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多元文化中的中國思想作者名: 樂黛云本章字數: 696字更新時間: 2019-02-28 15:53:32
第四講 美國夢·歐洲夢·中國夢——文化轉型之一例
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空巨變。這和過去從狩獵轉向農耕,從農耕轉向機械生產,從機械生產轉向初期信息時代,都是完全不可比擬的。首先,軟件和計算機革命、全球互聯網、移動通訊革新使一般大眾成了可以對他人自由發表意見的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新一代人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繼往開來的代際傳承,他們在網絡的交互影響中自我成長,我們不懂得我們的下一代,也就不能完全知道我們的未來。其次,生物工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轉基因、干細胞、克隆等等使人類甚至對他的血肉之軀的存在前景也迷惘困頓。生命本是宇宙大化千百萬年的亙古造化,但是,現在有可能通過人為的手段復制、改寫、優選。還有納米技術最終使人類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十億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間內,研究和利用電子、原子和分子運動的規律和特性,實現對整個微觀世界的有效控制。這些革命性的新知識、新技術貫穿到人類生活的每一細枝末節,導致了人類看待時間和空間的方式都有了基本變革。
加上20世紀的苦難經驗,兩次世界大戰,反猶太法西斯集中營、“古拉格群島”、“文化大革命”等殘酷經驗,以及現代性的兩個主要特征——“經濟增長萬能”和“個人絕對自由”受到質疑,這些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大變動都要求我們重新定義人類狀況,重新考慮人類的生存意義和生存方式,反思我們須要塑造怎樣一個世界,須要建立怎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來應對這一嶄新的、影響全球的復雜局面。
J.里夫金企圖用“美國夢”和“歐洲夢”兩個概念來說明這種復雜局面。他所說的“美國夢”和“歐洲夢”并不是指地緣的區別,而是指兩個截然不同的歷史階段,是指不同時空中、不同的思維方式與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