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產品模塊化組織與中國制造企業的競爭升級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GL126);廣東省高新區發展引導專項計劃(2012B011000045);華南理工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作者簡介:張鵬(1973—),男,河南人,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廣東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研究方向:創新管理、高科技產業化。

張鵬

(華南理工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廣州510640)

摘要:從模塊化產品特征的兩個維度——界面開放性和技術變動性,結合典型產品案例,闡述了不同類型產品系統對系統集成商、加工組裝企業和模塊供應商的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不同類型產品系統中中國企業所處的競爭空間,提出了相應的國際競爭策略,并通過揭示產品模塊化組織的動態演化方式,探討了相應的競爭策略、企業能力擴展方向。

關鍵詞:模塊化組織;產品模塊化;企業能力;產品競爭;競爭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志碼:A

1 問題提出

近年來,模塊化分工網絡作為產業組織的新形式得到了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眾多學者從多個側面對模塊化分工網絡的形成原因、網絡結構、運行機制和演化過程等進行了深入分析[1-2],揭示了模塊化、產品建構與生產組織方式的相互關系,指出了模塊化分工網絡下企業應如何進行自身調整以適應模塊化趨勢,并提出了企業在此過程中可能的升級路徑[3-5]

主流模塊化理論認為:產品的模塊化會引起產品生產組織方式的改變,非模塊化產品最好在非模塊化組織中生產,而模塊化產品的生產不僅需要模塊化組織[6],企業最優組織架構應隨技術演化到不同階段而相應轉變[7]。然而,實際案例分析指出,產品結構決定組織結構并不是絕對的,如在硬盤產業,組織結構也明顯地影響產品建構[8]。而從計算機產業的發展來看,雖然IBM360計算機是典型的模塊化系統,但是IBM卻曾一直努力地保持模塊界面的私有化并阻止其他企業供應兼容模塊,試圖將IBM360模塊的生產完全封閉在企業內部,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模塊化個人電腦產品系統的組織結構卻是非模塊的垂直一體化——雖然這種封閉行為最終轉向了開放[9]。在當前智能手機領域,直到目前,蘋果公司采取的封閉式iOS手機模塊化分工與三星公司、華為公司采取的開放式Android手機模塊化分工在市場競爭中仍難分伯仲。在成功實現模塊化設計已較長時間的汽車產業,雖然產業內的模塊化趨勢較為明顯,但是,與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品相比,汽車生產和組織的模塊化程度仍相對較低,并且美系汽車、日系汽車與歐洲汽車的廠商在模塊化分工上存在明顯差異[10]

上述案例表明:組織的模塊化并不單純是技術自然演化的結果,所形成的模塊化分工組織本身也不是無差異的。目前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大都以實際案例研究為主,如李曉華[11]研究了中國的“山寨機”,白雪潔研究了汽車產業[12]和電子電器產業[13]的情況。這些研究針對某個具體產業,得出了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結論,但較少涉及對模塊化組織本身的差異和動態變化的分析。本文嘗試從不同產品的模塊化組織表現出的差異性特征出發,根據構成模塊的技術穩定和技術變動的特點,分析不同類型的產品系統對不同企業能力的要求,探討不同類型產品系統中國制造企業的競爭空間以及相應的競爭策略,通過揭示產品系統組織結構開放與封閉的動態演化方式,對相應的競爭策略及企業能力進行擴展分析。本文對于加深對產品模塊化組織的理解、推進中國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2 復雜產品的模塊化與模塊化組織的差異

當前主流的模塊化理論認為,模塊化具有三個層次——設計模塊化、生產模塊化和組織模塊化[14]。一般認為:設計模塊化是生產模塊化的前提,生產模塊化是組織模塊化形成模塊化分工的前提;三者之間并不是必然的遞進關系,即設計模塊化并不一定會導致生產模塊化和組織模塊化,但組織模塊化的實現必然以設計模塊化與生產模塊化的同時實現為前提。設計模塊化和生產模塊化都與產品本身直接相關,我們統稱為產品模塊化,即本文討論的產品是已實現了設計模塊化和生產模塊化,但在模塊化組織結構上存在差異的產品。

2.1 模塊化組織的類型

產品模塊化是組織模塊化形成模塊化分工的前提。當復雜產品系統基于功能被分解為若干模塊構成而實現了產品的模塊化時,單個企業很難擁有足夠豐富且多元化的資源,很難保證在各個模塊上都具有競爭力。同時,各個模塊的最小經濟規模往往是不一致的,整體產品生產決策最優并不能保證產品的每個功能模塊構成的生產實現最優,這就導致企業很難在各個模塊上都能實現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隨著產品市場的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在理論上企業組織應從一體化向模塊化轉變,企業應將許多工作移交給專業化廠商完成,以分享專業化分工和規模經濟的好處。這就是產品內模塊化分工組織產生的經濟動因。

然而,產品的模塊化所形成的模塊化分工組織并不是無差異的。現實中不同模塊化產品對應的企業分工組織可被劃分為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組織和封閉式模塊化產品組織。

在模塊化產品的建構下,如果這種產品的模塊化知識是開放的,即已形成公開的技術標準和產品模塊劃分準則,那么產品(如Android手機、臺式個人計算機等)的模塊化分工網絡也是開放的。產品構成模塊可以從市場中公開購買獲得,由于模塊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因此系統集成商或加工組裝企業在將購買到的模塊與其他部件組織到一起來形成完整產品時,沒有必要了解、獲得模塊蘊含的全部知識,只需了解產品系統的建構和模塊界面信息即可作為同質生產者進入產業鏈并迅速形成最終產品生產能力。同樣,模塊供應商也只需掌握部分模塊蘊含的知識就可參與模塊供應市場中的競爭。這意味著,無論是最終產品生產企業,還是模塊供應商,所需知識都大大減少,企業進入復雜產品產業鏈的知識壁壘被大大降低。這又吸引了更多企業進入,并將導致模塊供應市場與最終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其結果是:當最終產品尚未表現出大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時,其市場利潤就已耗散,不同構成模塊的生產利潤差異也進一步擴大。知識壁壘較低的模塊組裝和集成層級以及非關鍵零部件層級的利潤空間被壓縮;而知識壁壘相對較高的關鍵模塊和零部件層級可能會因市場需求的擴大而實現獲利增加,其創新也日趨活躍,從而又引導產品的其他模塊和零部件的協同創新[15]

