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戰略不是軍事的專利,也不是企業的專利,各行各業都需要戰略。我看了李玉海同志的新書《戰略》,感到十分高興。書中對戰略幾個基本問題的論述,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又很深刻,很值得各級領導干部一讀。多年來我在中央黨校的課堂上也講了戰略和戰略思維,引起許多領導干部的重視和興趣。應玉海同志之邀,現在我把前不久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的《領導干部要著力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一文獻給讀者,是為序。
領導干部要著力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我們黨歷來重視戰略思維。當前,為了深刻理解和貫徹黨中央的戰略決策和部署,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我們各級領導干部都應當重視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一、戰略思維是領導干部必備的一種素質和能力
所謂戰略思維,就是關于實踐活動的全局性思維,其根本特征是正確處理實踐活動中各方面、各階段之間的關系,以達到全局的最佳效果。只有具備較高的戰略思維能力,才能正確處理戰略目標、戰略布局、戰略重點、戰略步驟、戰略保障、戰略轉變等一系列事關全局的戰略問題,才能有正確的戰略規劃和戰略行動,才能駕馭全局取得事業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有的同志可能會說,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是中央領導同志的事,是大領導的事,他們應當成為戰略家;而我們在地方、基層或部門工作,處于局部地位,做的是具體的事,有必要提高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能力嗎?我們的回答是有必要。因為:第一,全局和局部的區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毛澤東說:“世界可以是戰爭的一全局,一國可以是戰爭的一全局,一個獨立的游擊區、一個大的獨立的作戰方面,也可以是戰爭的一全局。凡屬帶有要照顧各方面和各階段的性質的,都是戰爭的全局?!奔词钦f,相對于全局而言,你是局部;相對于你所管轄的部分而言,你又是全局,也有一個總攬全局的問題。因此,每一個領導干部都應當具有戰略思維能力。第二,即使從你所處的局部地位來說,你也需要了解全局,具有全局意識,這樣才能自覺服從和服務大局,而不是妨礙大局,甚至危害大局。鄧小平說:“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黨歷來是重視戰略的,部隊的戰士、伙夫都關心戰略,只要把戰略形勢講清楚,問題就好辦了?!痹谡劦綃D女工作時,鄧小平說:“婦女工作一定要管本行,議大事。管事要管本行,議事要議大事,把眼界搞開闊些。”這些話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一切工作都有全局和局部關系問題,都必須懂得全局高于局部、局部服從全局的大道理。這就需要有戰略意識和戰略思維能力。
二、戰略思維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著眼全局
戰略思維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著眼全局,即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其具體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對工作必須有全局謀劃,即整體和長遠謀劃,不可陷入事務主義。我們應當善于思考——善于把具體問題提到原則的高度加以思考,不能只羅列現象、看不到本質;善于把局部問題放在整體中加以思考,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善于把當前問題放在過程中加以思考,不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就是說,對于工作一定要重視規律性、系統性、前瞻性的思考,重視想大事、謀全局,努力做到高瞻遠矚?,F在流行一種說法,叫“細節決定成敗”。這個說法帶有很大的片面性。細節當然是重要的,有時某一細節甚至具有某種決定性意義。但是,這里必須有一個前提,即戰略指導是正確的,離開了這一前提,戰略上發生了失誤,細節沒有意義,或者只有相反的意義,正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對于領導人員來說,對于企業家來說,第一重要的是戰略。細節錯誤總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而戰略錯誤一個都不應當犯,因為一個戰略錯誤將導致全軍覆沒、工作的全局失敗和企業的一敗涂地。鄧小平作為一個戰略家,他的注意力始終擺在照顧全局上面。他說:不管對現在還是對未來,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的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陳云同志提出“踱方步”,也是這個意思。他說:“過去舊商人中有一種人,穿長袍馬褂、戴瓜皮帽、叼著水煙袋,踱著‘四方步’,他們專門考慮戰略問題?!彼€說:“現在我們也應當有更多這種‘踱方步’、想戰略問題的人?!?/p>
第二,判斷是非得失必須以全局利益作標準,不可因小失大。在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左”傾軍事冒險主義者在敵強我弱、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反對一切必要的退卻,結果造成全局的失敗。毛澤東說:“他們看問題僅從一局部出發,沒有能力通觀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聯結,把部分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聯結,捉住一局部一時間的東西死也不放?!编囆∑秸f:“有些事從局部看可行,從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從局部看不可行,從大局看可行。歸根到底要顧全大局。”我們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正是著眼全局,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整體效益;我們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也是著眼全局,為了把今天的發展同明天的發展聯結起來,避免由于今天的“發展”而使明天的發展喪失必要條件。
第三,在事關全局的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不可隨波逐流。全局利益是根本利益,丟掉了全局就是丟掉了根本,在事關全局的問題上,一定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這是原則性、黨性的表現;而在事關全局的問題上模棱兩可、搖擺不定、隨波逐流,甚至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就是喪失原則、喪失黨性。所謂妥協、讓步、退卻等,都是聯系于全局的需要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是為了實現原則性而實行的必要的靈活性;如果離開了原則性,離開了全局的需要,甚至破壞了全局的發展,那就不是靈活性,而是機會主義。
三、戰略思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從根本上說就是正確處理各個局部之間的關系,包括空間上各種要素、時間上各個階段之間的關系。處理這些關系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把握重點。每一局部在全局中都有其特定的、各不相同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對待各個局部不可以平均使用力量,必須把握重點。荀子說:“主好要則百事詳,主好詳則百事荒”,“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詳?!睆囊欢ㄒ饬x上說,抓住了重點就抓住了全局,丟掉了重點就丟掉了全局,正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因此,毛澤東說:“任何一級的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那些對于他所指揮的全局來說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所謂重點,所謂有決定意義的問題,大致有三類:
