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國共合作時培養共產黨的軍事骨干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講起來讓人感嘆,國民黨自從其前身同盟會在1905年成立后,長期是松散的反清聯盟,沒有黨綱,也沒有代表大會這類民主政黨的組織形式,而沿用了江湖會黨那種按手印、指天發誓的方法,黨內還有許多代表豪強和黑社會的反動勢力。孫中山看到國民黨的積弊,才決心“以俄為師”,學習蘇俄組織方式,并以吸收中國共產黨員加入的方式來使自己的黨獲得新鮮血液。

19

這幅著名油畫表現了孫中山在蘇聯顧問鮑羅廷(左一)的支持下開辦黃埔軍校的情景。前排左二為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前排左三為孫中山,左四為宋慶齡。

此時,中共中央認定孫中山和國民黨在反軍閥和反帝斗爭中有革命立場,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因此這時的國共合作被稱為“黨內合作”。采取這一形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號稱有30萬黨員,不同意與只有300人的共產黨進行平等的合作,只能采取“容納”的形式。其實當時國民黨異常松散,既沒有中央機構,各省市也沒有黨部一類的領導機構,根本搞不清自己有多少黨員,只好把凡是與之有關系的各派軍隊、團體的人都算成其黨員。實現國共合作后,在中共幫助下,國民黨才依照蘇俄的建黨形式建立各省黨部,起初大都由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在其中發揮主要作用。

孫中山通過幾十年的軍事活動看到過去利用的軍閥附叛無常,政治上都不可靠,決定在蘇聯提供經費和顧問的幫助下建立軍校,以此建立政治可靠的“黨軍”。1924年5月,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市郊建立,中共中央也派了許多革命青年前往學習,第一期入校的470個學生中據統計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80余人。同年11月,從西歐留學歸國的周恩來受中共中央派遣,到黃埔軍校政治部擔任副主任,翌年初又擔任政治部主任。據當時軍校的人回憶,周恩來一講政治大課,馬上在全校師生中獲得最高評價。他在黃埔軍校中建立了最早的政治工作制度,從此使軍校、軍隊同“我是軍人,不問政治”而只講盲從的舊軍閥傳統劃清了界限。

20

陳堅油畫《惲代英》,表現這位在黃埔軍校有重要影響的青年導師的形象。

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教官并在武昌分校擔任總政治教官的惲代英,自“五四運動”以后就因發表啟蒙文章被稱為“青年導師”。他生動的演講和深入淺出地介紹革命思想的文章,為那些青年預備軍官指出了一條光明的人生道路。在廣州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并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毛澤東,也曾受邀到軍校講農民運動課。當時許多人稱黃埔是“國民黨的軍校,共產黨的政治教育”。

21

位于廣州以東黃埔島上的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門,如今這里已經開辟成紀念館。

通過學習蘇俄“十月革命”后建立紅軍的經驗,黃埔軍校率先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并推廣到國民政府管轄下的軍隊,在中國土地上還首創了軍隊的政治部制度并開始革命政治教育,中國共產黨也由此培養出自己的第一批軍事骨干。自1924年5月黃埔軍校開辦至1927年夏國共徹底決裂,黃埔軍校及其各地的分校在六期招生中共培養出1萬多名學生,其中大部分成為蔣介石的起家班底,卻也有2000余名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成為隨后發動暴動建立紅軍的主要干部來源。如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中就有五名或從黃埔軍校畢業或在那里任過教,十位大將中也有四人是黃埔前六期的學生。

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原來是孫中山的幕僚,過去沒有當過帶兵官而只在粵軍中當過參謀長,并沒有親自指揮部隊作戰的經驗,只長于權謀。他利用開辦軍校,模仿近代軍閥曾國藩以“同鄉、親友、師生”為紐帶,發展以江浙系為中心的私人勢力,并以各種利誘將多數黃埔生拉到自己一邊。他從1924年11月開始建立黃埔教導團,隨后將其發展為第一軍,又擴建為后來龐大的中央軍。若追根溯源,國共兩黨建軍“本是同根生”,后來因階級立場相異,不可避免地出現同學間的開火廝殺。