如果產品的模塊化知識被封閉在企業內部,即產品的模塊劃分與設計屬于企業私有知識,那么產品的構成模塊只是在該封閉式產品建構下才具有價值。例如,蘋果手機、風電裝備等產品的構成模塊缺乏兼容性,形成產品的模塊化分工網絡也是封閉的。與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相比,企業進入最終產品市場面對的知識壁壘要高很多:企業不但需要掌握產品建構知識以及模塊間連接界面規則,而且需要掌握足夠的知識以委托或指導模塊供應商生產出滿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各個模塊。其所需的知識既包括系統建構知識,也包括部分模塊專業化設計知識,甚至必須具備在選擇模塊代工廠方面的相應知識。同時,由于模塊化產品最終直接面對終端應用市場,因此這些知識經常會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或客觀環境的差異發生相應的調整甚至變化——如要根據風電場規模、風速變化特征等因素對風電裝備進行專門設計,這就使得產品模塊劃分、模塊功能界定和模塊界面連接規則也會不斷地發生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模塊代工廠不僅要與最終產品設計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而且必須具有適應這種調整的設計與工藝能力。這種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對模塊生產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統集成商進行產品組裝時所需協調的模塊供應商關系的復雜度也大幅提高。因此,這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表現為產品系統中產業鏈各層次的整體協同能力[16],模塊供應企業的收益取決于這種整體競爭力以及自身在分工網絡中的利潤分配地位。

2.2 同類產品的模塊化組織差異

實際上,這種對模塊化產品的分類也只是高度抽象與簡化的。模塊化產品也有簡單模塊化產品和復雜模塊化產品之分,復雜模塊化產品被分解后的子模塊本身也可能是復雜系統,模塊重用(modular reuse)就是利用已形成的模塊創建新模塊,是系統模塊形成的基本方式。這種模塊重用可能基于事先建立好的、具有開放特征的標準模塊,也可能基于經企業驗證且被封閉在企業內部使用的封閉性子模塊。創建出的新模塊可能繼續被封閉在企業內部應用,也可能具有公開界面信息而成為開放式的標準模塊。這樣,由一系列模塊組合而成的大部分復雜產品也就同時具有封閉和開放的特征。本文根據產品構成中核心模塊的開放性和封閉性來判斷產品類型。

例如,手機作為一種復雜產品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構成,手機的硬件系統主要可分為射頻、中頻與基頻的半導體元件以及機殼、按鍵、印刷電路板(PCB)、電池等周邊零組件構成。其中,射頻、中頻和基頻元件的一些功能被整合為專門的集成電路(IC),為硬件核心模塊,而機殼、按鍵、PCB和電池則需要手機企業專門設計。手機的軟件系統包括系統軟件(包括物理層軟件、通信協議軟件)和應用層軟件。其中,系統軟件屬于核心模塊,而應用層軟件根據需要定制安裝,手機產品采用的專門IC和系統軟件決定了不同手機產品的基本特征[17]。Android手機采用開放的Android系統軟件和IC,屬于開放式模塊化產品;而蘋果手機采用封閉的iOS系統軟件和IC,屬于封閉式模塊化產品。這表明,同類產品的模塊化組織并不唯一。

3 模塊化產品的技術特征及相應企業能力空間

3.1 模塊化產品的分類

開放式模塊化組織和封閉式模塊化組織是兩種模塊化組織分工形式,旨在充分利用專業化、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高利潤,都能促進形成明顯的產品內分工格局。不論是對于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的生產,還是封閉式模塊化產品的生產,企業都可以方便地通過外包和全球采購獲得所需的產品模塊。對于前者,企業采購的是具有開放界面信息的模塊;對于后者,企業采購的是自己設計的定制模塊。這使得,無論采用哪種模塊化組織分工形式的企業,即使不具備某些核心或關鍵零部件的知識或生產能力,也能參與最終產品生產,而各級模塊供應商只需專注于本級子模塊的專業知識和加工能力便可參與全球競爭。

本文根據模塊化產品構成模塊的界面開放性和技術變動性兩個維度,將模塊化產品劃分為4大類,目前每類的代表性產品如表1所示。需要說明的是,同一產品在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技術變動程度可能有很大差別,本文對技術變動性的討論限定在產品系統技術的一個周期內。

表1 基于界面開放性和技術變動性的模塊化產品分類及其代表性產品

由表1可知,基于2個維度的4類產品包括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和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不同類型產品的系統集成企業、加工組裝企業和模塊生產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及其適應競爭所需的重點能力都存在較大差異。當然,具體到某個企業,它可能同時兼有兩重或三重身份,也可能只擁有一個身份。

3.2 不同類別模塊化產品的企業能力空間

3.2.1 開放式模塊化產品

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的構成模塊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和兼容性,模塊的功能和界面信息都是開放的。根據所用的公開界面信息的模塊的技術特性,開放式模塊化產品可被分為技術變動型和技術穩定型兩類。

