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外交(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
- 王林晚撰寫
- 1149字
- 2019-10-24 17:55:46
2 “三十六計”除了用來打仗,還能用在其他方面嗎?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可以說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句俗語。在民間,“三十六計”的知名度甚至超過《孫子兵法》,但其來源至今沒有確切定論。
這句話最早出現于南北朝的南齊時期,史書《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蓖蹙磩t是南齊朝廷的將軍,他所說的“檀公”,指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因此,有人猜想,“三十六計”應該是檀道濟發明的,但這一推斷并沒有事實和證據支撐。然而,隨著歷史的演進,“三十六計”的說法漸漸流傳開來。大約在明清時期,有人用書籍中的成語或典故,湊齊三十六之數,并根據歷史上的戰爭案例,編寫成《三十六計》一書,這才成了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三十六計”版本。一般來說,在作者無法有效確定的情況下,大家還是將“三十六計”的發明權歸給了檀道濟。
“三十六計”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六套,每套下有六個具體計策,每個計策都分別有著名的戰爭故事加以說明?!叭嫛绷鱾骱軓V,很多計謀和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如“圍魏救趙”,講的是戰國時期魏國攻打趙國,齊國軍隊不直接救趙,而是攻打魏國,迫使其不得不撤退軍隊自救,趙國因而得救;如“美人計”,講的是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于是勾踐將美女西施送給夫差,使其沉溺在溫柔鄉中喪失斗志,最終反敗于勾踐之手;如“苦肉計”,講的是東漢末年“赤壁大戰”中,東吳老將黃蓋故意惹怒周瑜而挨打,向曹操詐降,騙取曹操信任,最終曹操放松警惕,被孫權、劉備兩家聯手打敗。
由于“三十六計”是對中國歷史戰爭策略的歸納總結,可以說是智慧的結晶,因此,在現代社會,“三十六計”不僅有助于戰爭,還被廣泛應用于政治、外交、商業、管理等多種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例如中國與美國建交,源于著名的“乒乓外交”,用的就是“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中美之間通過乒乓球運動員的友好往來,看似體育交流,實際上隱藏著外交寓意,最終“小球帶動了大球”。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里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