(1)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它決定戰略主攻方向,對全局的發展起主要的決定作用。在我國,在今天,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這是“興國之要”。同樣,在企業必須堅持以效益為中心,在學校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在科研院所必須堅持以出科研成果為中心,如此等等。
(2)重大矛盾和戰略布局。主要矛盾規定了工作的戰略主攻方向,但主要矛盾不是唯一矛盾;圍繞主要矛盾還有一系列重大矛盾,它規定了工作的戰略布局,主要矛盾和重大矛盾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動全局的發展。例如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之間的關系,城鄉、區域之間的關系,先富、后富、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的關系,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之間的關系,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中國和世界之間的關系等。這些重大矛盾或重大關系,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重大影響,是必須著力加以解決的。
(3)關鍵環節和工作的著力點。構成全局的各個局部在發展中是不平衡的,有些局部比較薄弱,有的局部最薄弱,這些最薄弱環節中的某些重要環節常常成為制約全局發展的關鍵環節。善于抓住并著力解決這些關鍵環節,是加快推動全局發展的必要條件。所謂“木桶理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文革”結束以后,問題成堆成山,鄧小平緊緊抓住思想路線“撥亂反正”這個關鍵環節,勢如破竹地推進了指導思想在各條戰線的“撥亂反正”。中國的現代化包括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鄧小平說,關鍵是科技現代化。上海的發展抓了浦東就是抓住了關鍵,天津的發展抓住了濱海新區就是抓住了關鍵。“總之,一個原則,就是注意于那些有關全局的重要環節?!?/p>
二是統籌兼顧。強調重點不是否定一般,而是為了更好地帶動一般。這就要求在突出重點的基礎上,統籌兼顧各個方面。這是我們黨歷來的方針,也是一項重要領導藝術。這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是說,對于實踐客體,即我們工作對象的各個方面,要統籌兼顧,不可掛一漏萬、顧此失彼。毛澤東把這個方法叫作“彈鋼琴”,他說:“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h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逼涠钦f,對于實踐主體,即人民內部利益的各個方面,要統籌兼顧,不可只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顧其他人的利益,更不可不顧多數人的利益。毛澤東說:“統籌兼顧,是指對六億人民的統籌兼顧。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在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其根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他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說:“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三是開闊視野。系統作為整體不但在內部包含諸多要素,而且在外部同周圍環境相關聯,其發展變化總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要求戰略指導者眼界要十分開闊。鄧小平說:“眼界要非常開闊,胸襟要非常開闊”,“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爆F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在當代中國,進行戰略思維必須具有開闊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時代特征和世界潮流。不了解中國國情,會脫離中國實際,必然做不好中國的事情;不了解世界,會落后于時代潮流,也做不好中國的事情。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要求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边@是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經驗的一個科學總結。我們正確分析時代的變化,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科學判斷,強調要抓住和平機遇、加快發展自己;我們正確分析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特點,作出“經濟全球化”的科學判斷,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我們正確分析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判斷,制定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如此等等。
四是照應階段。階段之間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結?;ハ鄥^別,要求我們立足當前,只能去做那些現階段應該做而又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可超越階段;互相聯結,要求我們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在實現當前任務的同時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準備必要條件,而不是使下一階段的發展喪失必要條件。毛澤東說:“沒有這種計算,束縛于眼前的利害,就是失敗之道?!编囆∑秸f:“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于長遠”,“要總結現在,看到未來”,“回顧過去,著眼未來?!焙\濤同志在談到科學發展觀時指出:“要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的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發展損害全局利益?!绷⒆惝斍?,放眼長遠,要求增強預見性。戰略思維包括戰略目標的確定、戰略布局的規劃、戰略步驟的設計、戰略舉措的選擇等,都屬于對未來的思考,都是預想的東西。沒有科學預見,就沒有戰略思維。在黨的七大結論報告中,毛澤東對領導與預見的關系作了深刻闡述,指出:“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彼裕盀橹I導,必須有預見”,“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因此,可以說沒有預見就沒有一切?!彼^預見,就是見微知著。有了科學的預見,才能胸懷遠大目標,才能關照好發展的各個階段,才能未雨綢繆,爭取主動,防患于未然。這是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
五是抓住機遇。在事物全局的發展中,由于各種條件所決定,常常出現加速發展或實現質的飛躍的可能性,對于實踐主體來說,這就是機遇。江澤民同志說:“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抓住機遇,貴在及時。我國古代軍事家吳起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滅,生于狐疑?!狈▏哪闷苼稣f:“戰略就是運用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我是比較重視前者。空間失去了,還可以收回,時間則一去永不回?!薄霸趹馉幹袝r間的損失無可補救。”這是講戰機的重要。商機亦復如此。美國企業家李·艾柯卡說:“即使是正確的決策,如果決定遲了,也會是錯誤的?!泵珴蓶|要求我們,“要多謀善斷”。多謀,就是多研究、多思考、多同群眾商量。多謀是善斷的基礎,只有多謀才能善斷。但是,多謀還不等于善斷。所謂善斷,一要斷得正確,二要斷得及時。所以,鄧小平一向強調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這對全局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說:“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蔽覀儽仨毦o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
楊春貴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