開始退出,經濟增長的動力就會削弱,增速就會放緩。因此,有必要激活經濟體發展的內生力量,形成可持續的發展。

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給銀行理財市場帶來極大的挑戰,但是其中也蘊涵許多機遇。2009年銀行理財市場順應宏觀經濟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并抓住危機中蘊藏的機遇,依舊保持了穩健的發展。

一、2009年國內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一)GDP穩步上升,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2009年,我國GDP同比增長8.7%,全年增速表現出逐季加快的特點。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2%,第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7.9%、9.1%和10.7%,全年經濟實現平穩增長(見圖1-1)。

圖1-1 2008—2009年GDP累計值及累計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二)投資消費兩翼拉動,進出口形勢逐漸好轉

2009年,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穩步前行,投資高速增長,年末進出口回升,貿易形勢開始好轉。

1.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實際消費增長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遭受沖擊,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滿意指數在2008年后半年持續下降。但是,隨著政府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出臺,加上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消費者滿意指數在2009年初期經歷輕微波動后,呈現出上升趨勢,在年底分別達到103.9和103.8(見圖1-2)。這體現出消費者對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樂觀判斷以及對未來就業形勢和收入增長的良好預期。

圖1-2 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消費者滿意指數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09年第三季度出現明顯增長,較第二季度環比提高5.6個百分點。200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534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增長15.5%,實際同比增長16.9%(見圖1-3)。從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出,200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消費市場活躍。

圖1-3 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投資保持高位,結構進一步優化

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846億元,較2008年的172828.40億元增長30.1%。其中,城鎮投資194139億元,同比增長30.5%;農村投資30707億元,同比增長27.5%(見圖1-4)。

圖1-4 2005—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3373.3億元,同比增長49.9%;第二產業投資82276.52億元,同比增長26.8%;第三產業投資108488.8億元,同比增長33.0%。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6232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商品住宅投資25619億元,同比增長14.2%;辦公樓投資1378億元,同比增長18.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4172億元,同比增長24.4%。

投資的快速增長有效彌補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強了薄弱環節,為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進出口總體下滑,年末形勢見好

2009年全年進出口總額22072.2億元,較2008年下降13.8%。其中出口商品總額12016.6億元,同比下降15.88%;進口商品總額10055.6億元,同比下降11.25%。

具體來看,進出口形勢惡化出現在2008年10月,11月出現同比負增長,經濟形勢急轉直下。2009年5月以后,進出口降幅開始減緩,11月進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均出現同比正增長,12月出口同比增長17.7%,實現了2009年來的首次轉正,表明外需回暖(見圖1-5)。

圖1-5 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情況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10年,世界經濟逐漸復蘇,我國的出口形勢逐漸好轉。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從美國、歐盟、阿根廷等國相繼對我國的部分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可以看出,2010年我國會面臨嚴峻的貿易保護環境。在全球經濟復蘇尚未穩固的背景下,又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對于我國的外貿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三)CPI、PPI由負轉正,房價快速上漲

2009年,CPI全年累計下降0.7%, PPI全年累計下降5.4%。具體來看,CPI和PPI在2009年2月雙雙同比下降,出現負增長,隨后持續下跌,在7月份達到最大跌幅后觸底回升。

2009年前半年,主要物價指數回落,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現象,這可能源于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下半年經濟回暖,居民消費指數在8月份開始上升,受食品價格上升推動,CPI自11月份同比增長0.6%,結束了連續9個月的同比負增長,進入了快速上升通道,12月份同比上漲1.9%。PPI在2009年12月份首次出現同比上漲,漲幅為1.7%(見圖1-6)。預計2010年CPI、PPI會繼續上升,不排除通貨膨脹出現的可能性,但同時,央行會根據各項經濟指標及時調整政策,將通貨膨脹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圖1-6 2009年CPI、PPI走勢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全國房地產銷售價格指數持續上升。從全國70個大中城市來看,12月份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8%,環比上漲1.5%。其中,新建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1.7%,為2009年以來單月最大漲幅;二手房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5%,環比上漲0.9%,房地產市場保持旺銷勢頭(見圖1-7)。

圖1-7 2009年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四)制造業平穩回升,工業增加值增長強勁