(1)技術變動型

雖然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主要由公開界面信息的模塊構成,但是模塊的實現功能和界面信息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并處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中——如計算機芯片就經歷了從386、486、586到奔騰Ⅰ、奔騰Ⅱ、奔騰Ⅲ直至雙核驅動的升級路徑,同時也可能存在不同技術路線實現同一功能的模塊替代競爭,如智能手機產品系統中高通、MTK與華為海思K3都在Android平臺的基礎上開發了不同的競爭模塊[18]。對于前者,系統集成商要使產品系統建構的變化能夠跟得上這些先導技術開發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針對模塊的功能升級、公開界面信息的變化對產品系統的其他公開模塊的影響和功能升級要求迅速作出判斷,并在此基礎上調整產品系統的建構,這需要系統集成商具有較高的系統整合能力。這時加工組裝企業并不需要過分強調加工組裝系統集成工藝的低成本優勢,而是需要強調當模塊功能升級、公開界面信息變化造成產品系統建構調整時,對模塊可靠性的檢驗能力,以及對模塊集成工藝改變的適應能力,并在適應的基礎上能夠不斷提升對各構成模塊的界面和聯系規則的變化的影響,以及加強對其升級方向的引導。對于后者,由于仍存在不同技術路線實現同一功能的模塊替代競爭,同時有些模塊供應商為了吸引更多的系統集成商、進一步拓展模塊的應用領域而采取公開界面信息的競爭策略,因此模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圍繞低成本展開,而且圍繞技術路線展開。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更大的模塊在系統中的生存權等動機更能激勵模塊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這使得模塊企業之間的替代競爭也更為激烈,系統集成商與產品組裝企業的作用得到提高。競爭勝負裁判者要具有高度的檢驗能力。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要能從實現同一模塊功能的不同技術路線中選擇出最優技術路線;另一方面,要能在既定的技術路線下選擇出最優模塊供應商,甚至組裝企業為了分散技術路線選擇失誤的風險還要具備對不同公開界面信息模塊進行集成組裝的工藝。同時,由于系統集成企業直接面對產品終端市場,因此它們對市場需求偏好與水平的感知更為直接。這就要求系統集成企業所形成的產品系統建構除了應滿足公開界面信息模塊間組合的要求外,還需要具有理解與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而對市場需求的偏好與把握的不斷深化又會對模塊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要求并在方向上進行引導,并且這種要求和引導在模塊替代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所能發揮的作用更大。這表明: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的模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除了要具有低成本優勢外,還要具有兩方面的技術開發能力:一方面,要跟上先導技術開發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能對先導技術開發企業的模塊公開界面信息的變化迅速作出適應性改變,推進自身模塊功能和模塊界面也隨先導技術開發企業模塊的升級而升級;另一方面,要根據系統集成商對市場需求適應與理解的深化,使自身模塊設計與公開界面信息能夠不斷貼近系統集成商提出的要求,從而更好地與最終產品市場需求特征相匹配。

(2)技術穩定型

相較于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各構成模塊的公開界面信息的穩定性提高,變化頻率已明顯降低,如奔騰系列計算機芯片的技術進步速度已明顯低于從386芯片到586芯片的技術進步速度。同時,不同技術路線實現同一功能模塊的競爭已均衡鎖定為一類或某幾類模塊的競爭,產品各構成模塊的公開界面、標準與模塊間聯系規則都已清晰并保持較高的穩定性。此時,產品生產的附加價值主要來自于核心模塊,核心模塊生產企業最需要擁有的是技術研發與保護能力。這類產品系統的建構已被確定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對系統集成企業集成能力的適應性要求降低,低成本成為加工組裝企業的競爭焦點。因為產品由公開界面的模塊構建而成,所以根據市場需求偏好變化和需求水平層次特征選擇不同模塊而構建強調不同需求特征產品系統的能力的重要性提高了。這種快速適應市場與開發市場需求的能力對系統集成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更大,并可使企業享有一定的產品創新利潤。例如,隨著計算機產品系統技術的進步和穩定,臺式計算機也出現了從分體式臺式機(主機與顯示屏相分離)向一體式臺式機(主機與顯示屏一體化)的分化。雖然臺式計算機的基本建構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一體式臺式機比分體式臺式機在模塊集成時更強調對散熱的設計,這對一體式臺式機系統集成商的設計與工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市場中一體式臺式機的售價也往往高于分體式臺式機的售價。技術穩定型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的模塊與零部件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低成本生產優勢,其適應模塊界面變化的要求降低,而企業能夠進行專業化規模經濟生產與生產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否則就會隨時面臨被潛在模塊供應商替代的風險。

3.2.2 封閉式模塊化產品

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各構成模塊的界面信息被封閉在系統集成企業內部,模塊只有在特定產品系統的建構下才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不具有獨立性,且其兼容性也差。先導技術開發企業基于技術進步所實現的功能和性能的提高只有在被系統集成商采納以及得到系統內其他模塊支撐的條件下才能實現。根據產品系統內部構成模塊的技術特性,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可被分為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和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

(1)技術變動型

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具有構成模塊的界面信息不穩定、構成模塊不唯一的特點。

不穩定主要源于產品系統建構的升級。例如,蘋果手機是典型的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從2007年iPhone手機推出至今經歷了從iPhone1、iPhone2、iPhone3、iPhone4、iPhone5到iPhone6的產品升級。產品系統建構的升級可能由先導技術開發企業對技術和市場的理解日益深化導致,產品系統建構的每次升級都可能引致產品系統構成模塊內容和模塊劃分范圍的改變,模塊界面信息也隨之改變,這對產品系統各構成模塊提出了協同創新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系統集成商的作用至關重要:一方面,系統集成商本身可以作為先導技術開發企業,在對市場需求和產品技術的理解不斷深化的基礎上推進產品系統建構的完善升級,使產品模塊劃分和界面信息更為合理科學,促進系統整體性能和功能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先導技術開發企業是產品系統構成模塊企業,構成模塊的技術進步只有被系統集成商接受,并設計形成新的產品系統建構以實現與其他模塊協同,才能保證在產品層次上實現模塊技術進步。例如,隨著iPhone手機系列的每次升級,該系列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產品系統建構也越來越復雜,每次系統升級都對硬件模塊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如對手機芯片處理能力要求的提高促使對芯片的重新設計。

