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級會計電算化(T3用友通標準版)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編寫組
- 843字
- 2019-09-27 14:08:37
第三章 會計電算化基本要求
第一節 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
會計核算必須執行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方法,這在手工方式下是靠會計人員來具體執行,由上級部門、審計部門、稅務部門等來進行檢查的。會計電算化后,原來進行數據處理的環節由計算機代替,而且由程序自動處理,十分隱蔽。為此,我國經過多年的探索,建立了會計軟件的基本評估體系,以確認會計軟件是否滿足有關要求。
1999年10月3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件及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
在1996年6月17日由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有多個條文對會計電算化工作作了具體規范。
在1998年8月21日財政部制定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第十二條規定: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應當保存打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具備采用磁帶、磁盤、光盤微縮膠片等磁性介質保存會計檔案條件的,由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統一規定,并報財政部、國家檔案局備案。
為了配合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順利開展,財政部從1989年起便先后為會計電算化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管理規章。1994年6月,財政部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管理,促進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根據《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在前面試行文件的基礎上正式制定了《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和《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評審規則》。1996年,財政部為了規范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又專門制定了《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
上述各種法律、法規、制度和辦法等有關規定,涉及會計核算軟件的開發、評審、使用以及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的審批、會計電算化后的會計檔案生成與管理等諸多方面,對單位使用會計核算軟件、軟件生成的會計資料、采用電子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電算化會計檔案保管等與會計電算化工作相關的內容作出了具體的規范,為提高會計軟件的質量和會計電算化的規范化水平,確保會計電算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