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寶瑄日記(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
-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童楊校訂
- 1400字
- 2019-02-28 15:49:20
五月
初一日
方嘯霞處新婦入門,余往賀喜。賓友如云,宴聚甚歡。
初二日
謁客一日。晚,晤梓潛、伯皋。
初三日
衣冠入城,至廣濟寺。晡,復詣梓潛。是日天子祈雨。
初四日 早風,午后陰
厚庵來,即去。會何頌臣亦至,談次天作雨,因留晚食,對酌。聽廊外聲,暢話,因論吸煙之品格有殊,以淡巴菰為最高。蓋以之觀書,以之讀畫,以之吟風而醉月,明窗凈幾之間,深院曲欄之地,無適而非宜。若夫水煙,已落俗韻,大都談宴之場、酒肉之會宜之,舍是而外,不宜攜入。至于芙蓉罌粟,又煙之至卑下者,不足登大雅之堂。然而沉痼其中者,雖知其非,不能自脫,尤可悲也。昔人集洋煙一聯云:“重簾不卷留香久,短笛無腔信口吹。”工絕佳絕。
初五日
衣冠拜母,禮畢,詣厚庵,小坐即歸。備祭品祀先。午飯后,內兄幼珊來晤。晡,地山、堅仲約往陶然亭。是日,天色涼潤,山翠欲滴,游興甚鼓,日暮,歸。晚,復詣蓮花寺暢談。
初六日
日中,水孟庚甥來晤,逮晡始去。覽竹垞詩、梅伯言古文。晚,詣介兄處絮談。
初七日 晴
訪祁景沂不遇,見其小叔友蒙,十二齡,眉目疏朗如畫,氣度穩重,而老成可愛。是日,在子修處午飯。晡歸,大兄來書,自松江發也。
初八日 晴
是日祥士入內引見。晚陰,詣安徽館,黃榜團拜,觀優。
初九日
初十日
午后,張仲仙來,同詣陶然亭,天色半陰,坐久之始歸。復詣龍泉寺一游,歸知祥士得知縣。
十一日 早晴
詣觀音院,為四先姊之十周年,厚庵在彼誦經一日。寺在南下洼之北,庭院甚幽靜,而基址甚高,其東有橋亭,下可以行人,溪徑甚佳,有山谷間幽趣。又其西曲折而行,有園植老樹數十行,中有池水,不甚清。旁有土山,林草蓊薆,儼若西湖之孤山光景。日中,即在寺中蔬飯。午后,偶與老僧閑話,其人曰凈天者,年三四十馀,頗解理趣。余笑而問之曰:和尚亦肉食否?答曰:否。余復笑曰:即肉食,亦無妨。如以為過,則吾輩寧無過乎?僧曰:不然。纖縞之文,粱肉之美,天所以養人,亦所以報人。彼夫居高位者出一謀,建一策,無往非為蒼生造福,則一日所為之事,與所享之祿,功過足以相抵也。若吾釋氏之徒,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無功于人,而日受十方之豢養,即蔬食已過分,而敢言肉食乎!余思其言,頗有見地。默識之,以為吾輩素餐者戒。
十二日
十三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六日
十七日 夜雨
十八日 雨止,陰霾未朗
早,詣土地廟,購白石榴、夾竹桃各兩盆,置庭院中槐陰下魚甕之側,饒有生趣。
余素無恒性,且心思多滯礙,一小事,即胸內不能自解。故自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數月間,時忽忽不樂。兼之倭人肇釁,屢有鋒鏑之警,長安居者,遷徙紛紛,以是心緒惡劣,而日記遂輟而不續者六七月矣。繼而思之,人生天地間,胸中自有真樂,豈利害所能搖惑。即離徙患難間,而吾但事于“無愧于己,有益于人”八字,則何往而不能怡然自得。茍胸中無真主見,則其為外物累宜矣,故日來稍覺胸襟泰然,不致如前之不自解。時時跨馬出游,返則靜坐觀書,如《明史紀事本末》及《先正事略》、《吳梅村集》、《圣武記》、《海國圖志》,羅列于左右,興至則信手抽一卷,斜倚南窗而吟誦之。時或揮毫作大字,亦頗勁健可觀,足以寫胸中憤郁之氣。茍悶極,則更跨馬或趨公署,或尋僚友。喜馳騁,嘗悟騎馬有飛鳥之樂。憶七八月間,放馬于陶然亭之左右,夾道蘆葦叢深,后一望無際,于是心為大快,一若天地之大,唯我一人。此等景象不可多得也。然非筆墨不能傳其精神,留其陳跡,故今復作日記,每日所看之書、所歷之境,茍有心得,志之勿忘。時十一月二十五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