不唯一主要源于基于不同技術路線的同一產品實現的表達差異,這既包括不同技術路線下不同產品系統建構的根本性差異,也包括同一技術路線下產品系統模塊構成與界面差異。例如,當前電動汽車可被分為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兩類,兩類電動汽車在儲能裝置模塊、電機及驅動系統模塊等方面都存在根本性差異,而同一類型電動汽車(如燃料電池汽車)的不同廠商又存在具有差異的產品系統模塊構成與界面。由于存在不同產品系統的競爭,每個產品系統都對應著不同的模塊劃分和模塊內容——它們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并且每個產品系統集成商為了在未來獨占產品收益又都將這種知識封閉在企業內部,因此同一產品的不同系統模塊之間的競爭并不是直接展開的,而是受制于更高層面的系統競爭。模塊的生存是以其所在產品系統的生存為前提,模塊創新只有轉化為整個產品系統的競爭優勢才有價值。為了實現產品系統在市場中的生存以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系統集成商必須與模塊供應商緊密合作,以提高整個產品系統的競爭力,從系統創新和模塊創新兩個方面來推動產品建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這意味著,系統集成商除了要具有高超的系統設計能力以不斷推進系統本身升級外,還需要對構成模塊企業的技術創新作出快速反應,要具有很高的適應性及調整系統設計的能力。在模塊內容和模塊界面信息頻繁變動且系統驗證不充分的情況下,加工組裝企業要處理的問題更加復雜。這就要求加工組裝企業要具有較高的檢驗能力,以判斷產品構成模塊的內容以及系統集成商模塊劃分范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這一過程中,加工組裝企業要與系統集成企業進行頻繁的交流與溝通,推進產品系統建構的微調,以實現系統模塊劃分與工藝支持條件的最佳契合。同時,加工組裝企業要能根據模塊內容與模塊界面信息的變化迅速作出應對,具有對模塊集成組裝工藝快速作出適應性調整的能力——不僅要檢驗模塊,還要檢驗產品系統的可實現性和穩定性,檢驗與優化產品系統集成工藝的可靠性。因此,對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加工組裝企業能力的要求要遠遠超過對開放式模塊化產品加工組裝企業。對于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產品的其他模塊與零部件生產企業而言,它們除了要具有低成本優勢外,還要具有能跟得上系統集成商的系統升級節奏的技術開發能力,按照系統集成商的集成要求,在與系統集成商和加工組裝企業的雙向互動下推進模塊設計并進行界面信息調整,從而支持整個產品系統升級的實現。

(2)技術穩定型

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的系統已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同產品系統間的競爭已實現競爭均衡,產品系統被鎖定為幾類。例如,當前全球汽車產品體系已被鎖定為三大車系——歐系、美系和日系,而日系車又形成了豐田、本田和日產等不同車系,系統創新和模塊創新引致的同一產品系統升級的頻率明顯降低,各構成模塊的界面信息都很清晰,且能在企業內部實現標準化,產品系統的建構雖也有變化,但更多源于具有不同層次和不同特征的細分市場的開發,對產品系統建構造成的影響主要是某些構成模塊的替代。對于這類產品,產品系統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某些關鍵模塊的技術構成了產品的核心技術,產品系統集成商和關鍵模塊生產商需要擁有保護能力,系統集成商把握不同層次細分市場的需求,提高相應關鍵模塊開發的重要性,開發出能夠強調不同需求特征的產品建構,成為獲得產品創新利潤的主要方式。這種快速的市場需求開發能力是產品系統競爭力的來源。例如,豐田汽車針對高端市場開發了凌志系列車型,針對中端市場推出了花冠系列車型。由于產品系統各構成模塊的界面信息、模塊間聯系規則都已清晰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因此這類產品對加工組裝企業的集成組裝工藝適應性調整要求相對有所降低。盡管這種調整仍是存在的,低成本成為加工組裝企業競爭的焦點,但是仍需要加工組裝企業和系統集成商就每一系列產品的加工組裝都保持交流和溝通,能夠具有一定的工藝適應性及工藝改變能力。對于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的模塊與零部件生產企業而言,專業化規模經濟與生產管理重要性的提高,均以模塊生產的最低成本為導向。

模塊化促成企業分化和市場結構分層,所形成的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與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4類產品,對系統集成商、加工組裝企業以及模塊與零部件生產企業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其強調重點也存在差異。根據以上分析,筆者對不同類型產品中不同類別企業的能力要求作出如表2所示的總結。

表2 模塊化產品分類及對不同類別企業的能力要求

3.3 產品系統模塊化組織形式的選擇與變動

由于生產同類產品的不同企業所采取的模塊化組織形式并不是唯一的,開放和封閉的組織形式可以并存,并且在同一時點上同類產品系統中不同產品的技術變動和穩定性也不同,因此在同類產品市場中存在4種不同組織形式產品間的競爭。例如,最初功能型手機是典型的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初期市場主要被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等跨國手機企業占據,中后期主要被摩托羅拉、黑莓、諾基亞等跨國企業占據。此時手機產品的組織形式是封閉的,競爭圍繞整條產業鏈展開。2007年聯發科(MediaTek,簡稱為MTK)推出將手機核心芯片、軟件平臺以及第三方應用軟件相捆綁的“MTK交鑰匙解決方案”,并采取開放模塊界面的策略,這直接促成了開放式的中國“山寨機”的崛起,促使功能型手機產品的組織形式由封閉系統裂變為封閉系統與開放系統并存,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封閉式功能型手機與以“山寨機”為代表的開放式功能型手機展開了激烈競爭,這極大地改變了跨國手機企業一統中國功能型手機市場的格局。這表明:模塊化產品之間的競爭不僅存在于采取同一組織形式的產品內部,而且存在于采取不同組織形式的產品之間,這種競爭是產品的整個生產網絡的競爭,以不同具體產品組織分工網絡整體體現出的對市場需求滿足程度為競爭焦點。