我國制造業PMI在2009年平穩回升,于3月份突破50,之后一直處在高于50的水平并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制造業正處于整體擴張趨勢。

2009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34625億元,比上年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1月份達到全年最高同比增長率,為19.2%。其中,一季度增長5.1%,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長12.4%,四季度增長18%,工業生產回升態勢向好。分輕重工業看,全年輕工業同比增長9.7%,重工業同比增長11.5%,輕工業增長平穩,重工業反彈強勁(見圖1-8)。

圖1-8 2009年中國制造業PMI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此外,2009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58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見表1-1)。

表1-1 2009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及其增長速度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二、2009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實施情況

(一)財政支出加大,保增長、重民生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持續加深,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成為經濟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重民生的要求,中央綜合運用預算、國債、稅收等政策工具,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保障性住房、科學技術、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入,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

1.國債發行數量、發行規模均創出歷史新高

由于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的需要,2009年財政部加大了國債的發行量和發行規模,切實保證了經濟計劃的有效實施,這對于我國成功抵御金融危機、完成“保八”的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中,2009年財政部發行各種國債67只,占全國債券總發行數量的7.2%(見圖1-9),國債實際發行規模為14213.58億元,占發行總規模的16.44%(見圖1-10),國債發行數量與發行規模都創出歷史新高。相比2008年,2009年國債發行數量增長了131.03%,實際發行規模增長了96.15%。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我國國債發行規模達到21883.16億元,但這包括了成立中投公司的特別國債15502億元,在扣除這一特別項目之后,2007年實際發行國債6381.16億元。

圖1-9 2005—2009年我國國債發行數量和占債券總發行數量的比重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圖1-10 2005—2009年我國國債實際發行規模與占總發行規模的比重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擴大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加強重點建設

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9243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5038億元,同比增長119.81%。其中,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投資2567億元,占比27.77%;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投資965億元,占比10.44%;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551億元,占比5.96%;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投資777億元,占比8.41%;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服務業投資681億元,占比7.37%;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151億元,占比23.27%;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1305億元,占比14.12%(見圖1-11)。另外,財政部代理發行2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保障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需要。這些投資增加了即期需求,帶動了民間投資和消費,加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圖1-11 2009年我國中央政府公共投資構成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3.優化稅制,實行結構性減稅

2009年,全國范圍內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允許固定資產抵扣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設置工業和商業兩檔征收率,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促進企業增加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公平稅費負擔,推動節能減排;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暫減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全年4次提高紡織、服裝、石化、電子信息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多次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政策;取消和停征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其中受政策優惠影響,2009年全年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共銷售719.55萬輛,同比增長71.2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69.65%,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為歷年新高(見圖1-12和圖1-13)。

圖1-12 2009年我國廣義乘用車和轎車月度銷售量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圖1-13 2008—2009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月度銷售量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全年,稅費減免政策減輕了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促進了企業擴大投資,拉動了居民消費。

4.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促進消費需求

2009年,國家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并提高扶貧標準,補助資金197.3億元,覆蓋扶貧對象4007萬人。2009年,中央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民的補貼力度,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促進了農民增收。中央財政投入資金450億元,補貼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和農機具購置,大力鼓勵居民消費。

2009年全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合計7253.1億元,增長21.8%,其中,支持農業生產支出2679.2億元,對農民的四項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支出1274.5億元,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支出2723.2億元,農產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億元。城市低保對象、企業退休人員和優撫對象等群體的補助水平同樣得到了提高。

5.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9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7426.48億元,增長31.8%。其中,教育支出1981.39億元,同比增長23.6%;醫療衛生支出1277.14億元,同比增長49.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96.66億元,同比增長20.2%;保障性住房支出550.56億元,同比增長202.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20.73億元,同比增長26.9%(支出結構見圖1-14)。假如包括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方面涉及民生的支出,中央財政實際用于民生的投入還要更大一些。

(二)貨幣政策適度寬松,流動性總體充裕

1.基準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保持不變

2008年上半年,中央銀行連續6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幅度均為0.5個百分點,而從10月15日開始,中央銀行連續3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開始向“適度寬松”轉變。

