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會計學習指導(第3版)
- 陳國輝 陳文銘 孫光國
- 4376字
- 2019-10-31 11:55:27
六、教材練習題解答
(一)思考題答案
1.[參考答案](1)企業可以根據其性質,分為三種: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和服務業。制造企業是將原始的材料轉變為可以銷售給消費者的產品的組織;商品流通企業向顧客銷售商品,但其自身不生產產品,而是通過向其他企業購買產品再銷售給顧客,它們將產品和顧客緊密聯系起來;服務業向顧客提供服務而不提供產品。
(2)企業的組織類型通常有三種: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制企業。獨資企業是一個個人主體所擁有的企業,通常稱之為“個體戶”;當獨資企業規模逐漸擴大,需要更多資源時,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企業,這就可能成為合伙企業;公司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設立的獨立法人,通常包括兩種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二者的關系是:三種企業類型都有可能采用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和服務業中的任何一種組織形式。
2.[參考答案](1)企業利益相關者是其利益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相關的個人或組織。這些利益相關者通常包括:所有者、經營管理者、員工、債權人和政府相關部門。此外,個別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還可能包括:顧客、財務分析師、供應商及社會公眾等。
(2)會計的作用是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會計就是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系統。會計對外提供的信息稱之為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是一種“商業語言”,任何利益相關者都可以利用這些信息進行決策。
3.[參考答案]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體來講,就是會計是用來做什么的。現代會計的基本職能應當歸納為反映和監督。
4.[參考答案](1)會計的反映職能的特征:①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從價值量方面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② 會計主要是反映過去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③ 會計反映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
(2)會計監督職能的特征:① 會計監督具有強制性和嚴肅性;② 會計監督具有連續性;③ 會計監督具有完整性。
(3)會計兩大基本職能的關系,反映職能是監督職能的基礎,沒有反映職能提供的信息,就不可能進行會計監督,因為如果沒有會計反映提供可靠、完整的會計資料,會計監督就沒有客觀依據,也就無法進行會計監督;而監督職能又是反映職能的保證,沒有監督職能進行控制,提供有力的保證,就不可能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也就不能發揮會計管理的能動作用,會計反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會計的反映職能和監督職能是緊密結合,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同時又是辯證統一的。
5.[參考答案]會計的作用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會計的正面作用、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會計的負面作用、消極作用。也就是說,會計工作既能完善和加強經濟管理,也能弱化經濟管理。
(1)會計的正面作用,主要有以下四點:① 為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制定經濟政策提供信息;② 加強經濟核算,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數據;③ 保證企業投入資產的安全和完整;④ 為外部投資者等提供財務報告,以便于其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
(2)會計的消極作用,當前主要表現為會計信息的失真。會計信息失真直接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偷逃稅款等現象的出現。
6.[參考答案](此題現為第二章的內容)(1)資金從貨幣形態開始,依次經過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最后又回到貨幣資金,這一運動過程叫做資金循環,周而復始的資金循環叫做資金周轉。
(2)資金循環和周轉過程也可以劃分為三個具體階段,即供應過程、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制造業企業的資金在供、產、銷三個階段不斷地循環周轉,這些資金在空間序列上同時并存,在時間序列上依次繼起。
(3)會計對象就是會計所要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即會計所要反映和監督的客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就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不論是制造業企業,還是商業流通企業,都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基層單位,會計反映和監督的對象都是資金運動過程,正因為如此,可以把會計對象概括為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
7.[參考答案](1)會計對經濟活動的管理是通過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以及會計檢查等方法來進行的。會計核算方法是對各單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所應用的方法。會計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會計核算的資料,考核并說明各單位經濟活動的效果,在分析過去的基礎上,提出指導未來經濟活動的計劃、預算和備選方案,并對它們的報告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會計檢查方法(亦屬于審計范疇),主要是根據會計核算資料檢查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合理合法,會計核算資料是否真實正確,根據會計核算資料編制的未來時期的計劃、預算是否可行、有效等。
(2)各種會計方法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會計方法體系。其中,會計核算方法是基礎,會計分析方法是會計核算方法的繼續和發展,會計檢查方法是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分析方法的保證。
8.[參考答案](1)會計核算方法是指會計對企業、事業、行政單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和全面的反映和監督所采用的方法。
(2)會計核算方法具體由七種方法所構成,分別是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方法體系。
