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三

河上公

【題解】

據今人考證,河上公可能為東漢中后期人,其注解的老子《道德經》,又名《河上公章句》,或《道德經章句》,為最早的《道德經》流行注本。河上公的主要貢獻是將《道德經》分成八十一章,并用極簡單的語言從養生之道的角度闡說《道德經》義理,同時闡發治國之道,主張通過自身修煉而長生不老,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論過渡的一個重要標志。他的注本通行于道教中,被道士所廣泛使用,與通行于文人系統的王弼注《道德經》齊名。

另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毅傳》中曾記載的一個“河上丈人”,相傳為仙人安期生的老師,曾被很多人誤認作是河上公,但如果按照史書所述,實際上他們的生活年代相差約有三百年,所以應該不是同一個人。

本篇主要講述漢文帝向河上公請教老子《道德經》義理的故事,因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黃老之學興起,老子《道德經》在社會上十分流行。文帝、景帝遵照老子思想,采取了休養生息的國策,從而產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這是本篇的歷史背景。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1]。漢文帝時[2],公結草為庵于河之濱[3]

帝讀《老子經》[4],頗好之,敕諸王及大臣皆誦之[5],有所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之。聞時皆稱河上公解《老子經》義旨,乃使赍所不決之事以問[6]

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也。”帝即幸其庵[7],躬問之。

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8]。域中四大,王居其一[9]。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

 

【注釋】

[1]姓字:姓氏和名字,猶姓名。古代有身份的人,除名之外,一般在成年后會取字,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漢文帝:即劉恒(前202—前157),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他性好節儉,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與其子漢景帝劉啟所統治的時期一起在歷史上被合稱為“文景之治”。他深具孝心,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是民間傳說《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死后謚曰孝文皇帝。

[3]庵:圓形草屋。河之濱:歷史上,包括葛洪等人都認為河上公即《史記》中記載的河上丈人,而傳說中河上丈人修仙得道之處在瑯邪(今山東日照)天臺山,故“河之濱”可能指此處。

[4]《老子經》:即老子《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傳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漢景帝尊為《道德經》,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其中包含深刻的辯證思想和養生、治國等內容,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過深刻影響。

[5]敕(chì):指帝王的詔書或命令。

[6]赍(jī):懷抱著,帶著。

[7]幸:指帝王到達某地。

[8]“普天之下”幾句:出自《詩經·小雅·北山》。

[9]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出自《老子·二十五章》,原文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有版本作“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譯文】

河上公這個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在漢文帝時,他在河邊用茅草蓋了座小屋居住。

漢文帝經常誦讀《老子經》,十分喜歡這本書,就下令王孫和大臣們都要誦讀,但是他對書中有幾處不理解,當時的人也說不明白。文帝聽到當時社會都在傳言,說河上公能解釋《老子經》的意義和要旨,就派使者帶著他不明白的問題去詢問。

河上公說:“道德是最尊貴的東西,是不能夠隔著遙遠的距離詢問的。”文帝就來到他的茅草屋,親自向他請教。

文帝說:“全天下都是帝王的領土;凡是在水土上生活的人,都是帝王的臣民。世界上有四樣東西最為尊貴,帝王即是其中之一。你雖然是有道之人,但依然屬于我的臣民,你怎么就不能委屈一下自己,反而顯得比我還要高貴呢?”

 

公即撫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1],去地數丈,俯仰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車稽首曰[2]:“朕以不德,忝統先業[3]。才小任大,憂于不堪。雖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4],多所不了,唯愿道君有以教之。”

公乃授素書二卷[5],與帝曰:“熟研之,此經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經以來,一千七百余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畢,失其所在。須臾,云霧晦冥[6],天地泯合[7]。帝甚貴之。

論者以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盡通,故神人特下教之,而恐漢文心未至信,故示神變,所謂“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耶[8]

 

【注釋】

[1]冉冉:慢慢升起。

[2]稽(qǐ)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為恭敬的。

[3]忝(tiǎn):有愧于,是一種謙虛的說法。

[4]暗昧(mèi):愚昧。

[5]素書:泛指道書。

[6]晦冥(míng):光線昏暗。

[7]泯(mǐn)合:指天地被黑暗籠罩成一片的狀態。泯,消滅,喪失。

[8]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出自《老子·四十九章》,這里的“圣人”指老子理想中的執政者。

【譯文】

河上公拍了下手掌,坐在那里騰空而起,慢慢升到虛空中,離地幾丈高,低頭看看又抬頭答到:“我上不觸天,中不連及別人,下不居住地面,有哪個可以讓我做臣民呢?”文帝于是下車來跪拜道:“我沒有什么德行,勉強統領著先祖們的大業。才能不足卻責任重大,一直憂慮自己不堪重任。我雖然治理著國事,但是心里敬道,只是因為生性愚鈍,很多事都不明白,十分希望有道的您能教導我。”

河上公于是傳授給漢文帝兩卷書,對他說:“深入去研讀它,《老子經》的疑問就都會明白的,不需要多說什么。我注解這本經書以來,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只傳授過三個人,加上你就四個了,不要把它拿給不適合的人看。”說完,就不見了。過了一會兒,云霧把天地變得一片昏暗,天地都被籠罩在了一起。漢文帝十分珍重那本書。

評議此事的人認為漢文帝喜歡老子的書,但他那個年代的人還不能都弄通其中的意思,所以神人才特意下凡來教授他,又擔心漢文帝內心不能完全相信,所以才對他演示神通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圣人沒有自己一貫的想法,他始終把老百姓的所思所念當成他的想法”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兴化市| 昌平区| 福鼎市| 双辽市| 盘山县| 连城县| 绥江县| 阜新市| 南安市| 深州市| 依安县| 庆安县| 恩平市| 铜梁县| 东兴市| 富源县| 荃湾区| 手机| 光山县| 德安县| 根河市| 中阳县| 新竹县| 天气| 来安县| 山西省| 马尔康县| 余庆县| 枣阳市| 抚顺县| 通州区| 武冈市| 报价| 湖南省| 乌兰浩特市| 城市| 白玉县| 通州区| 宝丰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