圖1-14 2009年中央財政民生支出結構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貨幣政策延續2008年的方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繼續保持在15.5%(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和13.5%(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水平,全年未對其做任何調整。但是2010年,中央銀行上調了大型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見表1-2),這一舉動意在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既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有效管理通脹預期。同時,中央銀行暫不上調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意在優化信貸結構,認真落實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使貸款真正用到國民經濟最重要、最關鍵的地方。

表1-2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一覽表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在利率政策方面,為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自2008年9月16日起,中央銀行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至2008年12月23日連續5次降息。2009年存貸款基準利率依舊保持在低位,央行未對其進行調整。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25%,6個月至一年的貸款基準利率為5.31%(見圖1-15)。

圖1-15 2007—2008年人民幣存貸款利率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新增貸款創出天量,全年信貸投放前高后低

2009年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遠遠超出年初預計的5萬億元左右,全年創出9.58萬億元的天量,同比增長94.51%。其中,1月、2月、3月和6月新增貸款均突破1萬億元,3月更是創造了新增信貸18917億元的紀錄。但是下半年隨著央行政策的逐步收緊和央票的大量發行,月度新增貸款逐步走低,大部分月份都徘徊在5000億元以下(見圖1-16)。

圖1-16 我國2009年月度新增信貸量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全年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M1和M2增速分別于7月份和3月份突破25%,之后一直保持在25%以上運行。年末M2余額為60.6萬億元,比上年年末增長27.7%;M1余額為22萬億元,增長32.4%;流通中現金(M0)余額為3.8萬億元,增長11.8%(見圖1-17)。

圖1-17 2008—2009年貨幣供應量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9.97萬億元,同比增長31.7%(見圖1-17)。其中,全年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4.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727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5.5萬億元,增加17976億元。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余額0.6萬億元,增加2465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余額4.9萬億元,增加15511億元。

3.公開市場操作資金凈投放,但下半年流動性適度收緊

2008年9月份之后,全球金融危機加劇,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偏緊,央行為了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流動性供給和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票據的發行頻率和發行規模都大幅下降。2008年10月27日,為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隔周發行一年期及3個月期央行票據,12月2日央行又宣布一年期央票暫停發行。2008年全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資金超過9000億元。

2009年度到期央票累計44060億元,央行發行央票累計38240億元,央票累計凈投放5820億元。具體來看,全年1年期央票發行量累計8740億元,3月期央票累計發行量累計29500億元;全年有23010億元3月期央票到期,20315億元1年期央票到期,同時有735億元6月期央票到期。2009年央行共進行41710億元正回購操作,并有38020億元正回購到期,累計凈投放-3690億元。

2009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回籠資金79950億元,上半年為36900億元,下半年為43050億元;投放資金82080億元,上半年為39655億元,下半年為42425億元;凈投放資金2130億元,為2000年以來首次年度凈投放資金,規模創出新高,其中上半年凈投放2755億元,下半年凈投放-625億元(見圖1-18)。

圖1-18 2009年公開市場操作資金的回籠與投放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月至7月3日,央行發行的票據均為3月期央票,自7月9日起恢復一年期央票的發行,標志著2009年下半年公開市場操作的基調出現轉變。一年期央票的重新發行意在將貨幣供給狀況由過度寬松回復到正常,更加強調“適”的概念,加強了流動性的管理。

三、2009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發展情況

受益于全球空前的宏觀和金融政策支持,世界經濟開始復蘇。在亞洲經濟復蘇的帶動下,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的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幾乎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正常水平。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是緩慢的,大多數經濟體呈現了溫和增長態勢,經濟活動水平依然遠遠低于危機之前。全球經濟的復蘇,無一例外是各國強力經濟計劃刺激的結果。2009年11月爆發的迪拜債務危機事件表明,金融危機的沖擊波并未完全消散,未來經濟復蘇的歷程也不會一帆風順。隨著未來政策效應的逐步衰減,經濟增長的“后勁不足”問題將會逐步顯現。

(一)美國經濟觸底回升,但復蘇基礎并不穩固

經過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美國GDP實際值在2009年第一季度環比下降6.4%,第二季度環比下降0.7%,但從第三季度開始,經濟逐步擺脫萎縮狀態,實際GDP環比增長2.2%,第四季度繼續保持增長,增長率為5.9%(見圖1-19)。