(3)會計核算的各種方法是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的,在會計對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和反映的過程中,不論是采用手工處理方式,還是使用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方法,對于日常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首先要取得合法的憑證,按照所設置的賬戶,進行復式記賬,根據賬簿的記錄,進行成本計算,在財產清查,賬實相符的基礎上編制會計報表。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相互聯系,一環套一環,缺一不可,形成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
9.[參考答案]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包括以下八項: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它們具有以下幾個具體特征。
(1)可靠性
可靠性原則又稱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表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可靠性原則是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可靠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的各個階段,包括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活動及表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
(2)相關性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要求信息具有預測價值和確證價值(亦稱反饋價值)。
(3)可理解性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就必須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明確會計信息的內容,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就談不上對決策有用。信息是否被使用者所理解,取決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也取決于使用者理解信息的能力。可理解性是決策者與決策有用性的連接點。因此,可理解性不僅是信息的一種質量標準,也是一個與信息使用者有關的質量標準。
(4)可比性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括兩個方面,即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的縱向可比,不同企業在同一時期的橫向可比。要做到這兩個方面的可比,就必須做到: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果要真實地反映所擬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項,那就必須根據它們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是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項的實質,并非與它們的法律形式的外在表現相一致。實質重于形式就是要求在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和計量時,應重視交易的實質,而不管其采用何種形式。
(6)重要性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重要性是指財務報告在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同時,應當區別經濟業務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具體來說,對于重要的經濟業務,應單獨核算、分項反映,力求準確,并在財務報告中做重點說明;對于不重要的經濟業務,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關鍵。
(7)謹慎性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謹慎性又稱穩健性,是指在處理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時,應持謹慎態度,如果一項經濟業務有多種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不導致夸大資產、虛增利潤的方法。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而不應預計可能發生的收入和過高估計資產的價值。
(8)及時性
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信息的報告如果不適當地拖延,就可能失去其相關性。當然,及時提供可能會損壞可靠性。要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達到平衡,決定性的問題是如何最佳地滿足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
10.[參考答案]會計學是經濟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屬于應用管理學,會計學研究的對象是全部會計工作,既包括會計理論研究工作,即理論會計學,又包括會計實踐工作,即應用會計學。其中理論會計學又分為會計史和會計理論;應用會計學劃分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三個學科。會計理論分為規范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財務會計劃分為企業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和國際會計,傳統的管理會計分為成本會計和責任會計,現代的管理會計增加了作業成本會計、現金流動會計、質量成本管理會計、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增值會計等多個分支,審計分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三部分。
(二)練習題答案
提示:(1)僅僅提供資產負債表的行為顯然不合理。因為銀行通過使用星海公司的會計報告來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從而決定是否貸款。會計報告不僅包括資產負債表,還包括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此時銀行只能簡單了解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卻不能全面了解星海公司的盈利情況和現金流量情況。
(2)所有者愿意給銀行提供對企業的信譽、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產生積極影響的信息,從而對貸款有利,如盈利、流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金額、各種流動資產周轉良好等。相反,所有者不愿意提供對貸款不利的信息,如企業虧損、流動負債金額很大、各種流動資產和現金周轉不良等。
(3)銀行作為債權人主要關注貸款的報酬和風險,最希望了解的是企業短期或長期償債能力,因此,銀行需要關于資金流動情況和盈利情況。
(4)作為債權人的銀行家和企業所有者之間的共同利益就是企業運轉良好,獲得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