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上市銀行年報分析(2013)
- 史英哲 王勝春
- 2068字
- 2019-09-29 15:31:46
前言
中國銀行業在2012年似乎和以往任何一個年度一樣,維持著某種既定的發展狀態,比如資產規模繼續快速增長,存貸款仍是銀行的主要業務,凈利潤仍然處于遠超出其他行業的高水平狀態。但這一年,中資銀行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比如部分銀行的資產結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利息差有一定程度的收窄,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和數量比以往更快更多等。
面對銀行業的種種變與不變,公眾、媒體、學者對銀行業的發展變化也繼續投以巨大的關注,從銀行的利潤、收入問題,到排隊、收費問題,從支持小微企業問題,到影子銀行問題。無論是什么問題,都會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反響。
面對這樣一個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行業,各界需要在關注、討論、爭鳴中堅持理性的態度,使社會環境更有利于銀行的規范發展;也需要參與各方具有客觀的眼光,能夠公正地評價銀行機構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如果沒有這兩點,全社會的關注就很可能將銀行推向公眾的對立面,使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缺乏建設性。
作為中國銀行業重要且優秀的組成部分,中資上市銀行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分析、研究對象。2012年末我國共有中資上市銀行17家,其中純A股上市銀行8家,分別是平安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A股和H股上市銀行8家,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純H股上市銀行1家,即重慶農村商業銀行。
從上市銀行在我國銀行業中的地位看,2012年,17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86.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占全國銀行業總資產104.6萬億元的83%;存款余額64.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占全國銀行業存款余額79.1萬億元的81%;貸款余額43.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占全國銀行業貸款余額51.7萬億元的85%;凈利潤1.0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占全國銀行業凈利潤1.24萬億元的84%;不良貸款4033億元,比上年增長8.4%,占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4929億元的82%。
除了這些規模類的數據外,分析顯示各家銀行在經營上也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在上市銀行總資產增長15.4%的背景下,各行的同業業務較上年增長33.3%;同業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由10.7%上升到12.3%,其中平安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增幅為318.9%和155.1%;興業銀行同業資產在總資產中占比達到36.1%。2012年爆炸式增長的同業業務,與2013年6月發生的“錢荒”事件有何種聯系,對各家銀行的經營管理有何啟示,是不是也可以從其中看出某種端倪呢?
此外,從分析中,還可以看出一些差異。比如各上市銀行監事的數量,交通銀行監事有13位,中信銀行只有5位,大部分銀行處在7~9位間,那么影響銀行監事數量的因素是什么,銀行選聘監事出于什么考慮,銀行的監事如何履職也成為觀察上市銀行治理的一個新的角度。
通過系統全面地分析上市銀行年報,還有一個重要收獲,就是可以看出各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差異。比如在手續費收入分類上,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于中間業務收入統計的分類,但各行都按自己的分類進行披露,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間業務產品的差異的同時,也造成對比分析的困難。此外還有在風險信息披露上的差異,比如在不良貸款結構的披露上,在敏感性測算結果的披露上,以及風險敞口的披露等。差異的存在一方面說明各銀行在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說明各銀行在主動接受中小股東和社會監督的態度上存在很大差異。如何引導中資銀行在成為風險可控、效益良好的好銀行的同時,也成為交流坦誠、信息透明的好銀行,需要行業監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努力。
本書總體上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17家上市銀行2012年年報的分析,并與2011年的經營成果進行了對比。第二部分則從9個方面,對各家銀行進行了對比分析,借以展示各行規模、增速、結構等方面的差異。
本書是中央財經大學民泰金融研究所的系列研究報告之一,由史英哲、王勝春主持,馬燕、邱志新、張凌楓、張蕾、丁京鳳和張清等參與撰寫。具體分工為: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年報分析由張蕾主筆;中國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南京銀行年報分析,風險管理對比分析由馬燕主筆;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寧波銀行年報分析,監管指標對比分析、同業業務對比分析由邱志新主筆;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年報分析,費用支出對比分析、收入結構對比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對比分析由張凌楓主筆;交通銀行年報分析、公司治理對比分析由丁京鳳主筆;資產業務對比分析、負債業務對比分析由張清主筆;寫作大綱及內容規范由王勝春擬定;全文由史英哲總體審閱并修訂。
雖然從5月初醞釀到成稿也經歷了數月的不斷修訂,但其中可能仍有很多不足和錯漏之處。懇請各位讀者對本報告的內容、觀點以及寫作方式提出寶貴意見,以使本書能隨著我們的持續關注和思考不斷改進完善,能夠成為大家觀察、分析中國銀行業的重要參考,也能成為跟蹤、記錄中資銀行發展歷程的可靠資料。
本書得以問世,還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劉志彬主任帶領的高效、認真、負責的團隊,張偉編輯的有效組織,以及其他文稿、校對人員細致、耐心的工作,使本書在較短的時間里順利面世。
編者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