圖1-19 2006—2009年美國實際GDP季度環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景氣調查指數表明美國的經濟正在逐步恢復。美國制造業PMI指數2009年逐月上升,在8月份起高于50,12月份達到54.9,美國的制造業呈現整體擴張趨勢。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震蕩上升,12月份達到年度最高值78,美國的消費信心開始恢復,但不時的反復也說明美國的經濟復蘇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見圖1-20)。

圖1-20 2008—2009年美國制造業PMI指數及消費者信心指數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2009年美國工業產值比上年下降9.7%。分月環比看,上半年工業生產環比持續萎縮,但幅度不斷減小。從7月份開始工業產值觸底回升,當月環比增長1.1%,之后總體上保持增長態勢,至12月份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

美國實際個人消費支出擺脫了2007年以來的下降趨勢,在第一季度實現了0.6%的環比正增長,但是第二季度環比負增長0.9%,在第三季度恢復增長,增速達到2.8%(見圖1-21)。作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趨勢顯示美國經濟正在緩慢復蘇,但復蘇之路并不平坦。

圖1-21 2007—2009年美國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總額及其環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美國CPI增速在2009年7月達到最低值,同比負增長2.1%,之后開始逐步上升,12月CPI同比增長2.7%。同樣地,PPI也經歷了相似的走勢,在年中觸及低點,下半年開始快速攀升,在年末同比增長達到4.4%(見圖1-22)。這些數據表明,美國經濟的通脹壓力已經顯現。

圖1-22 2009年美國消費者及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雖然很多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見底回升,但其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經濟的企穩回升主要是由政府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推動的,而勞動力市場的不景氣以及銀行信貸的緊縮將繼續制約經濟的進一步復蘇(見圖1-23)。

圖1-23 2000—2009年美國勞動力總失業率及非農就業總數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二)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財政赤字問題嚴重

2009年全年歐元區經濟下降4.0%;但從第三季度起經濟開始復蘇,環比增長0.4%,第四季度環比增長0.1%。歐元區工業生產增長不穩定,全年漲落交替。具體來看,前4個月環比連續下降,其中,2月份降幅高達4.5%,5月份至9月份連續5個月增長,10月份下降0.7%,11月份增長1.4%,12月份又有所下降,降幅為1.7%。

作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德國,2009年經濟的發展并不理想。從第二季度開始經濟出現環比正增長,漲幅為0.4%,第三季度環比增長0.7%,但第四季度GDP與第三季度持平,同比下降2.4%,經濟增長陷入停滯狀態,全年經濟萎縮5%(見圖1-24)。

圖1-24 2007—2009年德國實際GDP及其環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2009年,德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2008年上漲0.4%,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比2008年下降4.2%。值得注意的是,CPI和PPI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震蕩向上,其中12月CPI漲幅為0.9%, PPI為-5.2%(見圖1-25)。

圖1-25 2007—2009年德國CPI、PPI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經價格調整后,2009年德國出口下降了14.7%,進口下降了8.9%,凈出口對GDP增長負面拉動3.4個百分點。由月度進出口的同比數據可以看到,德國的外貿形勢正在逐步好轉,進出口跌幅逐步縮小(見圖1-26)。

圖1-26 2007—2009年德國進、出口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對德國GDP增長作出積極貢獻的是消費和政府支出,經價格調整后,家庭消費支出同比增長了0.4%,政府支出比上一年增長了2.7%。

歐元區的另一經濟體法國,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初值為19212.50億歐元,同比實際下降2.2%。分季度來看,法國經濟在第二季度開始恢復。經季節調整后,第一季度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1.4%;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7%,環比增長0.3%;第三季度同比下降2.3%,環比增長0.2%;第四季度同比下降0.3%,環比增長0.6%。

按照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的規定,各成員國財政赤字不應超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國債相對規模不應超過GDP的60%。但如希臘,其財政赤字一直沒有達標,2009年更是攀升至GDP的7.8%,為歐元區內最高(見圖1-27);國債占GDP比重將達99.2%(見圖1-28),存在嚴重的債務隱患。希臘的主權評級被下調,將導致其國債的融資成本和壓力進一步上升。

