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導論

1.1 創新型國家戰略實施的路徑問題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我國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了在2020年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關于這一戰略與目標,人們在理論上與實踐中已做了許多探索。本書對創新型企業的研究,開始于關于如何尋求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路徑問題的思考。

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路徑問題,在我國首先出現的一種思路是從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著手。應該說,這一思路在我國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之前就已經存在。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的提出者是弗里曼(C.Freeman,1987)、納爾遜(R.Nelson,1993)、倫德沃爾(B.A.Lundvall,1993,2000)等人,這一理論主要基于技術創新是一個包括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的復雜過程,需要多個部門參與。國家創新體系的主要含義是創新主體及其相互關系,即除了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以外,國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科學技術應用與傳播體系、科技體制、激勵機制、教育與人力資源系統、支持自主創新能力體系的科技中介機構、金融體系等均是這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應當肯定,國家創新體系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過程,同時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形成與完善的過程,兩者存在著交互作用。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創新體系,只不過完善程度及對創新推動作用的成效不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也指出,我國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技術創新支撐服務體系四角相倚的創新體系。但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等相關專家組建的課題組曾發布《國家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分析與研究》報告,這個報告梳理了財政、稅收、金融、產業以及科技五類政策與自主創新相悖的內容,發現五類政策體系存在政策目標不一致,特別是經濟政策與科技政策目標存在相互矛盾;對科技創新支持的政策條款大多屬于理念性質,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對政策的執行缺乏有效監督,難以取得政策效果。這表明,國家創新體系不可能是一個預先設計好的“計劃系統”,創新型國家形成與建設過程出現的矛盾與問題,可能“倒逼”著國家創新體系不斷完善。

進一步說,世界上所有的創新型國家,它們的國家創新系統都是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作用的。在他們那里,技術創新以企業為主體,企業創新所需要的人力資源、科技中介、金融服務等,都體現了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核心作用。可以說,國家創新體系的支撐作用,是基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國家創新體系只是支持創新主體活動的服務網絡,是企業創新的環境條件與企業創新活動的舞臺。而我國正處于轉型經濟階段,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仍是深化改革的目標;與此相適應,政府也處于從建設型向服務型的轉變過程中。也許由于這一原因,在我國,在“創新主體”尚未真正充分發揮,或者還難以發揮它的主體作用的情況下,僅僅從國家創新體系出發構想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實施路徑,看起來并不現實。

中國的轉型經濟,決定了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路徑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可能有些不同。我國實現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路徑,必須從解決中國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著手。

第一,創新能力不足。我國走自主創新道路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持續的高速發展,除了政府主導的技術領域(如航空航天與軍工技術等)獲得顯著的自主創新成效外,大部分產業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對許多核心技術我們并未掌握,因此在產業技術上形成了對外依賴性;而我國企業的技術模仿屢屢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和國際貿易摩擦。加之國外公司為了占領我國市場和保護自己的利益,紛紛在我國申請發明專利,使我國許多企業陷入生存危機,更不要說走向世界。即使在高新技術行業,也存在缺少核心技術或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獲利能力偏低的問題。例如,2003年上海高技術產業每百元銷售收入的利潤低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半數以上的所謂高新技術企業根本沒有科技開發活動,在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和出口中,港澳臺及外資企業仍是主力軍。

第二,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不僅創新能力不足,而且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據2005年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71%的大中型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機構,2/3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活動。據200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許多孵化器不能在提供孵化服務中生存與發展,出現了孵化器功能異化,尋求別的生財之道,例如利用政府支持搞房地產和貿易,使創新與創業活動受到極大影響。

第三,科技創新體制在最基本的方面延續了計劃經濟的做法,科技資源主要在政府手中,導致了與計劃經濟類似的資源配置低效率。甚至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科技產業園與高新技術開發區都帶有很濃厚的行政色彩,夾雜著政績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连平县| 成安县| 泗洪县| 宾阳县| 自治县| 若尔盖县| 五指山市| 农安县| 石阡县| 济宁市| 卓资县| 清河县| 平远县| 宿迁市| 达州市| 忻州市| 长宁县| 秦皇岛市| 专栏| 宜黄县| 贵州省| 玉田县| 上虞市| 屏边| 上饶市| 平顶山市| 马关县| 阿鲁科尔沁旗| 米林县| 呼伦贝尔市| 上饶市| 建宁县| 湖北省| 灵台县| 绥江县| 西安市| 临高县| 屏南县| 塔河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