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與工程合同管理
- 夏露 劉文生 劉富勤 陳曉紅
- 597字
- 2019-10-24 19:08:36
第1章 緒論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屬于計劃經濟體制,所有工程建設項目都由國家調控,工程建設中的一切活動均由政府統籌安排,建設行為主體都按政府指令行事,并只對政府負責。行為主體之間并無權利義務關系,因此,不存在合同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只對工程建設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建設行為主體均按市場規律平等參與競爭,各行為主體的權利義務皆由當事人通過簽訂合同自主約定。因此,工程合同成為明確發包人與承包人的雙方責任、保證工程建設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主要控制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確立而日益彰顯。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相關法律體系的逐步完善,政府逐步淡出具體的經濟活動,轉而強化了宏觀調控和服務職能。所有制關系和市場主體也逐漸明確,財產的流轉方式主要是基于法律基礎上的合同關系。199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成為我國市場經濟財產流轉關系的基本法。《合同法》的制定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在工程建設領域,建筑市場中的各方主體,主要包括建設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咨詢單位、監理單位、材料設備供應單位等,它們之間的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同樣要依靠合同來確立。由于工程建設的合同主體眾多,合同內容復雜、投資大、工期長、影響范圍廣。因此,《合同法》對于工程建設領域的合同關系進行了專門的規定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