從長期來看,對于不同的具體產品系統,開放式和封閉式的模塊化組織是在技術、市場以及競爭環境的約束下,企業自主選擇與技術和市場的自然選擇相互作用的鎖定結果,受到企業行為的影響,但又不單純以企業行為意志為轉移。組織形式本身并無優劣之分,關鍵在于它能否促進整個產品系統的運行效率達到最優,能否最大限度地激發產品系統內各類企業的活力以提高產品系統的整體績效。在很多情況下,即使產品系統最初選擇封閉式模塊化組織結構,但技術進步與技術擴散也可能最終解構了企業的這種選擇,例如IBM360計算機模塊化系統從封閉走向開放,再如摩托羅拉功能型手機采取的封閉式模塊化組織結構,但摩托羅拉對其智能手機卻采取了基于Android的開放式組織。因此,產品的模塊化組織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呈動態變化特征。在某一階段適合的組織形式可能適合也可能不適合下一階段。封閉式組織也可能走向開放式組織,開放式組織也可能走向封閉式組織。這使得產品系統組織形式的演化路徑不僅存在直線的,也存在交叉路徑,但初始組織類型的選擇會對分工組織的后續演化產生較大的影響與路徑依賴。

4 中國制造企業的競爭策略

在以上4類產品的企業競爭譜系中,按照技術特性又可歸為技術穩定型產品和技術變動型產品兩大類,對應各自的能力要求。中國企業有的競爭力優勢相對突出,有的則存在明顯劣勢和不足。從整體來看,中國企業在技術穩定型產品領域的競爭力要稍強于在技術變動型產品領域的競爭力。不過,無論是在技術穩定型產品的核心或關鍵模塊生產方面,還是在技術變動型產品的先導技術開發方面,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都較弱,甚至還處于空白狀態,結合不同產品類型模塊化組織差異的特征,中國制造企業形成了與之對應的不同的競爭路徑。

4.1 技術穩定型產品

根據上文分類,技術穩定型產品包括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和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兩類。

(1)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

在該產品領域,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低成本導向的模塊和零部件的組裝與生產上。部分企業經過多年努力已提升至系統集成層級,如朗科公司推出了移動存儲U盤產品,愛國者公司推出了MP3產品。還有一些企業針對國內不同區域的市場需求開發了強調不同需求特征和需求層次的產品。但是,由于產品的核心模塊仍然掌握在日、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企業手中,中國企業采取外購策略而缺乏控制權,發達國家的核心模塊供應商對系統集成商有很強的反向控制能力,并且發達國家的核心模塊供應商采取的開放界面策略使得產品模仿壁壘降低,產品創新利潤很快耗散,無法形成持續競爭優勢。如開發移動存儲U盤產品的朗科公司已衰落。因此,中國企業在產品系統中的層級升級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在此類產品領域中的競爭地位,突破核心模塊的技術生產壁壘仍然是中國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生產企業必須面對的關鍵挑戰。這些挑戰表現為:

第一,企業在開放系統下選擇直接突破核心模塊技術壁壘的策略時,在產品系統的其他模塊協同方面會遇到較大困難。突破核心模塊的技術壁壘,就要形成全套解決方案或實施“交鑰匙工程”,以降低對系統集成商的影響;同時,不論是采取資本并購、科研合作等形式的“走出去”策略,還是采取合資合作等形式的“引進來”策略,在當前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措施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企業都必須結合自主研發創新,才可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和技術溢出效應。

第二,培育產品市場勢力來抗衡核心模塊生產企業的技術勢力。核心模塊生產企業并不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其核心模塊必須通過系統集成商的集成才能實現價值。已進入系統集成層級的企業可以充分發揮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的優勢,繼續向上突破,通過專注于品牌經營、市場渠道開發以及新的區域市場開拓,構筑產品在終端產品市場中的勢力,憑借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市場勢力,抗衡核心模塊生產企業的技術勢力,這也是一條可選的競爭策略。在技術穩定開放式模塊化產品領域,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出現一批具有較高市場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的知名企業,如聯想、TCL、格蘭仕等。由于品牌是終端消費者選擇某類產品時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對已形成一定品牌優勢的產品系統集成商來說,可采取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等外包生產方式釋放加工組裝權,自身專注于品牌建設與經營,并以之帶動產品區域市場范圍的不斷拓展和市場滲透層次的深化,通過提高產品市場勢力來抵消產品核心模塊生產企業的技術勢力,從而改善自身在產品系統中的競爭地位。

(2)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

在該產品領域,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模塊與零部件生產的低成本方面。由于模塊界面穩定加工組裝也能滿足要求,因此已有相當一批企業努力提升到系統集成層級,并在加工組裝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價格優勢,如吉利公司、奇瑞公司推出的國產系列汽車,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開發的系列施工機械、起重機械產品等。由于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的產品系統建構知識和模塊劃分被封閉在企業內部,且產品系統的關鍵模塊與特定產品系統建構密切關聯,因此核心模塊多以定制外包為主,其對系統集成商的反向控制能力相對開放型模塊化產品要弱。此類產品系統的關鍵模塊也主要掌握在日、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手中,中國本土模塊企業僅能切入產品系統的外圍模塊和非核心模塊,如三一重工系列產品的發動機由日本五十鈴公司提供,液壓系統由日本川崎公司供應,只有履帶和大小泵等外圍零部件由中國本土供應商提供,其關鍵模塊內部設計與制造工藝仍無法與日本供應商相競爭[19]

在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領域,中國企業可考慮如下競爭策略:

第一,在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領域中,中國企業要鞏固已建立起的競爭優勢、獲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仍需要繼續向下突破。具體而言,中國企業可在對產品性能要求相對較低的某些低端市場領域,首先自主開發應用與特定產品系統建構相對應的產品關鍵模塊,在實踐中逐步積累、豐富產品關鍵模塊的設計與制造工藝知識,以此為基礎逐步將產品關鍵模塊技術控制在自己手中。這一過程可以由系統集成商為主體發起,也可以由模塊供應商為主體發起,但都需要系統集成商與模塊供應商的緊密合作才能完成。