圖1-27 2008年財政余額占GDP的比重

資料來源:Eurostat Home數據庫。

圖1-28 2008年國債總額占GDP的比重

資料來源:Eurostat Home數據庫。

(三)日本經濟初現復蘇跡象,但形勢依然嚴峻

2009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4749240億日元,同比名義下降6.0%。其中,第一季度日本經濟衰退最為嚴重,名義GDP環比下降3.7%,同比下降8.6%,之后由于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和出口的增長(見圖1-30),GDP跌幅開始收窄,至2009年年末,GDP季度環比增長0.1%,同比仍然下降3.9%(見圖1-29)。

圖1-29 2007—2009年日本名義GDP環比和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圖1-30 2008—2009年日本國際收支進、出口同比增長率

資料來源:路透社數據庫。

全年私人消費同比實際下降1.0%,政府消費增長1.7%,公共投資增長5.8%,出口下降24.0%,進口下降17.0%。

2009年1月份,日本工業生產大幅下跌10.1%,創歷史最大跌幅,3月份至12月份連續增長,11月份及12月份環比增長分別為2.2%和1.9%。

四、2009年我國金融市場運行狀況

(一)貨幣市場利率低位回升,呈階段性變化

2009年,央行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加大貨幣投放量的同時,也通過發行央票來對沖過剩的流動性。為支持經濟的發展,央行在大多數月份都保持了貨幣的凈投放,但是由于商業銀行的大規模放貸和漸行漸近的通脹壓力,年末央行通過大量發行央票加大了貨幣的回籠力度(見圖1-31)。

圖1-31 2009年央行貨幣投放量和回籠量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1月份至6月份初期,貨幣市場利率在低位運行,保持在0.9%至1.2%的區間內小幅波動;6月份后期至年底,貨幣市場利率呈現寬幅波動,年內階段性變化顯著(見圖1-32)。

圖1-32 2009年貨幣市場利率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的IPO重啟是推動貨幣市場利率從低位回升的主要動力。6月18日,三金藥業發布招股意向書,IPO重啟之門正式打開。大額新股發行凍結了貨幣市場上部分資金,貨幣市場利率出現階段性波動,波幅加大。

2009年,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走勢因期限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整體上呈現震蕩向上的趨勢。從6月份開始,短期和長期的SHIBOR都開始擺脫低位盤整,逐步向上攀升(見圖1-33)。

圖1-33 2009年短期SHIBOR走勢

資料來源:www.SHIBOR.org。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短期SHIBOR(包括隔夜、7天、14天和1個月)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受貨幣政策和IPO重啟影響較大。從6月開始,短期SHIBOR快速上漲,在達到最高點后開始大幅震蕩。

長期SHIBOR走勢較為平穩,在經過年初的下跌后,在3月份開始企穩,之后也受到IPO重啟刺激,穩步上升,但幅度較小(見圖1-34)。

圖1-34 2009年長期SHIBOR走勢

資料來源:www.SHIBOR.org。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二)債券發行規模快速擴大,市場交易活躍

2009年,債券市場發行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累計發行債券86474.71億元,較2008年發行量70734.11億元,同比增加22%(見圖1-35)。從發行次數來看,2009年累計發行債券935次,較2008年的643次,同比增加45%。2009年債券托管量175294.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192.44億元,漲幅為16%。

圖1-35 2000—2009年我國債券發行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央行票據發行量為38240億元,較2008年發行量42960億元,同比下降10.99%,央票發行量的減少充分調整了銀行的可貸資金,確保了全年充裕的流動性;全年政府債券發行量為16213.58億元,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元;政策性銀行債券發行量為11678.1億元,占債券總發行量的13.5%,較2008年的15.28%有所下降;全年共發行短期融資債券263只,累計發行面額4612.05億元;中期票據172只,累計發行面額6885億元;企業債券192只,累計發行面額422.33億元;同時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推出中小非金融企業集合票據,成功發行12.65億元。我國債券市場開始從以發行政府型、中央型、無信用風險型的債券為主向發行企業型、地方型、有信用風險型的債券轉變,市場參與主體隊伍日益擴大,債券種類日趨多樣化,信用層次更加豐富。

