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語諺語故事(中華經(jīng)典故事)
- 劉楊
- 1037字
- 2019-02-28 15:59:40
風馬牛不相及
春秋時期,齊國在齊桓公的統(tǒng)治下國力強大,聯(lián)合了幾個國家的軍隊,出兵南下,將蔡國擊敗。擊敗蔡國之后,齊桓公率領聯(lián)軍繼續(xù)向南,打算進攻楚國。
齊桓公的軍隊剛到楚國的邊境,就有士兵前來稟報:“大王,楚國派使者前來求見?!饼R桓公下令召見使者。
楚國派來的使者名叫屈完,是當時楚國很有才能的一位大臣。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您的國家在北方,我們楚國在南方,兩國各處一方,就好像馬和牛這兩種動物,馬逆風行走,牛順風行走,風馬牛不相及,根本挨不上邊啊。不知道大王此刻出兵進攻楚國,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齊桓公雕塑,位于山東淄博“齊魯古戰(zhàn)場遺址”內(nèi)。
齊桓公覺得屈完說得有道理,但自己的軍隊不能白跑一趟啊。于是他派自己最得力的大臣管仲出馬,讓他把屈完嚇跑。
管仲一上來就給楚國來了個無中生有的“罪狀”,說楚國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向中央進貢了,我們齊國就是為這個來的。管仲還威脅屈完說:“你也看到了,我們齊國聯(lián)軍的實力這么強大,你們別再作無謂的抵抗了?!?/p>
屈完是個有骨氣的人,他反駁說:“如果齊國憑借仁德征服我們,楚國一定心服口服。可你們要是非要用武力發(fā)動戰(zhàn)爭,我們楚國也不是好惹的。楚國的邊界有連綿萬里的高山可以作為城墻,高山前面流過的漢水就是我們的護城河,齊國的軍隊再多,我們楚國都能對付得了。真要是打起來,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屈完說了這么一番話,讓足智多謀的管仲也無言以對,齊桓公一看攻打楚國占不了什么便宜,就收兵回國了。
后來,人們用“風馬牛不相及”來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例句】
阿華上學時學的是天文,阿東學的是考古,他們的專業(y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簡直就是風馬牛不相及。
【博聞館】
春秋第一相——管仲
管仲,名夷吾,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世稱管子,著有《管子》一書流傳后世。管仲是周朝王室的后代,他的父親曾經(jīng)是齊國的大夫,后來家道中落,管仲只好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
管仲有個好朋友名叫鮑叔牙,他經(jīng)常給管仲經(jīng)濟上的幫助。后來,管仲與鮑叔牙分別輔佐齊國的兩個王子,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小白。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后,管仲跟隨公子糾投奔魯國。而鮑叔牙輔佐的小白成為了齊國國王,也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齊桓公即位之后,殺掉了公子糾,管仲也成為了囚犯。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擔任齊國宰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因此管仲被稱為“春秋第一相”。管仲與鮑叔牙的友情也傳為美談,被人們稱為“管鮑之交”。

山東淄博的管仲紀念館,管仲被譽為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經(jīng)濟學家。