第二,中國企業可采取對外直接投資或國內轉移組裝生產等方式來保持、擴展最終產品的低成本競爭空間。在當前許多技術穩定封閉式模塊化產品領域,中國許多系統集成與組裝企業可以以比國外同類產品低得多的價格在市場中銷售,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例如,三一重工的建筑機械產品的價格比日本和美國企業的同類產品的價格低20%~30%,雖然中國產品與外國產品在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已明顯超過國外同類產品。這反映出中國系統集成商已具有一般性系統集成能力優勢和明顯的產品成本控制能力優勢,低成本仍是中國企業參與此類產品領域競爭的一個不容放棄的優勢。在當前的分工生產格局下,雖然繼續降低產品系統模塊的生產與組裝成本存在越來越大的困難,但是產品總成企業采取對外直接投資或產業轉移的方式,向經濟發展水平更低、成本優勢更突出的國家或地區轉移生產環節,并帶動產品配套模塊廠家的區域集中布局,是維系此類產品總成企業在制造環節的低成本優勢、拓展低成本競爭空間的一條可選策略。

4.2 技術變動型產品

技術變動產品包括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和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兩類,兩類產品在競爭路徑思路的形成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異。

(1)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

在該產品領域,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低成本導向的模塊與零部件生產方面,并且中國企業在先導技術開發和模塊創新方面已開始涉足,但與國外企業仍存在明顯差距,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企業經過持續努力達到了系統集成層級,并擁有可與國外同類產品企業直接競爭的組裝集成能力。如以華為和中興等為第一梯隊、以酷派和魅族等為第二梯隊生產的國產Android智能手機在產品性能上已能與三星、HTC、摩托羅拉等品牌的手機相競爭,這些企業已形成迅速應對模塊升級、適應性調整產品系統建構的能力,并培育了根據市場需求特征引導模塊供應商的創新方向的能力。不過,此類產品系統的公開界面創新模塊仍然主要由日、美、歐發達國家企業供應,如華為、中興的Android手機軟件系統基于Linux的開放平臺,支持Android手機軟件系統每次升級的手機芯片主要由美國高通、得州儀器供應。由于中外企業在模塊開發與工藝上存在差距,因此此類產品系統中,中國模塊企業所占的比重很小。能跟得上產品升級步伐、具有開發能力的模塊供應商也主要是韓國、日本與中國臺灣地區的模塊供應商,中國本土模塊企業基本上仍處于從屬地位。

在該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領域,中國企業可考慮如下競爭策略:

第一,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領域的中國企業要支撐產品系統已有的競爭優勢、獲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就要鼓勵眾多的模塊零部件企業提升模塊技術開發的工藝和能力,推進模塊企業前向突破。開放式模塊化組織對模塊創新的激勵作用更大。要鼓勵本土模塊供應商以生產帶動研發,以與公開界面模塊實現連接為要求,主動研究開發,而非等系統集成商提出開發要求才行動,拓展產品系統的新功能,使系統集成商能夠在更大的空間與范圍內選擇開放界面功能模塊,以構建起強調不同市場需求特征的產品系統結構。同時,密切監控產品系統構成模塊公開界面變化的影響,緊隨公開界面模塊的創新步伐,迅速提高對模塊界面變化的反應速度和適應能力。即使不是最具技術含量的模塊,如果可以成為同類模塊中適應性最優、競爭力最強的模塊,就可以獨特的優勢融入國際產業鏈中,將本土模塊供應商從成本競爭的泥潭里一定程度地解脫出來。

第二,由于技術變動開放式模塊化產品系統中仍可能存在不同技術路線實現同一功能的模塊競爭,因此擬進入產品市場的系統集成商和模塊供應商可以集中資源,選擇個別技術領域進行自主開發、實現重點突破,從而形成技術優勢,最終開發出比現有模塊具有更優性能或更能適應某一特定市場需求的開放功能模塊,甚至直接參與產品系統核心模塊和先導技術開發的競爭。類似的智能手機產品系統中有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高通方案和華為海思解決方案,有微軟的Window Mobile方案等。這種技術戰略是一種明確的趕超戰略,著眼于在自主開發模塊之上構建自身的產品系統,吸引更多的系統集成商采用,促使自主開發的模塊能夠成為產品系統建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進而從模塊與最終產品兩個層面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這種策略可使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具有明顯優勢。

(2)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

在該產品領域,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較弱,主要集中在低成本導向的模塊與零部件生產方面,本土模塊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國外企業相比具有明顯差距,中國企業不論在系統集成還是在加工組裝方面都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由于此類產品系統和模塊一體化封閉于企業內部,系統與模塊嚴格對應,不同的模塊供應商需要通過系統集成商才能發生聯系,知識產權保護具有天然優勢而成為眾多企業的優先選擇。此類產品系統升級必須以模塊創新的實現作為支撐,模塊創新也要被系統集成商采納并提升到系統層面才能實現,這使得產品持續競爭優勢體現在系統和模塊兩個層面上。系統升級是由系統集成商對技術和市場的理解不斷深化所致,中國企業在提出產品系統原創概念和主動引領系統升級能力方面與發達國家企業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國的系統集成商還難以達到蘋果公司的水平,提出像iPad、iPhone以及iWatch這樣具有革命性的產品系統概念,受制于自身能力的限制,還難以進行主動性的系統升級,基本上處于被動追隨與模仿狀態。例如,雖然比亞迪公司推出了電動汽車,但是其持續提高和優化電動汽車產品系統性能的能力與美、日公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此類產品系統對構成模塊有持續的創新要求。目前相關行業模塊和零部件的一級供應基本上由日、美、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掌握,中國大陸地區的模塊企業處于從屬地位。例如,雖然中國手機配套廠家眾多,但是目前基本上還沒有一家能成為蘋果手機產品的一級供應商。在加工組裝方面,此類產品要求企業具有高度的檢驗能力和高超的模塊集成工藝。雖然中國的加工組裝企業很多,但是競爭力主要體現為基于標準界面的一般加工組裝能力,而能達到上述高要求的中國加工組裝企業很少。例如,蘋果公司的iPad、iPhone的代工外包給韓國的三星公司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富士康公司,而目前中國本土代工企業仍無力承接蘋果公司的訂單。

在該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領域,中國企業可考慮如下競爭策略:

第一,以同類產品的開放界面模塊為基礎進行自主開發,通過對公開界面模塊進行再開發和深度優化,搭建自身的產品系統建構。這是一個能夠突破自身知識儲備限制、迅速實現產品跨越的可選策略。例如,蘋果公司iPhone手機產品的iOS操作平臺是封閉的,Android操作平臺是開放的。2011年小米公司在Android手機操作平臺的基礎上加入了自身的產品理念和對市場的理解,對系統進行再開發與深度優化,推出了自己搭建的MIUI手機方案,使軟、硬件結合得更加緊密,獲得了更高的性能和性價比。而這直接擾動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態勢,而MIUI手機方案則被封閉在小米公司內部并不開放,從而成為小米手機競爭力的來源。這種以開放式產品系統為基礎、再深度開發形成自身封閉式產品系統的模式,即充分借鑒、吸收開放式產品的系統知識和模塊知識,并使之與自身知識相融合,而形成新的系統知識和模塊知識,是企業發揮后發優勢、最大限度地回避風險的一種戰略選擇。

第二,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構成模塊的界面要求是封閉的,模塊供應商按照系統集成商確定的技術要求開展模塊創新,系統集成商劃分模塊的科學性和模塊供應商的創新能力兩者共同決定了封閉式產品系統的最終績效。系統集成商與本土模塊供應商結成產品系統開發緊密聯盟是一個可選策略。類似于日本豐田公司的模式,整車廠提出新車型概念和大致要求,同時組織各模塊與零部件協作廠共同確定模塊與零部件的相互作用,并協同確定結構界面結構關系。各模塊與零部件的具體設計和制造則由協作廠自行完成,并且其享有知識產權,但最終由整車廠確認接受(承認圖方式)。這套體制實現了產品主要構成模塊與零部件的開發和制造的綜合外包,信息在各成員企業之間流動,這是一個協調整合過程。通過這一協調整合過程,系統集成商的產品概念能夠迅速被模塊供應商理解并作好開發準備,而模塊供應商的要求和創新成果也會被及時地傳遞給系統集成商,使得產品開發不再僅僅是系統集成商單個主體的事情,而是整個產品系統的各相關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這種方式短期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本土模塊企業的創新能力差距、加快本土模塊供應商的融入,長期內也有助于形成可持續提高本土系統集成商和模塊供應商的創新能力的機制。

第三,高端產品的加工組裝需要有高端設備相配合,如此才能達到高端產品系統對集成加工組裝工藝精度和流程可靠性的要求。而加工組裝企業擁有的設備層次和水平決定了其能達到的最高能力水平,因此加工組裝企業能力的提高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設備能力的提高;二是在現有設備能力的基礎上開發加工組裝工藝能力的提高。前者意味著加工組裝企業要對生產線設備和檢測設備進行大量投資;后者意味著要不斷探索、積累工藝知識和經驗,以不斷提高對現有設備的利用和組合水平。富士康公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代工之王”,除了因為它擁有最先進的設備基礎外,還在于它擁有根據不同的產品系統結構開發相應的生產工藝流程的能力。中國本土加工組裝企業要提高加工組裝能力,不僅要提高自身的設備能力,而且要憑借現有的設備能力主動切入多個技術變動封閉式模塊化產品系統的加工組裝環節——既可以是同一公司的不同產品線,也可以是不同公司生產的同一類型產品,如富士康公司不僅代工生產蘋果公司的iPad、iPhone手機,而且代工生產小米手機、華為手機等。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加工組裝企業通過與不同產品系統集成商進行交流與合作,可尋找到不同產品系統加工組裝的共性和個性,積累經驗以構建起自身的產品代工平臺。這對于中國本土加工組裝企業積累工藝經驗、不斷提高加工組裝工藝能力和水平、增強隨技術變化而調整工藝流程的適應性能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4.3 產品模塊化組織動態與企業能力擴展

正如前文所述,產品的模塊化組織開放或封閉是根據產品系統構成模塊界面信息的開放或封閉進行的劃分,既受到企業對開放和封閉策略主動選擇的影響,也受到技術、市場變化的影響。模塊化促使企業分化為系統集成商、加工組裝企業和模塊供應商三類主體,不同類型主體的利益既有一致也有沖突,這使得產品系統的組織結構只具有相對穩定性,開放與封閉的劃分也只是階段性的、暫時的,從長期來看產品系統組織結構會在封閉式與開放式之間動態反復,而模塊創新以及模塊創新發起主體的不同是造成產品系統組織結構出現動態反復的原因。

當模塊創新由模塊供應商發起時,如果開放模塊界面信息能給模塊供應商帶來更多的市場銷售額與收益,那么模塊供應商就有公開模塊界面信息的動機。而開放模塊界面信息會降低系統集成企業的進入壁壘,使新出現的產品系統模塊化組織向開放性更強的方向發展。這意味著更多的產品系統集成商可以進入市場,使得產品市場的競爭態勢被改變。但是,并非由模塊供應商發起的所有類型的模塊創新都能產生這種影響,只有能降低產品系統集成的復雜性、減少產品系統構成模塊的數量、形成具有系統性質的模塊創新,才能實現通過公開模塊界面信息引致更多的產品系統集成商進入。例如,功能型手機最初是以摩托羅拉、愛立信、黑莓、諾基亞等跨國手機品牌為代表的封閉式復雜產品系統,1999年模塊企業Wavecom在世界首先實施了將手機基頻、中頻和射頻整合到一起的模塊創新,將底層物理層軟件與二三層通信協議軟件整合以形成系統模塊,只要加上少量外圍元件以及LCD顯示屏、外殼和MMI人機界面就基本完成了手機設計。該系統模塊的出現使得功能型手機系統集成商進入所需面對的系統復雜性和進入門檻顯著降低。Wavecom是一家手機模塊供應商,不提供最終的功能型手機產品,其采用的公開模塊界面信息策略直接促成了國內手機企業中開放式功能型手機產品組織的形成。它們與采用封閉式組織的國外手機廠商展開了激烈競爭,國產手機企業憑借大量的廣告投放、較低的售價、拓展營銷渠道等策略不斷擴大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從1999年的3%上升至2003年的55%,超過國外品牌。然而,中國國產手機的崛起引發了以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等為代表的跨國手機企業的強烈反擊,它們開展產品創新、改善銷售渠道,在鞏固高端市場的同時向中、低端市場延伸。而中國國產手機的質量缺陷也暴露出來,返修率居高不下,諸多因素導致國產手機節節敗退。從這可以看出:當公開模塊界面信息的模塊創新促使產品系統組織向開放性更強的方向發展時,開放式組織需要具有比封閉式組織更低的產品價格、更強的市場開拓能力——這正是作為后發企業的中國系統集成企業能夠發揮優勢之處;之后的競爭者需要在新進入市場的基礎上迅速增強產品質量保證能力——這是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進行競爭時對中國系統集成企業和加工組裝企業提出的能力要求。這種類型的模塊創新也可成為中國眾多模塊企業實現產業升級的一條路徑,能夠打破發達國家對先進產品系統的壟斷和封閉、開辟形成產品系統的新競爭范式,也是使產品突破能夠得以實現的有效戰略。