2009年,債券發行期限結構依然以中短期債券為主。其中,期限為1年以內的債券發行量為51111億元,市場占比59.1%;1年至3年期債券的發行量為10027.93億元,市場占比11.6%;3年至5年期發行量為7946.95億元,市場占比9.2%;5年至7年期發行量為5519.75億元,市場占比6.4%;7年至10年期債券發行量為7239.13億元,市場占比8.4%;10年以上期限債券發行量為4629.95億元,市場占比5.3%(見圖1-36)。

圖1-36 2009年債券按期限發行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結算整體上呈平穩快速增長態勢,面額突破120萬億元,其中現券交易488682.15億元,同比增長19.7%;質押式回購交易699711.21億元,同比增長20.1%;買斷式回購交易26018.88億元,同比增長48.03%(見圖1-37)。

圖1-37 2002—2009年債券市場交易結算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銀行間市場債券指數由年初的132.1139點降至年末的130.2297點,下降1.8842點,降幅1.43%,債券指數窄幅波動。全年流動性充裕,債券價格走勢相對平穩(見圖1-38)。

圖1-38 2009年債券指數走勢圖

資料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總體來看,2009年債券市場交易更加活躍,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提高。全年通過債券市場融資高達4.8萬億元,為信貸的投放提供了資金保障。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為保證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實施、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健康運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股票指數總體上行,成交量放大

2009年全年股票指數總體上行。國務院、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銀監會等權威部門接連發布利多性政策,產業振興計劃的不斷出臺成為股票市場走勢漸強的關鍵。

2008年前3季度,M1和M2增速下滑,資金面的緊縮對市場估值造成壓力,上證指數持續下跌。之后由于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信貸大量投放,金融市場充裕的流動性推動了股市的上揚。2008年11月份,A股市場開始反彈,隨后逐級震蕩走高,在2009年8月份創出年內最高的3478.01點。2009年年末上證指數收于3277.14點,與2008年年底的1820.81點相比,上漲1456.33點,漲幅達80%(見圖1-39)。

圖1-39 2008—2009年貨幣供給量變動與股市表現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海證券交易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2009年國內經濟恢復增長,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提高,市場估值水平也隨之上升。隨著大盤恢復性上漲,投資者周開戶數連續增長,兩市股票賬戶總數接近1.4億戶,A股投資者持倉賬戶也首次突破5100萬戶。本年股票市場成交量明顯放大。以上證A股市場為例,全年累計成交金額34.5萬億元,日均成交金額1415.8億元,較2008年分別增長92.2%和93.7%(見圖1-40)。

圖1-40 2009年上海A股市盈率與上證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摘自財匯資訊(http://www.finchina.com)財匯金融分析平臺。

五、2009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與外匯市場

(一)雙因素助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

從2008年9月起,一方面因金融危機導致全球實體經濟顯著下滑,對大宗商品的真實需求縮水;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演化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市場流動性趨緊,投資者信心不足,大量投機資本紛紛撤離商品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深幅下跌。

2009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同樣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從實體經濟來看,由于世界各國在經濟危機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大在能源、交通領域的投資力度來帶動本國經濟走出谷底,因而大宗商品在世界市場中的需求與日俱增,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在2009年年中出現強勁上揚。第二,從金融市場來看,在美元貶值的背景下,大量資金為規避風險流向了大宗商品市場,導致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

(二)黃金價格震蕩上揚——創出歷史新高

2009年年初,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出現大幅下跌,歐洲主要股指也大幅下跌,股指的大幅下跌導致金融市場低迷。在這種情形下,投資者選擇美元來規避市場風險,避險資金推動美元指數上升;同時,黃金也成為避險資金眷顧的對象,金價不斷走高,出現了美元與黃金同漲的走勢。

2009年3月,美聯儲意外宣布將購買至多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并將購入至多7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及1000億美元的政府支持企業發行的長期債券。這無疑向世人昭示美國將大肆印鈔的舉動,美元遭受重創,避險魅力消失,開始持續走弱。隨后,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好轉,大宗商品及金融市場出現回升,并且通貨膨脹威脅尚未顯現,投資者投資于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比例高于投資于黃金的比例,因此,金價并未隨著美元走低而大幅走高,而是持續了一段時間的震蕩格局。而后,隨著美元的疲軟和經濟逐漸回暖帶來的后期通貨膨脹預期升溫,大量的避險資金進入貴金屬市場,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的黃金的價格開始持續上升,并創出歷史新高,其中現貨金價達到1195.2美元/盎司,黃金期貨達到1226.10美元/盎司(見圖1-41和圖1-42)。