國民黨經過改組,進入了包括“共產派”這樣的革命力量,不過還有很多代表豪紳勢力的右派和中派。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一旦發展起來,黃埔軍校內就出現了左右兩派師生的矛盾激化。1925年夏,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把下屬部隊統一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以蔣介石為軍長的第一軍實力最強,該軍東征占領了廣東東江地區后,共產黨人彭湃領導的農會掌握了基層政權,并向地主展開要求減租的斗爭,蔣介石對此非常不滿,他手下的爪牙“孫文主義學會”的反動黃埔生也同共產黨員黃埔生就如何看待工農運動發生了激烈對抗。據黃埔一期畢業,后來成為解放軍大將的陳賡回憶,兩派學生不僅見面經常吵架,而且還動手,“在汕頭蔣介石請我們吃飯時,兩家說著說著就用食具打起來”。

此時尚有廣東省內舊軍閥和北洋軍閥的大敵當前,黃埔軍校內還維持著表面的合作,不過破裂的暗流已經在地下涌動。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鮑羅廷此時提出的觀點是,共產黨先要幫助國民黨完成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然后再搞無產階級革命。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在國民革命期間“共產黨只能做國民黨的苦力”。按照這種觀念,在國共合作的大革命中,共產黨派黨員到國民革命軍中主要做政治動員和宣傳工作,卻不注重抓兵權,黨的工作重點是發動工農運動。黨內許多人認為,建立軍隊應放在國共合作完成國民革命之后。

22

軍旅畫家李文長的這幅油畫,表現了朱德在云南護國軍任旅長時躍馬馳騁的英姿。

出身云南講武堂的舊軍人,后成為紅軍創建者的朱德,自身在大革命中的經歷就反映出當時中共中央對軍事工作的注重點。朱德在滇軍中由少尉排長干起,在討袁和軍閥混戰中以軍功升至少將旅長,一時名震川滇。他卻對黷武爭權深感厭倦,主動離開月收入大洋數以千計的軍旅外出學習。1922年朱德到上海見到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卻未被接受。同年朱德赴歐到德國學習戰術,并研究社會主義理論,后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了共產黨。1925年朱德又進入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并在軍訓班學習。在那里他提出,回國后如打不贏就上山,令蘇軍的教官感到驚訝。1926年朱德回國后,中共中央并沒有讓這位名將去組織軍隊,而是讓他利用舊關系到川軍、滇軍中當黨代表,動員北伐。朱德深知這些軍閥只想政治投機謀利,根本不會真心革命,卻只好同自己厭惡的這些人周旋。終于到南昌起義后拉隊伍上了井岡山,這位“紅軍之父”才施展出自己指揮軍隊的才能。

以1924年國共合作為開端的大革命(又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因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的推動,在1926年至1927年春在全國范圍形成高潮。中國共產黨的黨員數量,從1925年初的1000余人,至1926年夏天發展到1.6萬人,至1927年春又發展到5.7萬人。不過當時黨對建立軍隊的重要性還缺乏認識。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在廣州私調軍隊戒嚴,驅趕自己部隊中的共產黨員,已暴露出反共的傾向。此時中共廣東省委仍堅持說:“蔣介石有軍隊,我們有群眾,到頭來他還是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后來的事實卻證明,群眾運動沒有革命軍隊保護是很容易被鎮壓的。正如毛澤東后來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所總結的——“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丰城市| 长武县| 乐昌市| 汝城县| 郧西县| 石台县| 余干县| 依兰县| 翁牛特旗| 临猗县| 青龙| 土默特右旗| 邯郸市| 镇坪县| 南江县| 岳阳市| 桂林市| 滨海县| 镇沅| 固始县| 镇宁| 五莲县| 伊春市| 柳江县| 乐至县| 天峻县| 辽中县| 南康市| 阳城县| 临西县| 二连浩特市| 鱼台县| 灵寿县| 汪清县| 浦北县| 九龙坡区| 交口县| 房产| 塔城市|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