當模塊創新由系統集成商發起時,如果創新模塊具有了更為強大的性能,那么,出于對創造競爭優勢的考慮,創新系統集成商往往具有封閉模塊界面信息的激勵。這會促使產品系統組織向封閉性增強的方向變動,這種封閉模塊界面信息的策略增加了其他產品系統集成企業與創新系統集成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困難。例如,在Fixson和Park的關于日本自行車動力傳動系統產品的案例中,禧瑪諾是最終產品(自行車動力傳動系統)的生產者,它引入封閉式的自行車動力傳動系統,一方面,一體化封閉式設計使該系統的績效明顯提升并難以被其他部件生產企業所模仿;另一方面,封閉式設計將原有模塊間公開的界面信息私有化,降低了部件生產者的兼容性,創造出能夠超越與其競爭的系統生產者和模塊生產者的競爭優勢[20]。再如,上文提到的小米智能手機策略是:對智能手機的Android公開平臺進一步深化,二次開發出MIUI操作系統——這一創新模塊使小米手機擁有更為強大的功能與更高的性價比,但該創新模塊被封閉在小米手機內部使用,其他手機企業無法獲得創新模塊,這使小米手機擁有了能夠超越其他手機廠商的優勢。可以看出:當模塊創新中封閉模塊界面信息促使產品系統組織結構向封閉性更強的方向變動時,封閉式組織需要提供具有更優性能和更高性價比的產品——這正是中國開放式模塊化產品中系統集成商可以實現突破、建立長期競爭優勢之處,將開辟形成開放產品系統的新的競爭路徑和競爭空間,使企業能把握自身產品發展的主動權,對于打破跨國公司和關鍵模塊廠商對開放產品系統中核心模塊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系統集成商和模塊供應商的分離以及兩者利益訴求的差異,是模塊創新造成產品系統組織結構在開放式與封閉式之間反復的根本原因。從長期來看,中國的產品系統集成商為了應對市場競爭,還要擁有對模塊創新的適應能力以及進行模塊創新的能力——這是系統集成商長期內所需擁有的動態能力;而模塊供應商需要發展能夠降低產品系統復雜性的模塊創新能力,以最大限度地獲取模塊創新收益、掌握發展的主動權。這意味著模塊供應商要發展自己的系統能力。實際表明,從長期適應競爭來看,中國的產品系統集成商仍要發展向下突破的能力,發展屬于自己的模塊知識;而模塊供應商要發展向上突破的能力,發展屬于自己的產品系統知識。

參考文獻

[1] Baldwin C Y, Clark K B.Design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M].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84-93.

[2] 青木昌彥,安藤晴彥.模塊化時代——新產業結構的本質[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

[3] Chesbrough H, Kusunoki K.The modularity trap, innovation, technology phase shifts and the resulting limits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C]//Nonaka L, Teece D.Managing industrial knowledge.Sage Press,2001:30-42.

[4] 宗文.全球價值網絡與中國企業成長[J].中國工業經濟,2011(12), 46-56.

[5] 曹亮,汪海粟,陳碩穎.論模塊化生產網絡的二重性——兼論其對中國企業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33-42.

[6] Langlois R N.Modularity i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2,49(1):19-37.

[7] 宋磊.中國版模塊化陷阱的起源、形態與企業能力的持續提升[J].學術月刊,2008,40(2):88-93.

[8] Sturgeon T J.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451-496.

[9] 胡曉鵬.模塊化整合標準化:產業模塊化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5(9):67-74.

[10] 張純洪,吳迪.模塊化生產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及其后發優勢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8(8):754-758.

[11] 李曉華.模塊化、模塊再整合與產業格局的重構——以“山寨”手機的崛起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10(7):136-145.

[12] 白雪潔.模塊化時代的汽車產業變革[J].中國工業經濟,2005(9):75-81.

[13] 白雪潔.模塊化環境下中國制造企業的競爭空間及策略選擇——電子電器產業案例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7(3):112-119.

[14] Miguel P A C.Modularity in product development:a literature review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J].Product Management & Development,2005,3(2):165-174.

[15] 王瑜,任浩.模塊化組織價值創新:內涵與本質[J].科學學研究,2014(2):282-288.

[16] 姚凱,劉明宇,芮明杰.網絡狀產業鏈的價值創新協同與平臺領導[J].中國工業經濟,2009(12):86-95.

[17] 阿甘.山寨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8] 吳燁.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8.

[19] 王偉.梁穩根和他的三一重工[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0] Fixson S K, Park J K.The power of integrality:linkages between product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J].Research Policy,2008,37(8):1296-13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慈利县| 明水县| 榆树市| 博野县| 泸定县| 巩义市| 高清| 阆中市| 育儿| 赣榆县| 林周县| 依安县| 久治县| 桐庐县| 长海县| 定南县| 隆回县| 梅州市| 晋中市| 和政县| 咸丰县| SHOW| 芦山县| 自治县| 富锦市| 威远县| 永寿县| 明星| 西乌珠穆沁旗| 偃师市| 明星| 娄烦县| 濮阳市| 潍坊市| 手游| 胶南市| 哈巴河县| 海林市| 衡阳市|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