圖1-41 2008—2009年銅、鋁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數據庫。

圖1-42 2008—2009年黃金與美元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數據庫。

在工業、住房、消費信心等指標都出現回升趨勢的時候,不斷上升的失業率成為美國復蘇大計中的負累。然而,11月份和12月份的失業率顯示為10%,低于預期的10.2%;同時,1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僅減少1.1萬,遠好于預期的10萬人。這些數據表明經濟的復蘇可能正推動就業市場改善和好轉,增強了市場對美聯儲可能提前加息的預期,美元指數上升,現貨黃金價格在此沉重打擊下開始下跌。

(三)美元指數先揚后抑——非美貨幣強勁反彈

2009年年初,市場的低迷突出了美元的避險作用,美元指數上升;中期由于通貨膨脹的預期升溫,導致美元避險功能下降,美元指數下跌;年末又受美國強勁基本面數據影響,引發美聯儲提早加息的預期,美元呈現回升的態勢(見圖1-43)。

圖1-43 2009年美元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數據庫。

2009年3月,在美元開始下跌的同時,幾乎所有非美貨幣對美元均開始反彈。截至2009年12月31日收盤時,歐元兌美元上漲2.6%,英鎊兌美元上漲11.7%,加元兌美元上漲12.7%,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澳元兌美元最高漲幅達到48.56%,最終全年上漲26.82%,是對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

2009年,歐元兌美元匯率整體呈現震蕩上揚的態勢。具體來看,從2009年1月份至3月初,歐元一度高開低走,3月4日出現年內最低價1.2473;隨后開始觸底反彈,在3月18日突破1.3之后一直保持在高于1.3的水平,11月26日達到最高價1.5126;年底又受美元反彈的影響,歐元兌美元匯率有所下降(見圖1-44)。

圖1-44 2009年英鎊/美元與歐元/美元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數據庫。

2009年,英鎊整體走勢同歐元類似,1月份至4月份英鎊兌美元匯率保持在1.3~1.5之間,5月份匯率突破1.5,之后一直保持在高于1.5的水平,8月份達到全年最高點,為1.6991(見圖1-44)。

從美元兌日元匯率的走勢觀察,美元兌日元匯率在4月達到2009年最高點至100.65,緊接著是一發不可收拾的跌勢,在11月底觸及年內低點85.16,跌幅達15.4%,之后又展開大幅反彈行情,迅速攀升至93,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漲幅達到近10%。從整體來看,日元匯率在年初的開盤價和年底的收盤價相比,差距并不甚遠,但是全年卻出現了較其他貨幣劇烈的波動(見圖1-45)。

圖1-45 2009年澳元/美元與美元/日元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數據庫。

澳元兌美元匯率于2009年3月出現走強趨勢,10月6日澳聯儲意外宣布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11月3日澳聯儲再度加息25個基點至3.5%,12月1日第三次加息將利率水平上調至3.75%,使得本就占據利差優勢的澳元進一步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到11月時,澳元兌美元創下了0.94這一當年高點,年底受美元幣值回升影響,澳元匯率呈現一定的回落,但降幅相對其他貨幣略小(見圖1-45)。

2009年全年美元兌港元匯率階段性變化顯著。前3個月美元兌港元匯率盡管波動較其他月份明顯,但總體處于高位;4月份至11月份,匯率走勢相對平坦,在7.75上下窄幅波動;12月份匯率重新走高,最高值達到7.757(見圖1-46)。

圖1-46 2009年美元/港元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Bloomberg數據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繁昌县| 铜鼓县| 迁西县| 舞阳县| 琼中| 郴州市| 乐东| 龙岩市| 杭州市| 孝义市| 五家渠市| 禄丰县| 临安市| 阿尔山市| 灌云县| 乐平市| 海城市| 海兴县| 农安县| 永吉县| 玉田县| 本溪市| 闸北区| 铁岭县| 凌云县| 宣威市| 三亚市| 鸡西市| 察隅县| 鹰潭市| 香港 | 基隆市| 新乐市| 吉林省| 苏州市| 五河县| 昌乐县| 汨罗市| 文成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