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戀酒隨記
  • 沈亮
  • 1347字
  • 2019-03-15 13:47:09

列級莊催生的中級莊

“Cru Bourgeois”是法國波爾多Gironde河左岸Médoc產區的一種分級制度。Bourgeois的原意是“中產階級”,英譯過來叫“布爾喬亞級酒莊”,相對于Médoc的列級酒莊(Grand Cru Classé),我們一般把Cru Bourgeois翻譯成中級莊、或者明星莊。

沒有哪個產區像梅多克Médoc如此熱愛為葡萄酒劃分等級,Cru Bourgeois便是其一。其實也可以理解,在如此富產葡萄酒的圣地,像要和其它酒莊品牌獨立脫穎而出,是多么難的一件事,而且1855年的分級,(1855年的分級制度:1855年,法國拿破侖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于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并對波爾多酒莊進行分級。但展廳位置有限,而且各個酒莊都要來,都認為自己的品牌最好。于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托給一個當地的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這個組織最終想了一個辦法,即印冊子將將所有酒莊分為5級,而每一級選擇幾家酒莊,而每一級酒莊的順序按首字母排序,這樣就成就了流傳至今的著名的1855列級莊的標準。)更是使得幾家歡喜多家愁。剩下的酒莊不滿足于法定產區控制制度,他們需要更多特色來賦予他們的內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更多的分級標準應運而生,“老天,這可不是什么小改革,這是一場革命啊!”法國酒評人貝爾納·皮沃也忍耐不住感嘆起來。

1855年的列級酒莊分級制度,可以說是梅多克產區甚至是全球葡萄酒行業最重要、分量最重的分級制度,而且一直到今天影響都非常大,列表上的大多數酒莊至今表現仍然非常出色。正因為如此,這張分級表可以說是之后所有分級制度產生的導火索和根源,因為這份列表在評價酒莊數量上存在很大局限:當時一共評選出梅多克產區列級酒莊只有61家,而有相當多的莊園即使未能獲得列級莊園的稱號卻出產著非常高質量的葡萄酒,因而擁有與列級酒莊不相上下的知名度,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酒莊提出新的分級標準來補充列級酒莊分級制度的缺陷,而這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早在1932年由法國的波爾多工商協會和農業委員會共同制定和實施的“中級莊制度”,但這一制度直到2003年才獲得官方認可,并于同年6月法國政府最終評定公布了一份中級酒莊的分級名單,長達70多年的漫漫長路終于讓中級酒莊取得了正式合法的地位。

Bourgeois從字面可以理解為中產階級,音譯為布爾喬亞,更多臺灣酒評界喜歡這種文藝氣息更濃的音譯,且一直沿用至今。從辭源來看,Bourgeois來自于希臘語“pyrgos”演化而來的“borgo”,為村莊的意思,即在村莊擁有土地的自由人,這一部分人由于脫離農業在城市進行手工業而變得很富有,而且擁有更多特權。在15世紀的法國,這部分人通過國際貿易獲得更多的財富,在波爾多購買了優質的土地,并在土地上種植了葡萄園,建立了酒莊,而這一部分酒莊就是后來最初的中產階級酒莊。但最初的中產階級酒莊只是反映這部分酒莊的業主是中產階級,并沒有突出更多的風土和品質。這類似于誕生在1868年,一直到1994年被歐共體所承認的Cru Artisan,即藝術家酒莊。還有Cru Noble貴族酒莊和Cru Paysan工匠酒莊。這些酒莊更加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強調釀酒師和釀酒水平,而不是酒莊的規模。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各式分級逐漸出現后,大部分的中級莊葡萄酒的價格已經位于藝術家和工匠酒莊之上,所以越來越多的波爾多中產階級也認可和接受了中級莊的價值定位,至此中級莊完成了從業主形態向品牌形態的完整轉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武川县| 青龙| 宾川县| 伊通| 白沙| 惠水县| 礼泉县| 体育| 灵山县| 中宁县| 桃园县| 关岭| 普洱| 衡东县| 兰西县| 乌兰浩特市| 广元市| 蒙山县| 舞钢市| 蒙城县| 大宁县| 资中县| 鹤岗市| 农安县| 班戈县| 封开县| 布尔津县| 竹山县| 连南| 齐河县| 手游| 枞阳县| 昌宁县| 镶黄旗| 嘉黎县| 华蓥市| 荔浦县| 邓州市| 托克逊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